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浙江省绍兴市迎来了一批重要客人——由江苏省泰州市委书记韩立明率领的学习考察团。
根据公开报道,韩立明一行在绍兴实地考察了重点企业、特色小镇和市民公园,学习绍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的经验。
绍兴仓桥直街旁的河道
浙江这么多城市,泰州为什么偏偏选了对标绍兴市?泰州绍兴两地经济社会发展各有哪些特色?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深谋远虑的对标
韩立明的绍兴之行,要从她履新泰州市委书记后不久的一次会议说起。
今年5月6日,泰州全市党委中心组学习会上,韩立明提出,泰州从现在开始到今年年底,要在全市开展“解放思想再出发、对标找差新跨越”大讨论活动。
泰州凤城河
正是在此背景下,浙江绍兴被设定为泰州市的整体对标对象。这其中有什么道理?
韩立明曾这样解释:两座城市人口相近、资源相当、区位条件相似,各自分布在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的南北两翼,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都定位为Ⅱ型大城市。
看主要经济指标,2017年两地GDP相差并不大,绍兴为5108亿元,仅比泰州多出360多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方面,绍兴比泰州多87亿元。差距较大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绍兴比泰州多15362元。
民富是浙江的强项。我们知道,居民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消费对两地经济的贡献自然也就有了差距——数据显示,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绍兴已达58.8%,泰州只有45%。
两地在城建方面的差距也较明显。涌金君注意到,在韩立明此番赴绍兴考察前,已有泰州官员先行一步。
今年4月10日,泰州市政府副市长王学锋率领的代表团一行9人参观考察了绍兴城市总体规划展示厅。当时,代表团认真参观了展厅的每一个展区,听取了绍兴市第五轮总体规划的编制情况。
市域面积不大、体量受限,一直是泰州中心城市的突出特征。也就是所谓的“中心城区首位度不高”。
涌金君注意到,在韩立明之前的几任泰州市委书记都曾狠抓这一问题,姜堰撤市设区正是这样的尝试。
首位度代表了城市发展要素的集中程度,反映一座城市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曾经的绍兴也曾面临过类似问题,绍兴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大市区融合,全市域协同”,通过区域联动,实现整体发展。
绍兴具体做法是:让撤县和撤市后的柯桥和上虞,尽快与越城区之间实现三地打通,形成统一的大市区。在城市框架拉开的基础上,绍兴着力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市区间的融合;拉平各区政策差异,提高城市整体感。
超常规发展的泰州
一个地级市的一把手,公开喊出“对标找差”,确定对标对象,这样的姿态还是让人眼前一亮的。不过,我们也千万不要因此小瞧了这座城市的野心。
作为一个地级市,泰州与兄弟城市相比存量人才少、创新平台少、高等院校少,创新资源尤为短缺。
这几年,泰州跳出传统思维模式,用超常规的手段推进创新、集聚创新要素。在生物医药领域鼎鼎有名的泰州医药城就是这一大手笔的杰作。
短短10多年时间,坐落于泰州新城区的中国医药城,在一片绿色的田野中拔地而起,成为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吸引了900多家国内外医药企业在这里落户,1600多项医药创新成果成功落地申报。
作为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城市,泰州近年来在医药产业领域所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
泰州中国医药城
在接轨上海方面,泰州这几年也在暗暗发力。比如,泰州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建成长三角地区首家地市级网上技术交易平台,并大力推进创新创业离岸孵化工作,还率先推出科技创新券、创业券、购房券。
北沿江高铁正规划建设,有望让泰州融入上海的“一小时经济圈”。高铁之外,泰州还能利用长江航道,逐步从传统的苏中腹地城市跃升为长江南北联动发展的枢纽城市。
杭甬之间的绍兴
在泰州学习考察团看来,近年来绍兴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产业升级动能提升、区域联动整体发展、传承文化古今交融、村美民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值得泰州学习借鉴。
今天的绍兴正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稳步前行。事实上,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绍兴都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绍兴位于杭甬之间,这既是他的幸运,也是他的尴尬。
幸运的是杭甬均是当之无愧的浙江第一层次城市。即使是GDP稍逊的宁波,其GDP也相当于两个温州,而温州GDP在省内排名第三,因此绍兴借此机遇获得了大量的发展机遇。
尴尬就在于,位处两个副省级城市中间, 绍兴不得不面对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尤其是高铁、城际轨道普及之后,这种效应可能更加明显。
在杭甬“虹吸效应”下,绍兴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经由实践证明,这条路越走越清晰。
今年6月绍兴发展大会举行
6月3日,在绍兴发展大会上,一则时长7分钟,名为《绍兴大城市畅想》的主题片透露了许多重要信息:绍兴要成为杭州都市区副核城市,加快推进综合交通、空间布局、公共服务一体化行动,实现与杭州相互融合、同城发展,同时加强与宁波的联动发展——也就是所谓的“融杭连甬”。
“绍兴要放在长三角的范围来审视你们的发展地位,调整发展战略。”这是习近平同志当年对绍兴发展作出的重要指示。“融杭连甬”之后还有“接沪”。绍兴正进一步加大融入长三角步伐,承接上海的功能辐射和转移。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