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网络剧从“配菜”到“正餐” 优酷秋集杭州发力 一次发布上百新品
2018年09月21日 06:42:52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董小易

  浙江在线9月2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董小易)9月20日,2018年优酷秋集在杭州举行,发布了要上档的百余部新品剧综。其中,不乏《艳势番之新青年》《平妖传》《天坑鹰猎》《九州缥缈录》等重量级产品,优酷将为此推出“少年派”剧场。

  此外,《大明皇妃》《长安十二时辰》《平凡的荣耀》《神秘博士》《盗墓笔记重启·极海听雷》等横跨女性言情、悬疑冒险、现代都市以及科幻等多个题材的精品剧集也将逐一亮相。

  联想到今年最火爆的电视剧《延禧攻略》《如懿传》,无不为网播剧。这番阵势不由得让人感叹网播市场的繁荣,难怪有评论认为,网络剧正从“开胃小菜”向“正餐”转变,而观众对网络剧的精品化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观众需求“刻不容缓”

  阿里文娱集团轮值总裁兼大优酷总裁、阿里音乐CEO杨伟东说,互联网平台所积累的技术和数据,均围绕用户产生,这些脱胎于用户行为分析的大数据和创新技术,未来将成为整个文娱产业进入数字工业化的核心驱动力。

  《你好,旧时光》的编剧卓越土豆也十分感慨:“网络时代,观众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网友不仅决定喜欢什么,还能决定剧情怎么走。”

  编剧韩炜同样认为,现在网络剧和电视剧的界限已经非常模糊,网络成为年轻观众看剧的主场,他们看剧节奏更快,更注重可看性,所以,不少制片方来找他写剧本的时候,会提一个要求:要更接近年轻人。

  不管是对编剧还是制作单位来说,这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过去看电视的中老年人,他们的变化没有那么快,哪怕是四五年前创作的剧,还有人看,而现在的网络观众,人群流变很快。所以,网络上播放的内容要求简短,更加符合时代气息。”韩炜说。

  年轻观众在观剧过程中,喜欢发弹幕、还会去编剧、导演的微博下留言互动。电视剧也会更加注重观众的意见和与观众的互动。卓越土豆曾经分享过自己的一段经历:“《你好,旧时光》最后两集播完后,网友对剧情不满,都来找编剧,要求将这两集下架。我们只能赶紧联系导演,让后期团队回来加班,把这两集下架重新剪辑,最终改成了网友期待的结局。”

  “重视观众意见的创作,在美国、韩国非常常见。”韩炜说,“比如《生活大爆炸》最早的男一号,不是‘谢耳朵’,因为他太受欢迎,渐渐变成了戏份最多的。韩国也是,边拍边播,拍的过程中,会根据观众意见,作出适当调整。”

  越来越多的影视剧主创团队或平台,把“观众”放在了极为重要的位置。杨伟东说:“记得去年优酷秋集,我们提出‘从观众到用户’,提醒所有合作团队,一定要从抽象的观众切换到具象的用户维度。”

  慈文传媒董事长马中骏也说:“要向2C(即to customer,指产品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方向去深耕,我们不能永远在2B(to Business,指面向企业)的道路上成长。”

  人工智能介入创作

  要向2C方向去深耕,就需要大数据。比如美国视频网站巨头网飞,曾经通过分析平台观众的观影历史以及对不同影视剧的评分等大数据,得出了一个结论:拍摄一部有关参议员的连续剧收视率会高。这部剧就是后来大家看到的《纸牌屋》。

  优酷COO兼CTO庄卓然在演讲中透露,现在,优酷也建立了鱼脑系统(又被称为泛文娱AI大脑),在项目风控、生产方向、生产资料配置及内容分发上都开始提供参考信息和数据。“大数据”已经对网络剧、网络综艺节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比如,AI选角:通过受众匹配、热度分析、角色匹配度等一系列手段,优酷在《长安十二时辰》《这就是街舞》的明星选择上进行了较多的尝试,其中《街舞》通过3位导师受众差异化的选择达到年龄段的完整覆盖。

  还有AI剧本,在初筛阶段,通过AI来做剧本分析,提升剧本筛选速度和宽度;在改编阶段可以不断发掘内容价值点,例如在《烈火如歌》中发掘“沉稳潇洒”的银雪,更容易被用户广泛接受和喜爱。庄卓然介绍,AI的预测功能在《女子图鉴》和《烈火如歌》的预测准确率高达96.4%和92.3%。

  “中国的文娱产业目前离工业化还有不少距离,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数据和技术能力的提升,让中国文娱产业直接进入数字工业化成为可能。”杨伟东说。

  优质内容正在回归

  过去的4年,文化娱乐产业发生巨变,在资本的驱动下,产量快速扩张、IP盛行、明星片酬飞涨,行业的泡沫越吹越大,一时间文娱也成了资本市场的热炒概念。

  在韩炜看来,这是有问题的,所以今年开始大IP、大明星失灵了。“在早期,观众看的是单一颜值,有流量明星就可以。现在的网络观众看的是总体颜值,除了明星,还包括服装、布景、特效精度、画面质感等等。此外,IP的流量是转瞬即逝的,3年前有流量的,现在观众长大了,就不再追捧从前的流量了,年轻观众的审美流变太快了。所以,流量需要定性,如果还用几年前收购的IP作品开路,无异于‘刻舟求剑’。”

  杨伟东认为,基于内容产业按集售卖的交易模式,内容注水成为普遍现象,而今天各个视频平台的“倍速观看”,表面是体验创新,实质一定程度是用户对“注水”内容的反抗。

  在杨伟东看来,行业的冷静是好内容回归的前提。行业每一次调整,都孕育着新的机会,对内容生产者是机会,对平台也是机会。“没有资本市场的浮躁催促,平台不会盲目相信流量艺人和大IP,越来越回到创作本身,演员和导演也逐渐务实。”

标签: 观众;杨伟;大数据;网络剧;编剧;人工智能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