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31日讯(记者 翁杰 通讯员 钟秀兰 费彪)10月30日,全省农业“两区”建设暨产业发展大会在杭州市余杭区召开。这是我省连续第9年召开农业“两区”建设推进会。不难发现,今年的会议尤其强调“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今年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年,要振兴乡村,产业兴旺无疑是基础。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浙江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在前列,高质量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至关重要。
“两区”,是浙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舞台。
10月30日,桐乡市濮院镇红旗漾村举行开镰仪式,一台台收割机开足马力。嘉兴140多万亩粮田迎来丰产丰收。 记者 沈志成 拍友 魏衍方 陈建钟 摄
集聚优势
宜瓜则瓜 宜稻则稻
30日的会上,《浙江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2018-2022》(征求意见稿)(下称《规划》)发布,向与会的各地农业部门负责人以及农业主体代表征求意见。
得益于多年来坚持的特色精品之路,浙江农业“小而美”。但也存在产业分布相对分散且产业结构重复度高的短板,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省农产品形成更强的区域特色优势。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5年浙江将通过优势区建设,形成更具影响力的地方特色农产品,让它们叫得响、卖得好。
所谓“优势区”,不仅是要让农田宜菜则菜、宜瓜则瓜、宜稻则稻,更重要的是形成集聚优势。为此,《规划》在农业十大主导产业中,选定了40个特色农产品、划定400个以县(市、区)为单位的优势区。
围绕这十大主导产业的特色农产品和优势区,各地将区别不同情况,通过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加快优势区建设。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对特色明显、带动力强、影响力大的优势区,鼓励支持创建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对影响力和竞争力还不够强,但未来发展前景好的优势区,则鼓励加强基地建设和经营主体培育,引导产业集约发展。
根据《规划》,到2022年,浙江农业要基本形成“十百千万”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发展格局。所谓“十百千万”,即形成在省内,乃至全国都有明显优势的十个产业、三十条产业带、百个现代农业园区、百条产业链、百个区域公共品牌、千个特色农业园、万个新型经营主体。
保障“口粮”
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
“近年来,受资源要素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粮食生产的效益有所下降,稳定粮食生产任务更显艰巨。”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强调,无论如何,浙江人的“饭碗”要始终端在自己手中。
据介绍,自2010年以来,浙江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0172个、面积819万亩。浙江不仅提前一年完成了“8年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800万亩”的目标,这一经验还连续4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在全国推广。
在新的起点上,浙江农业要建设更高水平的现代化,但保障浙江老百姓的“口粮”安全仍是前提。为此,一年来浙江一边继续提升“两区”平台,一边加强“两区”保护,尤其是粮食生产功能区。
在保障“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基础上,浙江的“两区”建设才能加快绿色兴农、质量兴农、科技兴农。省农业农村厅产业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一年里,浙江作为全国唯一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建设圆满收官;作为今年的省政府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浙江推动所有(85个)涉农县(市、区)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所有规模主体纳入追溯平台、所有规模主体应用合格证标识、所有浙产农药实现二维码追溯管理;在“两区”这个平台上,浙江推进全国首个农业“机器换人”示范省创建,加快设施化、智能化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成为我省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先行示范区。
壮大主体
培育乡村振兴主力军
在今年的会议上,多了许多“新面孔”:除了各设区市的农业部门负责人、农业专家等,全省各地的许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也前来参会。30日上午发言的5名典型代表中,就有3人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负责人。
“两区”建设,农业主体是主力军。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后5年,我省将启动实施“万家新型主体提升工程”——计划到2022年培育提升市级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3000家、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5000家、骨干农业龙头企业3000家、示范性专业化服务组织1000家,并与小农户形成紧密利益联结机制。
其中,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无疑是产业经营主体的“领头雁”。会上,农业主体杭州安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晓桢在发言中介绍,近年来公司以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标准化为支撑,对农产品进行统一选品、统一包装、统一选购,促进农产品质量上行。如今,安厨已为300余家经营主体的1000余款产品进行了电商化改造。
“许多像安厨这样的农业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众多的中小农业经营主体,是产业振兴的关键。”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加速他们的振兴和壮大,浙江才能更快地发展“六次产业”,充分运用“互联网+”、电子商务,抓好品牌建设,持续打造“两区”产业增长极。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