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何双伶)记者在基层采访时,不时听一些年轻干部聊起“成长的烦恼”:对于未来有些迷茫,虽然每天都挺忙,却没有明确发展方向;工作内容相对单一,缺乏锻炼机会;生活上的困难有时导致工作动力不足等等。
为此,临海东塍镇党委在今年3月出台年轻干部“成长导航计划”。根据年轻干部的个人目标与情况,分管领导和镇党委书记一对一提出个性化发展建议,每位年轻干部可以据此选择3个“第二岗位”进行轮岗历炼,并从全镇32名镇班子成员及老同志中选择一位作为“农村工作导师”。这一举措赢得干部的集体点赞。
“我的舞台我做主”,这是临海此举的最大亮点。不少年轻干部坦言,填鸭式的培训课程、经验交流或是简单的挂职锻炼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新一代的年轻干部往往学历高、思维活、会创新,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目标选择合适岗位,去了解国情民意、探索实践智慧,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干事动力。也只有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培养路径,才能让他们高效率地靠近人生目标,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从而实现最佳培养效果。
因材施教,方能事半功倍。除了手把手教授实务经验,“农村工作导师”还定期进行“一对一”谈心谈话,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年轻干部有的在婚姻、住房等方面有实际困难,有的因守着“办公桌”缺乏实践经验,还有的则因生长于城市不善于和群众打交道。只有根据不同需求针对性地补短板,他们才能真正健康成长。若培养过程机械单一,容易让年轻干部对岗位的体验蜻蜓点水,陷入“看似什么都懂、实际什么都不懂”的怪圈。
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80后、90后干部生于改革开放年代、成长于互联网时代,因而比前辈们具备更为丰富的个性。重视他们身上的时代烙印,采取个性化培养方式,才能取得符合预期甚至超乎预期的成效。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