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走出去的浙商,感触不一样的非洲
2018年09月01日 08:19:19 来源: 浙江在线 王益敏 魏衍方

  巨石股份在埃及的项目公司。

  浙江在线9月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王益敏 通讯员 魏衍方)荒芜而美丽,古老又神秘的非洲,已不再遥不可及。越来越多的浙商,成为一个个积极参与其中的鲜活个体。

  他们中,有像汪力成这样的成功商人,也不乏初出茅庐的“80后”,甚至“90后”。他们在各自的坐标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领域,对于他们而言,非洲总面积302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是值得精心耕耘的良田。

  如今,借着中非关系又迎来一个全新发展阶段的契机,浙商们看到其中蕴含的无限商机。“非洲这么大、这么美,赶紧一起去闯闯。”这是一位年轻浙商的邀约,也是浙商再出发的号角。

  “80后”创业者:

  造出当地最好的医疗诊断中心

  再过几天,施世逸又将启程,从杭州飞回到非洲的“家”。临行前和好友相聚,几杯小酒下肚,他总不忘发出邀约,“说好了,来年6月,一定要来坦桑尼亚,看动物大迁徙。”

  数百万动物大军碾过茫茫大草原,这样壮观的场面,靠想象是想不出来的。施世逸的描述,令人神往。

  施世逸是温州人,80后。2003年,他从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毕业,借着学校组织对口援助埃塞俄比亚项目,他经过选拔,踏上了非洲的土地,当起了一名电子技术老师。

  带着温州人的创业基因,20岁出头的施世逸从刚到非洲时就关注非洲的经济。他抽空跟生意人接触,帮他们做翻译,了解当地情况。很快,施世逸找到了自己熟悉的项目,他从电信行业入手,掘到了第一桶金。

  2008年5月回国考察,施世逸发现浙江有生产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厂家。“那时候,埃塞俄比亚的医疗条件还很差,当地很少有懂核磁共振的人才。” 施世逸说,他觉得这是一块空白的市场,但也担心“机器运过去会成摆设”。

  几经考量,施世逸决定拼一下,他和其余两个合伙人一同出资订了一台,并在当地租了房,开起了爱菲影像,主要做核磁共振(MRI)检查。“当时我就想,万一失败了,可以做别的,机会错过了还会有,不敢尝试才是最可惜的。”施世逸说。

  “没有核磁共振之前,当地医生凭经验诊断,有了这清晰的图像,医生可检测出脑内血肿、脑外血肿、脑肿瘤等颅脑常见疾病,同时对腰椎间盘后突、原发性肝癌等疾病的诊断也很有效,诊疗技术进了一大步。”施世逸说,最开始的时候,为了等一个病人,他们都派员工去医院门口等着,后来病人越来越多,有时都要排队拍片了。

  2012年初,施世逸在坦桑尼亚的肿瘤诊断医疗中心项目开业。“陆续和合伙人投资了近5000万元,开了一家取名为贝斯特(BESTA)的诊断中心,真正做到了坦桑尼亚最好的医疗诊断中心之一。”

  除此之外,坦桑尼亚的诊断中心还聘请了30多位医护人员,他们中的多数人还到过中国培训,成了当地的医护人才。“我们通过不断‘走出去’、‘引进来’,提升了当地医疗水平的发展,自身也从中获得了利润。” 施世逸说,随着非洲的法律体系和金融水平提升,将更加会是一块创业的黄金宝地。

  “90后”投资经理:

  “感觉到处是赚钱的机会”

  五个多月前,“90后”蔚奇峰第一次来到非洲。作为杭州新安江千岛湖流域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投资经理,这里的一切都让他感到新奇。“舒适的阳光、清新的空气,感觉到处都是赚钱的机会。”他说。

  不过,作为一名专业的投资人士,蔚奇峰更为关注的是当地的投资项目和创业环境。在距离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3个半小时车程的奎鲁市,有个奎鲁工业园,一家中国人办的冶炼厂名为“津安公司”,它是津巴布韦浙江商会的成员单位。

  蔚奇峰说,这家公司是津巴布韦主要的铬铁生产商,在业界都有着不小的名气。“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公司所在地水、电、公路等基础设施完善,上下游产业链齐全,自给的水、电资源价格仅为同行的1/2左右。去年已经实现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

  “我们还通过调查发现,在国内一些地方,相应的冶炼企业,因为环保等原因发展有较大限制,甚至处于停产状态,而在当地却有很大的市场机会。” 蔚奇峰说,考虑到该项目投资回报期较短,可作为杭新投基金布局非洲的项目之一,预计首期投资规模就达到1亿元。

  从古运河到尼罗河:

  浙江企业圆梦非洲大陆

  如果说像施世逸、蔚奇峰这样的年轻人,是中非合作未来的希望,那么,从古运河走到尼罗河的中国巨石股份则用实际行动证明,在非洲的这片土地上,是可以有所作为、开花结果的。

  北京时间8月28日17时,红海之滨,埃及开罗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内,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埃及公司年产20万吨玻璃纤维生产基地全线投产。这是目前中国在埃及实体投资金额最大、技术装备最先进、建设速度最快的工业制造类项目。接受媒体采访时,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巨石集团董事长兼CEO张毓敏表示,中国巨石在中非合作的大环境下实现了合作共赢,更是乘着“一带一路”春风,筑梦埃及并圆梦成真。

  钱江晚报记者了解到,从2012年初开工建设,到2014年5月18日,投资2.23亿美元,巨石埃及公司一期项目年产8万吨池窑拉丝生产线建成投产。作为中国在海外建设的首条大型玻纤生产线,该项目填补了北非地区玻纤生产空白。

  两年后,2016年6月巨石二期投产;到今天,巨石三期也建成投产,20万吨生产基地全部建成。

  在埃及筑梦,巨石也深谙当地人的发展梦。巨石本土化管理有效带动了当地就业。从第一条生产线投入运行后,巨石就大力培养优秀的埃及本土管理者,逐渐提高埃及员工比例。当前,巨石埃及公司已吸纳当地员工2500人,员工本土化率达到97%以上,其中埃及籍部门第一负责人的比例占到60%。

  相关链接

  在非浙商企业超过525家,进出口商品更趋多元化

  记者从省商务厅获悉,近年来,浙江省以中非“十大合作计划”为指引,双方的经贸合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非洲已成为浙江最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之一。

  贸易额不断增长的同时,浙江与非洲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更趋多元化,对非出口商品构成逐步从纺织、服装、箱包等轻工产品为主,向机电产品、汽车零配件、船舶等工业制成品和成套设备并重转变。从非洲进口的货物主要是石油、木材、纸浆、铁矿砂、塑料等资源类产品,增长速度迅猛,为浙江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

  随着企业全球化布局的不断深入,一大批在非浙江企业成为贯彻“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的样本和典范。经商务厅核准或备案的在非浙商企业超过525家,浙江企业积极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矿产合作开发和制造业发展,已形成以批发零售业、建筑业、采矿业、制造业为主的产业投资布局,投资领域不断扩展,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效。

  另一方面,浙江还是全国承担对非援助工作最早的省份之一。随着浙江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浙江对非洲的援助力度逐步加大。目前,浙江主要承担着国家对非援助培训任务,是全国各省(市、区)援外培训承办单位最多、承担援外培训项目最多、培训人次最多的省份。

标签: 非洲;施世逸;埃及;医疗诊断;浙江企业; 90后;奇峰;中国巨石;核... 责任编辑: 吴盈秋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8090135168372368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