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文明之花香溢普陀
2018年09月19日 06:47:52 来源: 浙江在线 刘慧静 李佳洁 周欢欢

  东港夜景 迟名尊 摄

  浙江在线9月19日讯(刘慧静 李佳洁 周欢欢)对文明的追求,是一座城市的终极使命。

  宽阔整洁的街道,满目苍翠的行道树,错落有致的高楼,快捷便利的内外交通……漫步在普陀的大街小巷,时刻都能感受到这个城市的善意,文明之花遍地盛开,文明成果惠及万千群众。

  文明于人,是一种高尚的境界;文明于普陀,是一座城市不变的情怀。自舟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普陀区上下一心,为广大居民营造了环境整洁、秩序井然、社会和谐的人居环境。这段路程,不仅是一座城市名片的争取之路,更是一座城市文明的思考之路、探寻之路和发展之路。

  处处涌动文明潮,人人唱响文明歌。一次次经历蜕变,一次次茁壮成长。追寻文明,普陀已经起航;推崇文明,普陀愈加和谐。

  建管并重

  城市环境实现“华丽转身”

  蓝天白云,红花绿树,九月的普陀大地一派优美和谐。点滴之处,悠悠的城市风情悄然溢出;方寸之间,默默的城市品格无声传递。

  “店铺门口占道经营、污水横流现象没有了,行人通行方便多了!”“原本的黑臭河,现在成了景观河,水岸同治,让我们老百姓看着十分欢喜。”“几条精品示范街打造得既有特色,又有风情,让我们家门口都成了‘景点’。”……看着眼前的一处处变化,普陀人欣喜万分。

  “以前来东河市场买菜,特别是买海鲜,恨不得穿雨靴来,因为一个个摊位前都是污水,一踩就把鞋子弄得脏兮兮,每次买完菜回去鞋子都脏的进不了家门。”9月6日上午7时许,普陀东大社区居民李彩娟正在东河市场周边健民路上一家海鲜水产店挑选新鲜带鱼,看着摊位前整洁如新的水泥地,不禁感慨:“现在市场环境真的好太多了,你看看,我今天穿着新皮鞋就来买菜了!”

  东河市场地处沈家门老城区,是沈家门最大的农贸市场,因市场货品丰富、人流密集,流动摊贩多、占道经营、周边路段车辆乱停、环境卫生差等问题已存在多年。今年8月以来,普陀将市场整治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重要一环,以东河市场和东港市场为试点,对市场环境脏乱差、秩序混乱等“顽疾”重拳打击,毫不手软。眼下,曾经的“脏乱差”实现了大“变身”。市场内摊位摆放干净整洁,沿街商铺基本没有占道堆物的情况,流动摊贩明显减少,非机动车辆停放在指定区域。

  这样的“华丽转身”,普陀时时处处都在上演。走进沈家门平阳浦黄子湾生产生活废品堆放场,只见一堵堵粉刷一新的围墙将各个收购点有序划分,废塑料、废铁、废泡沫等各类废品堆放整齐,周边道路干净整洁。

  如今的“模范生”原先却是个“后进生”。这里原本是一处废弃宕口,整治前各类环境问题堪忧,普陀投入550余万元对该废品堆放场进行了改造提升,使堆放场来了个“大变身”。为建立更为常态化、规范化、精细化的长效管理机制,在相关部门的统筹规划下,目前,普陀还对7家已入驻废品收购企业进行统一规范管理。

  在普陀沈家门国际水产城码头,一筐筐螃蟹被打包送入交易市场,准备下一步的分拣。交易市场里,人来车往吆喝声不断,但是,现场却干净整洁、秩序井然。

  “以前来这里批点海鲜带回家,总是想着赶紧走,因为气味实在是难闻,地上也都是一滩滩的水,来一趟回去就得换身衣服。”宁波游客张显君一到八九月份,总要来几趟国际水产城买螃蟹,“现在来了就不想马上走,每次都要到处走走看看,当作景点在逛啦!”

  曾经,这里杂乱、简陋,大量活海鲜带来的海水把场地变得黏滑、污浊,很多前来的游客纷纷捏着鼻子抱怨“太臭”。如今的水产城,此前杂乱的码头、狭窄的经营场地、拥挤的停车环境都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视野开阔的广场、简约大气的建筑,空气里弥漫着的是大海的气息,已然成为一个现代化的4A级景区,吸引着渔民与游客。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普陀共开展各类环境整治262次,查处乱设摊点6570多起;立案查处市容类案件220起;查处占道堆物300多处;清除乱涂写、乱张贴750多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650多份……同时,对重点区域实施错时管理,落实长效管理机制,保证人员到位、措施有力、管理无缝对接。

  亮点集萃

  文明意识愈加“深入人心”

  “居民楼垃圾桶附近垃圾散落一地”“下水道井盖破损”“社区宣传栏上乱张贴”;“给城北建筑工地点赞”“周末一大早,志愿者就出动维持交通秩序了”“环保小卫士美美哒!”……在普陀区“随手拍”创城督查工作平台上,一幅幅由普通市民随手拍下的图片,配上简单的文字说明,在“我要曝光”“我要点赞”“我在行动”等栏目里一一呈现。

  8月10日,普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随手拍”活动暨“两代表一委员”督查工作平台启动。引导广大市民做创城工作的监督者、实践者、传播者,在工作生活中寻找宣传城市文明的闪光点,用手中的镜头,讲好文明故事、传播文明新风,曝光身边的不文明现象、点赞生产生活中的文明现象、展现志愿服务组织的热心公益无私奉献等,让每一位市民感受到文明城市创建的参与感、责任感和获得感。

  60名“两代表一委员”、团员志愿者被聘为普陀创城督查组成员,他们充分发挥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团员志愿者的督查作用,通过走访调研、民主监督、参与群团活动、收集社情民意等各种形式,对创建工作进行强有力的督查,并将发现的问题以视频、照片和文字等形式上传到创城督查工作平台,倒逼责任落实和问题整改,持续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如果说,“随手拍”活动能够为城市文明增添一些细枝末节改变的话,那么,文明交通的建设则更畅通了城市的“脉络”。

  走在普陀街头,不难发现这样的变化:驾驶人自觉将车停在停车位,乱停乱放的现象少了;车辆按照路牌指示有序行驶,争道抢行、随意掉头的现象少了;行人和车辆各行其道,闯红灯、乱穿马路、翻越栏杆的现象少了……

  交通环境是观察一座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前几次来舟山旅游,最操心的就是停车难题,这次原本也以为车位会很难找,没想到一找就找到了,比之前方便太多了。”杭州游客马华将车子停放在普陀东港海洲路新划的机动车停车位后说,停车难题一解决,对舟山的旅游环境大为改观,来普陀旅游的体验感也大大提升。

  科学划分车位规范停车秩序,增设隔离护栏减少安全隐患、加大处罚力度提升安全意识……今年7月起,普陀城管和交警部门聚焦交通环境秩序中的难点和短板,围绕违法管控、疏堵保畅、交通优化等方面综合施策,聚焦众力营造了交通安全畅通、管理科学高效、出行文明有序的交通氛围。

  一条斑马线,折射的是一座城市的文明。在普陀,“礼让斑马线”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斑马线前慢、等、停意识逐渐深入人心。数据显示,自开展“礼让斑马线”活动以来,普陀斑马线礼让率已从原先的50%提高到90%以上,部分路段礼让率更是达到100%。

  同创共建

  各方力量绘就“大爱底色”

  “以前,小区楼道里堆满了杂物,很多居民还把绿化带当自家菜园来种菜,现在环境不同了,每天晚饭后在小区里散散步,心情舒畅了好多!”普陀沈家门街道小蒲湾社区金色庭院小区住户葛阿姨对这几个月来小区的环境变化称赞不已,她也道出了这些变化背后的“功臣”:“多亏了社区创城网格成员!”

  眼下,在普陀沈家门街道各个社区,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整理楼道堆积物,清理公共绿化,清扫背街小巷,清除路边小广告,解决“僵尸车”,积极投身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

  今年8月,沈家门街道将辖区内19个社区划分为19个网格,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担任网格组长,普陀区属部门领导、街道机关干部、社区工作人员等加入。同时,每个网格还配备由公安、交警、城管等部门组成的5人以上执法队伍,由协管员、序化员、环卫工人、志愿者组成的10人以上辅助队伍。

  排摸出辖区内存在的各种问题后,19个社区网格梳理出一张《沈家门街道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问题汇总表》,共涉及11大类45项。针对汇总表中罗列的问题,街道落实具体负责领导和责任单位,做到即知即改,细化方案,对需要职能部门解决的问题,街道主动对接,对需要多个职能部门联动的问题,形成书面报告上报要求协调解决。

  欲建文明城,先育文明人。

  人,从来都是文明的主体。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关键在人。

  8月18日上午9时半,沈家门东河路一如往日的繁忙,不同的是,马路两侧护栏旁有一批红马甲、黄马甲的身影,他们是正在开展“擦亮城市”啄木鸟志愿服务活动的志愿者和公益小天使。

  一条毛巾,半桶水,仔仔细细擦拭着路边的护栏。“资深”志愿者李洁带着13岁的女儿一起来参加活动;新居民王好虽然平时为了生计忙碌,但在“志愿汇”上累计活跃的时间已有1400多个小时;聋人志愿者田华和黄赛君,多次参加环境清洁行动,尽己所能为“创城”出力……

  如今,在普陀,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达46000余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有405个,流动志愿服务下海岛、交通文明劝导、阳光助残等品牌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打造了城市文明的“筋骨”,培育了幸福普陀的“灵魂”。

  一个榜样,一面旗帜;一群好人,满城春风;一个目标,全民参与。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文明,让一座城市更具活力。如今,漫步在普陀的大街小巷,制作精美、各具特色的公益广告令人赏心悦目,助人为乐、敬老爱幼的好人好事每天都在发生,文明的种子已在普陀大地不断播撒,寄托在每一件公共设施的合理使用上,浸润于每一位市民的日常行为中,镌刻在城市精神的最深处,成为这座温暖之城最靓丽的底色。

  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努力,普陀,文明创建,始终在路上。

  普陀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随手拍”活动启动仪式

  交通整治

  公园清理垃圾

  东河市场整洁一新

  检查海鲜夜排档

  美丽的世界渔港沈家门 迟名尊 摄

标签: 普陀;文明;文明城市;志愿者;城市文明;斑马线 责任编辑: 金林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