当地时间7月5日,白俄罗斯吉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内,一位当地工人正在生产线上工作。 浙江在线记者 王建龙 摄
浙江在线7月1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白丽媛 夏丹)泰国、柬埔寨、越南、吉尔吉斯斯坦、捷克、白俄罗斯……20多天里,浙报和省工商联组织的“‘一带一路’看浙商”采访团一路走来,寻访浙江企业在“一带一路”上的步步屐痕。
这些日子,记者采访了10多家浙江企业。这些浙企扎根当地,实现了发展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更好的全球化布局,同时也为所在国作出了积极贡献,用实实在在的业绩把“一带一路”倡议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
在和这些浙商的访谈中,我们也了解到,并非所有“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都一帆风顺。“走出去”的时机成熟了吗?是“走下去”还是“走上去”?如何实现企业和所在国的共赢?对这些问题,有意“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必须深思熟虑。
“走出去”
时机成熟了吗
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渐成常态。不过受访的多位浙商提醒,“走出去”不是想走就走的,走之前,要对自己企业是否需要“走出去”、时机是否成熟、条件是否具备有一个理性判断。
对立志全球化经营的企业来说,“走出去”是必经的一步。位于泰中罗勇工业园内的中策橡胶(泰国)有限公司,是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在海外设立的首家工厂。为什么要到泰国建厂?中策橡胶集团董事长沈金荣说,跨国经营是轮胎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国际一流轮胎企业都是跨国公司。
对拓展全球市场的考量是很多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因素。“我们在2008年就开始正式投资越南,作为企业拓展全球市场的第一步。”海亮董事会秘书钱自强认为,正是这关键一步,为海亮拓展全球市场打开了局面。目前,海亮(越南)生产的产品100%出口。在巩固亚洲市场的基础上,公司还成功开拓了南美洲、欧盟市场,成为国际知名空调企业关键制冷配件的供应商。
绕过贸易壁垒是一些企业“走出去”的直接动因。从事散热片生产的永康弘福工贸有限公司几年前遭遇“反倾销”,出口受到重创,一直难以进入欧盟市场。2016年,公司总经理吕庚勇前往白俄罗斯洽谈生意时敏锐地感受到,何不在此建厂,作为公司进军欧盟市场的“跳板”?眼下,中白工业园里,弘福投资800万美元、年产1200万片高端散热片的工厂正加紧建设。“我们已经注册了自主品牌,准备进一步深耕当地市场,同时以此为‘桥头堡’进军欧盟市场。”吕庚勇说。
“走下去”
还是“走上去”
企业“走出去”原因各异,但方向不外乎两个:“走下去”与“走上去”。
早些年,冲着国外劳动力、能源等低成本洼地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洼地,“走下去”的企业比比皆是。但出乎记者意料的是,如今,一些东南亚国家的人口红利正在快速消退,一些企业已面临“招工难”。
在柬埔寨,工人最低工资标准5年来从每月61美元上升到170美元。狮丹努(柬埔寨)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公司劳动力成本4年内上涨了近3倍。
还有一些企业,当初冲着投资国开出的一些优惠条件而去,但对当地营商环境、行政效率等认识不足,往往导致境外项目实施过程中成本失控,难以为继。
如今“走出去”,不能单纯为了寻求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税收等政策优惠而简单地进行产能转移。这是许多“走出去”企业的共同体会。
“要着眼打通全球产业链、布局产业高端价值链而‘走上去’。”正泰捷克分公司负责人表示,2011年,正泰在捷克成立了诺雅克欧洲子公司。7年来,借助品牌本土化经营战略和中国制造的优势,已发展成为欧洲低压电器领域排名第一的亚太品牌。“全球化是正泰最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我们在新一轮‘走出去’中坚定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价值,实现新的发展。”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说。
近年来,浙企对外投资的行业正从纺织服装、机电等传统制造业向旅游、医药、电商服务等高附加值领域不断拓展。比如今年4月,阿里巴巴集团与泰国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在泰国的东方经济走廊(ECC)建设智能数字枢纽,连接泰国产品与中国、全球市场。
如何实现共赢
2013年,吉利与白俄罗斯的全球第二大矿山机械企业BELAZ公司和白俄国家零部件集团合资公司SOYUZ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白俄罗斯吉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吉利汽车在白俄罗斯的生产。这个投资总额3.3亿美元、占地面积118公顷的白俄罗斯吉利工厂建成后,平均240秒就有一辆吉利汽车下线。
“谢谢中国和浙江企业,圆了我们的汽车梦!”亲自兼任“白俄吉”总经理的白俄罗斯第一工业部副部长斯维捷茨基·盖纳吉·鲍里斯拉夫维奇,接受记者采访时由衷地感慨,“白俄吉”的建成,填补了白俄罗斯轻型汽车制造业的空白。
从2013年老厂区开始组装生产至目前,“白俄吉”为当地创造了较高的税收收入,解决了不少就业。据悉,“白俄吉”规划产能每年6万辆,将在2018年实现50%的零部件在本地采购的目标,从而助力白俄罗斯打造轻型汽车制造产业链。
从以往的“走下去”,到现在的“走上去”,最终要“融进去”。众多“走出去”的浙江企业像“白俄吉”一样,不仅在全球化的资源整合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也和所在国实现互惠双赢。
在吉尔吉斯斯坦,浙江上峰建材建设的一条该国规模最大、工艺最先进的年产120万吨水泥生产线正在建设中。“项目投产后,吉尔吉斯斯坦本国制造的水泥基本可以全面替代进口,缓解该国建材短缺的问题。”吉尔吉斯上峰ZETH水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俞九斤对记者表示。
在泰国,富通集团有限公司不仅为泰国生产通信产品,也全面服务于其他东盟国家,已建成东盟地区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技术最先进的通信光缆工厂和产品研发检测中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