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喻景权教授创新种植技术——科研面对千家万户
2018年09月17日 06:46:07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石天星 通讯员 柯溢能

  浙江在线9月1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石天星 通讯员 柯溢能)他会给植物“保胎”,大棚里只开花不结果的西瓜和甜瓜,采用了他的技术,不用授粉受精,也能结出果实。

  他发明了一种“基因激活”剂,只要在蔬菜作物的叶片上轻轻一喷,作物本身就可以把土壤里的农药残留轻松降解。

  他就是第12届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得者,来自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的喻景权教授。

  喻景权是浙江大学园艺学国家重点学科的学科负责人,光华工程科技奖不是对他某项具体成果的奖励,而是对他以往科研工作的汇总评价与肯定。2007年,他主持完成的“蔬菜作物对非生物逆境应答的生理机制及其调控”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7年,他主持完成的“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防控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成果又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别人没做的,才是要做的

  1963年11月,喻景权出生于义乌一户普通的农村家庭,16岁考入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

  上世纪90年代,喻景权和他的团队在国内率先解决了瓜类只开花不结果的问题。这项植物“保胎”技术,当年大受欢迎,采用了这项技术的农户,一亩地能增加3000多元的效益。

  进入新世纪,喻景权带领团队研究和分析怎样帮助植物克服低温、弱光等逆境健康生长。“不能说完全解决了,但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减少逆境带来的危害。”

  前些年,喻景权团队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如何解决土壤里连作障碍和农药残留问题上。喻景权说,他们采用的办法就是激活作物本身的“解毒基因”,用特制的试剂喷洒在作物的叶片上,植物根部的解毒基因一激活,植物就会加速分解多余农药。这里面运用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需要从分子水平、基因水平、蛋白水平,以及关键的调控因子等方面对蔬菜生长发育的内在规律进行探索。

  喻景权说,他是科学家,本职工作就是通过独自思考和创新方法,做出原创性的技术来。“如果啥都做,那就啥都做不好,恰恰是别人没有做的,才是我们要去做的。”

  与其坐着等,不如往前爬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留学日本多年已取得博士学位的喻景权选择了回到母校浙江农业大学任教,那个年代,留学人员选择回国的还很少。

  1995年,是他回国任教的第一年。资历、职称都要从头算起,月工资只有400多元,而他博士后期间在日本国武田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基础研究所担任研究员的月薪就已达到30多万日币(折合人民币3万多元)。在日本时他已经开上了小汽车,回国后,他又重新蹬起了自行车。

  但是,他牢记着他的恩师,上世纪50年代从美国回来的李曙轩先生生前对他说的这么一句话——“与其坐在凳子上等,不如在地上往前爬”!

  “这是老一辈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喻景权深有体会地说, 人不能永远都是哪里好就往哪里去,不如扎下根来,踏踏实实地做点事。

  想办法解决,痛并快乐着

  作为浙大求是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喻景权的日常工作主要由两块构成:一块在学校,“主要就是培养人才,做点科研”;另一块在社会,这些年,喻景权深入蔬菜产区进行调研、规划和技术推广,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哪里问题严重,哪里的老百姓对新技术的需求强烈,他就走到哪里。

  除了蔬菜,云南的三七、浙江的杭白菊、东北的人参还有各地的茶叶,喻景权都能通过调控降低农药残留降解,提高食用安全性。然而,这类技术虽然成本很低,对于提高产量却并没有什么助益,推广起来相当有难度,喻景权和他的团队很多时候都是自筹经费在做事。

  优秀的农业技术推广难,喻景权发出了一声很轻的叹息。“面对存在的问题,想办法去解决,是一个痛苦而快乐的过程。”

  在他看来,农业科研面对的是千家万户的老百姓,想从农业上赚大钱是不太可能的,能够为农民做点事,心里就会很高兴。“国家给了我们很多机会,又给我们创造了那么好的条件,我们理所应当要回报社会。”

标签: 喻景权;开花;甜瓜;大棚;团队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