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推进高水平人才建设
海纳百川聚英才
2018年07月28日 07:15:20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吕玥 通讯员 徐超 范力洁

  浙江在线7月2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吕玥 通讯员 徐超 范力洁)在中国的区域版图上,临江靠海的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随着中国经济换挡提质时代的到来,作为长三角重要组成部分的浙江,如何通过人才集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厚植根基,成为一道时代的必答题。

  十一届浙江省委提出“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的战略思路,当时在浙江工作的习近平同志全程亲自谋划,与清华大学开展省校合作,为浙江引入第一所大院名校,合作成立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在推进高水平人才建设上迈出了先行先试的步伐。

  从那时起,研究院以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根基,“坚持科技研究,坚持产业发展”,探索走出了一条“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协同创新的发展之路。截至目前,累计培养和引进“国千”“省千”人才80余人,促成海外高层次人才400余人落户浙江创新创业,项目总投资超过10亿元,拉动社会投资近50亿元。在整合优化全球智力资源、促进科技成果在浙江落地转化、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方面交出了一组令人振奋的答卷。

  引智

  布局全球招才网络

  在研究院国际合作部部长于江涛的办公室里,一块刚刚捧回的金字招牌引人瞩目。

  在5月9日召开的全省对外开放大会上,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被授予2017年度浙江省十佳对外合作单位称号,这是研究院获得的又一项省级荣誉。

  拿到这个奖项,于江涛并不意外。牌匾对面的墙壁上,一张被他亲手标贴了16面小红旗的世界地图,就是研究院这些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引智聚才所作努力的最直接证明。

  每一面红旗背后,都是该院在海外布下的又一处创新创业合作站点。于江涛说,今年新建立的3个欧洲联系点还未来得及标贴。

  事实上,于江涛本人也是被浙江吸引而来的人才。2009年,当时还是硅谷清华校友会负责人的他带团参与首届“海外学子浙江行”活动。这场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和清华大学共同组织,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活动,让他对浙江之于高水平人才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以及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独特定位,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久,这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留美多年的博士便加入研究院,专门从事招才引智工作。

  从2010年设立硅谷创新创业基地、浙江省海外创新创业合作基地开始,在研究院工作的8年,于江涛切身感受浙江在高水平人才建设上的用心。特别是2016年以来,研究院与嘉兴市及各县(市、区)的组织部门达成人才战略合作,在1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国际技术转移和离岸孵化基地。

  这是一种全新的精准引智模式。目前,累计有超过1000个海外高层次项目团队通过“海外学子浙江行”和离岸孵化体系,来浙江考察对接,近400位海外学子最终选择来浙江创新创业,落户项目总投资超过50亿元。

  留才

  搭建核心研发平台

  推进高水平人才建设,根本在于吸引到高层次人才,关键在于搭建高质量的创新平台。

  4年前,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成立10周年时,长期从事机器人研究的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副教授杨向东,受邀到研究院做讲座,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研究院作为技术应用空间的独特魅力。讲座结束后,企业家争相上前询问交流的场景,也让他对浙江企业的求贤若渴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此后,杨向东与研究院的联系一直未曾间断。2016年初,经过反复斟酌的杨向东下定决心加盟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

  “无论是从嘉兴市级层面、南湖区级层面还是从长三角研究院层面,都给予了我一系列的支持和鼓励。”杨向东表示。对他而言,这当中最大的一项支持,无疑是新建智能装备与技术研究中心。

  以核心研发平台建设为先导,快速集聚各类高端人才。近两年来,研究院为了给更多人才打造干事创业平台,在原有5大研究所的基础上,新建16个新型工程化产业化中心和智库型研发中心,形成了柔性电子、VR/AR、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特种金属、人居环境等战略性新型研发平台。

  初到嘉兴的杨向东,也正是以研究中心为平台,实现了与嘉兴麒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火速对接”。杨向东说,是研究院搭建的研发平台,让科研工作者和优秀企业家相遇,让理想和事业紧密结合。

  研发平台的良性运行带来吸引人才的连锁效应。2017年,研究院新增科研人员84人,年增幅达67%。省级学科带头人及副高以上人才数年均增幅从14.7%提高到23.1%。

  添力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总部所在的创新大厦,一张独特的“北斗七星图”分外引人注目。这张图上的七颗星代表着研究院提出的“政、产、学、研、金、介、用”的“七位一体”创新发展模式。

  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吴云达告诉记者,研究院在实践中发现,很多项目的谋划催生和不断壮大都离不开金融支持,相关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由此深入,这就有了北斗七星中至关重要的“金”。

  近年来,研究院通过与北京、深圳、上海等地的金融机构合作,已发起成立全国首家科技保险公司、国资委系统的首家金融资产交易中心、长三角新三板企业服务中心、科技金融母基金等新兴金融服务平台。截至2017年底,研究院直接参与管理的基金总规模达到约80亿元,引进和带动的子基金规模突破100亿元。

  在金融和中介的双向发力下,2016年,研究院从清华大学引进冯雪教授领衔的柔性电子团队落户嘉兴,先期通过“海纳英才支持计划”获得资金支持,并建立研究中心作为配套平台。

  研究院还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创新“一院一园一基金”模式,为柔性电子技术的落户专门建设一个研究院、打造一个产业园、建立一个专业化基金。今年年初,未来技术研究院也通过相同模式落子浙江,为重大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再添新力。

  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正在更大范围内铺陈。去年7月,上海松江、嘉兴、杭州与研究院联合举办了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建设论坛,三地政府共同发表宣言,推动三地在科技资源共享、产业创新协作、创新要素融合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一个开放型、面向长三角的国家科创要素对接服务平台正在构建。

  “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到2021年把长三角研究院建设成为具有先进水平的新型创新载体,为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对于未来,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涛这样展望。

1.jpg


标签: 中国经济;人才;创新创业 责任编辑: 蒋敏华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