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湖桥文化的太阳纹 吴煌 摄
湖南高庙遗址出土白陶簋底部的太阳纹 吴煌 摄
湖南的白陶杯 吴煌 摄
浙江在线10月1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马黎 通讯员 杨琳惜)我们无法想象东北的红山文化与长江流域的凌家滩文化有什么关系,但考古发现,两个地方同时发现了形象一样的玉人。
没有朋友圈,没有交通工具、通讯设备的年代,相隔千里之外,穿越千年的古人之间,文化、精神交流是怎么展开的?
这是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正在进行的一个新展览——湖南出土史前白陶,想要探讨的问题。
其实,这是和第九届跨湖桥文化学术研讨会配套的展览。10月12日,研讨会在萧山举行,全国各地来了100多位专家,主题是“中国早期美术与信仰在人类文明史中的地位和价值”。
在距今7500~5500年,湖南人和浙江人之间,有没有神交,有过某种深刻的精神信仰交流,甚至文化传承吗?
对密集的热爱
湖南人超过浙江人
距今7500年前,湖南的环洞庭湖平原及湘江、沅水中上游地区,出现了最早的白陶,并形成区域传统,延续时间长达2000年,是中国南方史前白陶的起源地。
今天白陶的分布主要局限在湖南境内,南北斜跨不到600公里,算是聚集形的,但是,它的传播力非常广,至少有三个方向,西北到陕南,东南抵达珠江口,而向东的传播很清晰,沿着长江干流直达太湖流域的东侧。
1980年,浙江桐乡罗家角遗址发现了白陶,这次展览中也能看到几块残片。当时,考古学家牟永抗先生马上意识到,这就是湖南白陶。
它是如何辗转了上千公里,到达太湖流域的腹地的?
河姆渡遗址早期也曾经出土过几片白底黑褐彩的彩陶片,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说,器形、图案都有些说不清道不明,“这种崇尚白底,又极尽繁缛地表达图案的手法,和白陶的风格十分贴近。”
极尽繁缛——这个形容词不是随便用的,在跨湖桥博物馆逛一圈,你就能深刻感受到这种美。
湖南白陶,顾名思义,白,专业说法是氧化铁含量低,才会产生漂亮的白色。
在展厅,你会感觉到一种极简高冷的白。但是再仔细一看,你会联想到良渚玉器,器形很规整,没有古里古怪的样子,上面也有着极尽繁复的纹饰。
良渚玉器刻纹,1毫米中至少还要刻3根以上的线,而从白陶上看,湖南人对密集的热爱,程度还要严重。
比如陶器口沿、腹部上能看到密密麻麻的指甲纹,锯齿纹,一点点连缀起来戳刻的戳印点,蓖点装饰技法,精细而饱满。而湖南美术工作者使用的工具,是有几何形小凸点的戳具,还有贝壳边。
似曾相识的
太阳纹和八角星
刚才说的图案,还不是湖南人艺术审美的体现,真正体现艺术想象力的,是这些反复出现在白陶上的具象的图案化纹饰,最多的就是太阳、八角星、神鸟、神兽等以及其他特殊图像。
湖南白陶距今7500-5500年,这个时间段,也是我们河姆渡文化的早期年代,也近似跨湖桥遗址陶器年代。
浙江上山、跨湖桥、罗家角等遗址,确实发现了湖南洞庭湖地区白陶的诸多同时期文化元素。比如,跨湖桥文化彩陶上的太阳纹,跟湖南白陶的太阳纹非常像,这次展览中也能看到同框PK。
还有八角星。
江苏苏州澄湖遗址出土的良渚文化的贯耳壶上,刻着“一句话”,可视为良渚文化的原始文字(如今在良渚博物院可以看到对它的介绍),一共有5个文字,其中打头的就是八角星。
然而,最早创造八角星图像的,就是湖南人。
湖南史前白陶当然不是实用的生活用品,你应该猜到这些纹饰和人们的信仰、精神寄托有关。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尹检顺说,比如太阳纹,远古人望着太阳在天空中朝升夕落,在经年累月的观察中,产生了万物生长与太阳有关的原始认知,因而对太阳抱有敬畏崇拜之情。
所以,史前白陶和彩陶、玉器一样,与人们从事神灵崇拜、祭祀等礼仪活动有关,是祭器,也是艺术神器,跨湖桥遗址博物馆馆长吴健认为,“堪称史上最早的礼器”。
中国史前艺术
有三次高峰
在这些图案中,有一张“脸”在湖南白陶上出现频率高,而且有点诡异。
这张獠牙兽面图,是湖南人在艺术表达中最突出,也最复杂的LOGO。
比如一只湖南高庙遗址出土的陶圈足钵的腹部,清晰可见一组双目、獠牙,还有吐舌头及双重圆圈构成的兽面纹,经常和鸟的形象组合,有时候,獠牙和身子还会被省略,方向明用卡通的方式画出了各种形式,他概括为:身子上长着獠牙的神鸟(凤)。
獠牙、神鸟,种种元素,又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贯穿了良渚人权力与信仰的神秘图纹——“神徽”。
那么,能不能说这些早期信仰图案的源头就是湖南白陶?
“跨时代、跨区域,还跨谱系,这样的文化元素是很难直接比对的。但要说两者全无关联,又很难令人信服。”刘斌说,良渚统一信仰“神徽”的出现,与白陶未必有直接的联系,但它接受的思想很可能是从河姆渡文化中沉淀下来的,这就又与白陶间接的发生了关联。
“湖南白陶与庙底沟彩陶、良渚玉器一样,完全称得起艺术高峰的赞誉。我们通过良渚人的演绎,可以间接了解白陶上那种诡异的高台、飞鸟与尖牙,一个由湖南史前土著先民们构筑的神的世界。”刘斌说。
说到这里,有一个知识点我们现在可以补上了,而且足够有说服力:中国史前艺术有三次高峰,离我们最近的是良渚文化的玉器,再往前是庙底沟文化彩陶,而目前所知最早的一次艺术高峰,就是七千年前的湖南高庙文化白陶。
所以,这是一种文化的共通性,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的话,解读了这个问题。
“日月天地云气,演化为阴阳五行,这些中国最基本的宇宙观,都可以在古老的新石器文化中找到根源,并与史前白陶所表达的图像意蕴多有相似之处。”
通俗点说,中国人的生命观、世界观、宇宙观有一种传承,这些共通的观念在白陶上有体现,同样在跨湖桥文化上有体现,良渚文化也是如此。方向明说,比如琮就是世界观的体现,一个宇宙观的模型,“不同地方的自然环境、经济模式不一样,产生出来的艺术形式可能有所区别,但本质上差不多。”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