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阿里云正式发布ET工业大脑开放平台。基于该平台,合作伙伴可以轻松实现工业数据的采集、分析、挖掘、建模,并且快速构建智能分析应用。未来3年,阿里云将面向工业领域招募上千家生态合作伙伴,以实现智能制造成功案例的规模化复制,加速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
阿里云机器智能首席科学家闵万里现场分享了一个故事:改革开放刚开始,我们引进了很多国外的生产线。设备遇到问题,请外国的老专家过来,他听一听,然后指一指,问题解决了,收费1万美元。“这在当时被称为金手指。今天ET工业大脑希望学习这些专家的经验,能让生产线自己思考,普惠行业。”闵万里说。
现场,阿里云还发布了ET工业大脑两年来的“内测”成绩单:帮助中策橡胶的加工合格率提高5%、协鑫光伏电池切片良品率提升1%、天合光能a品比例提升7%……总计省下数十亿元制造成本。
“通过约20家国内龙头企业的使用,证实了ET工业大脑是有效的,现在我们要把成功经验复制出去。”闵万里透露,ET工业大脑的目标是三年服务国内100万条制造业生产线。
马云曾表示,“未来的算法专家一定不是在互联网公司内部工作,而是在车间里面写代码。”作为第一家在车间写代码的科技公司,阿里云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每天都有科学家深入不同行业的生产车间,深刻理解了复杂的制造场景,并探索出一套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驱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
据悉,ET工业大脑开放平台将开放3大行业知识图谱、19个业务模型、7个行业数据模型以及20+行业算法模型,同时,生态伙伴可以在该平台上进行编程,将行业知识、大数据能力、AI算法便捷地融合到一起,为工厂量身定制智能应用。
未来,客户只需要两步就可以打造智能工厂,即先通过数据工厂实现快捷上云,再基于AI创作间训练出工厂的专属智能。此外,该平台还极大降低了操作门槛,普通工程师也能轻松进行操作,项目实施周期从过去的6个月缩短至最低6天。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工业互联网直接产业规模约为5700亿元,预计2017年到2019年,产业规模将以18%的年均增速高速增长,到2020年达万亿元规模。
世界经济论坛与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曾针对2030年全球制造业出具一份联合报告,指出到2020-2030年,人工智能将成为工业制造的核心,拥有了AI的机器将能“理解”和处理海量数据、整合复杂的多项任务,性能空前提高。
越来越多的工业制造巨头正在加入到阿里云的生态圈。前不久,西门子也与阿里云在德国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计划共同推进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