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海中心区
浙江在线9月20日讯(黄丽丽)经过了10多年的蓄势和沉潜,今天我们以充满希望的目光重新聚焦瓯海新城:
她有我们眼睛可见的变化和进步,比如瓯海中心区、高铁新城、南湖新城等城市建筑群的华丽蝶变,比如温瑞塘河沿线景观的靓丽呈现,比如“璀璨瓯海”“梦幻会昌”等城市夜景的流光溢彩……
也有隐形的脉络,不为我们察觉,却更深层次地影响城市发展的进程,比如“科教新区、山水瓯海”的新城发展理念,比如“智者能乐业、富者能乐居、弱者能立足”的城市建设情怀,比如产业的更新迭代、企业创业创新的激情、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大片农田、工业区与农民房聚集的城乡接合部,到宜商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城市的发展更迭,带着不可逆的历史尺度,将瓯海新城带入了现在的时间表。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关键节点,通过温州科创经济大走廊的构建加大创新力度,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激发活力,持续深化“大拆大整”美丽城区,聚焦民生实事打造幸福城区品牌,瓯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今年上半年,瓯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8.3%。
一个梦是另一个梦的延续。而瓯海新城,从来不曾辜负这片土地深沉的期待。在温州市委“再造改革开放新优势、再创高质量发展新辉煌”等战略思想指引下,瓯海新城将以打好“科教”“高铁”“产业”“生态”“健康”五张牌为着力点,加快“创新、活力、美丽、幸福”四个城区建设,实现经济发展更有质量、城乡建设更有品质、民生幸福更有温度。
蝶变的速度
驱车从温州市中心出发,沿瓯海大道一路向西:云天楼洲际广场、大西洋银泰城、港龙城市商业广场、大象城国际商贸中心当街而立,充满了现代化都市气息;一幢幢高档住宅区和写字楼鳞次栉比,不断刷新城市的天际线;绿意悠然的临水走廊、景色优美的城市广场公园占据人们的视野……
以瓯海行政中心、温州动车南站为核心的瓯海新城,已经成为一片拥有各类建筑形态和商业配套的成熟城区。而这样的蜕变,并不真的发生于一朝一夕之间。
时间回溯至本世纪初。彼时,建县设区的瓯海一直处于“有区无城”的状态,城市化的脚步举步维艰。2001年,国务院批准该区人民政府驻地由景山街道迁至娄桥街道,瓯海的城市发展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2006年2月,瓯海中心区建设拉开帷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道路、公园等配套设施同步推进,被外界形容“一天一个样,一月不一样,一年大变样。”
2010年9月,瓯海区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对瓯海新城进行规划调整,将原规划用地规模为7.19平方公里的新城范围扩至55.19平方公里,使新城范围东到牛山、南至吹台山、西到华亭山、北接景山。
短短几年工夫,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投用;一批高品质、高标配的城市功能载体——行政中心、科技馆、档案馆、便民服务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城市文化广场快速崛起;大西洋银泰城、云天楼洲际广场等高端商贸盛大开业;行政中心到各镇街驻地“15分钟交通圈”基本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打通了城市发展的“奇经八脉”。
“我们对这一区域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同时在这里也享受到了优质的服务。”温州银泰城奥特莱斯经理金展霞说,大西洋银泰城是银泰商业在温州市区打造的首个城市综合体,也是温州城西片区商业规模最大、业态规划最丰富的购物中心之一,见证着这座现代化新城的崛起。
“这几年瓯海变化太快了,每次回来感觉都不一样,家乡的变化让我们感到十分自豪。”在外打拼多年的温籍意大利华侨叶某想在瓯海绿轴旁置业,作为瓯海中心区的生态地标项目,绿轴公园将创造立体开放的绿色空间,同时串联南北向的半塘公园和市民广场,让老百姓出门见绿,享受“显山露水”、生态宜居的新城区。
瓯海新城的发展和机遇远不止于此:
今年6月底,投资200亿元,由中交集团中标的高铁新城产城融合PPP项目落地开工,标志着温州高铁新城的建设将进入跨越式发展新阶段;人居方面,中国地产TOP 20 阳光城首次进入温州,并引入阳光城睿life2.0产品,将重新定义产城融合下的温州人居生活;今年国庆节,温州市域铁路S1即将试运行,将为瓯海注入新的城市活力……
紧盯城市项目建设、产业集聚、形象提升“三个加速”,瓯海新城将着重打好“高铁牌”,突出交通、居住、产业等多方面功能提升,打造集现代商贸、休闲旅游、品质居住为一体的都市枢纽新城。在温州的城市版图中,瓯海新城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重塑瓯海城市新形象。
产业的高度
产业兴,则城市兴。衡量一座城市的高度,不仅看有多少崛起的高楼,更主要看背后的经济、文化、人才和制度。
以服装、眼镜、鞋革等传统产业为支撑的瓯海,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如何依托科教资源的优势,深植科技和创新的基因,实现传统产业高端化,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瓯海给出的答案是下好“三招先手棋”,打好“产业牌”。即按照智能化、数字化、都市化的要求,下好都市经济、传统产业、营商环境等“先手棋”,不断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全力打造现代产业集群。
作为全国五大眼镜生产基地之一,小小的眼镜曾给瓯海经济带来旺盛的生命力,创下辉煌的发展史。但受粗放型生产模式的限制,如今也面临转型发展的痛点。在瓯海新城打造的省级特色小镇“中国(瓯海)眼镜小镇”,正是出于瓯海眼镜产业集约转型发展的需要。
“中国(瓯海)眼镜小镇”位于瓯海中心区南面,规划总面积3.9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1.05平方公里。瓯海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50亿元投资,通过5年时间,将小镇打造成为世界顶尖的眼镜特色小镇,让瓯海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眼镜之都”。目前,小镇已聚集中民眼镜、冠豪光学等知名眼镜企业155家,形成以外贸出口为特色的产业体系。
“眼下瓯海眼镜面临最严峻的问题就是创新智造不足,缺少自主品牌。”瓯海新城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此瓯海区制定了《促进眼镜产业提升发展“新十条”政策》,推进眼镜产业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数字化、品牌化建设。同时紧抓品牌形象,推出“瓯海眼镜十大名牌”,提高眼镜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品牌知名度。
产品的智能化、信息化、品牌化,为瓯海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打开了新的蓝海,其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作为温州科教资源的集聚地,瓯海新城集聚了温州肯恩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大学等七大高校,必须加强推进企业、高校信息资源对接,为瓯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智能锁作为一种融合了指纹识别、智能感应、互联网通信等多种前沿科技的产品,具有较高的产品附加值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瓯海发展智能锁有条件、有底蕴、有潜力,但也面临着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缺乏相关高科技配套和人才等问题。
为了破解智能锁发展中的短板,瓯海在“1+1+10”产业政策体系的基础上,今年6月底出台了《促进智能锁产业发展十条政策(试行)》。瓯海新城当仁不让,正依托高校院所、龙头企业,加快打造智能锁具公共研发中心和产品检测中心,提高锁具新产品及配件的研发生产能力,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同时,加大对锁具行业人才的培训、支持力度,使瓯海新城成为吸引人才、欢迎人才、培育人才的热土。
“产业是支持新城人口集聚的基础。一个新城要发展壮大,必须同时具备‘安居’和‘乐业’两个功能。”瓯海新城相关负责人表示,人口和产业相辅相成,有人口就会有产业,而产业的发展又会带来人口的进一步集聚。
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瓯海新城依托优越的交通枢纽区位优势和投资环境,培育壮大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发展金融、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迅速集聚瓯海新城的人气。
其中,瓯海中央商务区是瓯海新城的核心功能区,规划面积107.8公顷,将集聚全市高端的金融、商贸服务以及商务办公、酒店、公园等设施,总投资达225亿元。高铁新城吸引了港龙城市商业广场、大象城国际商贸中心、站南商贸城等项目争先进驻,成为目前温州最大的商贸集群,按照规划未来可容纳居民超过20万人。
作为瓯海行政中心、交通枢纽、商贸之都的瓯海新城,将不断发挥核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使瓯海成为创业创新之城,温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
城市的温度
城市是理想生活的应许之地。联合国人居组织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
建城者心怀理想,也肩担重任。在瓯海中心区的城市规划中,“小尺度街区”“生活次街”这些概念让新城的规划在理性之外,更多了感性的态度和哲学性的思考。在瓯海新城的建设者们看来,城市不仅需要宽阔的大道、大型的综合体,更应该有鸡犬相闻的邻里关系,有适宜步行的小街小巷,有可呼吸的自然环境。
“自然生态和历史文脉是城市的灵魂。瓯海境内拥有独特的大罗山、纸山文化,与温瑞塘河一起形成了‘两山一水’的地域特色。在新城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中,我们更加注重把山水资源、自然肌理融入城乡建设,打造集自然美、经济美、城乡美、生活美、人文美为一体的‘五美’新瓯海。”欧海新城的建设者们如是说,围绕“产业强、形态美、功能全、百姓富”目标,瓯海新城高标准推进“精建精美”、实施乡村振兴、打造生态精品,打好“生态牌”。
温瑞塘河是瓯海的“母亲河”,近年来通过污水管网互联互通、清淤疏浚、产业整治等工作,温瑞塘河成了人们心目中的“最美家乡河”。瓯海已连续3年获得省“五水共治”最高荣誉“大禹鼎”。通过塘河沿岸景观建设、绿道建设、节点打造、塘河文化等工程,温瑞塘河的“城市塘河、生态塘河、文化塘河、景观塘河”功能进一步呈现。
今天,生活在瓯海新城的人们,享受生态绿廊,呼吸清新空气,慢步城市公园,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通过联动周边区域,构建全域40公里长的塘河文化景观带,将进一步凸显瓯海“城在山中、水在城中、山水相映、山环水绕”的生态特点。
幸福,是一座城市最根本的底色。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语境中,瓯海新城建设的每一声鼓点都敲打在了民生改善的时代诉求之上,幸福底色越来越浓厚。有数据显示,过去一年,瓯海民生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达到73%。围绕“大学城城市转型、科技成果高度转化”的目标,瓯海坚持“一座城”“一条龙”“一盘棋”的理念,打好“科教牌”,掀起了一股“大办教育”的热潮。
近3年,瓯海在教育方面投资达到11.3亿元,建设学校13所、学校面积23.3万平方米。一批优质高端的教育学校加快入驻,使该区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教育重地。根据《瓯海区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投资额将达到50多亿元,建设学校42所,学校面积达到80万平方米,突出“中心区、南湖新城、高铁新城”三大区域教育布局规划,建设创新型城区。
同时,瓯海还将在现有温州附一医、市人民医院、市第七人民医院、市中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的基础上,以温州建设浙江省医疗副中心为契机,全面提升全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着力构建温州西部医疗服务圈。
“大拆大整”“大建大美”是人民群众对更有品质的环境、更加美好的生活的渴求。瓯海中心区在今明两年再拆掉10个城中村、4000户,推动城区面貌脱胎换骨的同时,按照打造“城市标志性窗口”的要求,加快推进秀屿、娄桥大社区建设,确保打造经得起时间考验、经得住后人评判的城市精品,成为代言温州城市发展的新标杆。
民之所需、政之所向,增进民生福祉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瓯海“十三五”规划中,制定了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的目标,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教育现代化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让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明显,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等。
瓯的底蕴、海的情怀。瓯海新城承继着一代代瓯海人对城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来,同时又向着“创新城区、活力城区、美丽城区、幸福城区”的目标奔赴而去。随着“平安瓯海”“健康瓯海”“学在瓯海”的建设,这座产城融合的美丽新城,将成为温州城市发展的新希望和新方向。
荷塘月色公园
温州大学城
半塘公园 杨冰杰 摄
三垟湿地金色季 杨冰杰 航拍
(图片由温瓯宣提供)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