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索尔海姆(左四)在临安天目山考察环境保护工作。
浙江在线11月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施力维 通讯员 晏利扬)“浙江乡村环境的改善让人惊叹,可以作为示范和样本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推广。”11月5日,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在临安天目山考察环境保护工作,在接受浙江在线记者采访时,他特别强调:“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深刻改变了浙江。
今年9月,在浙江已持续开展15年的“千万工程”,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地球卫士奖”,这是联合国授予的最高环保荣誉。颁奖词这样评价:“这一极度成功的生态恢复项目表明,让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行,将产生变革性力量。”
对此,索尔海姆深有体会。今年,他已两次来到浙江,对浙江乡村进行深入考察。今年4月,索尔海姆走访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安吉余村,又在浦江大畈乡建光村参观了水环境整治和水晶工业提升改造。此次,他深入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了解环境保护和乡村发展情况。
“我见过这些地方过去被污染时的照片,现在都已经治理得相当漂亮,还吸引了很多游客。”索尔海姆说,浙江用较短时间就取得了一些西方国家几十年的环境治理成果,这显示了浙江推进环境治理、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和智慧。
在他看来,改善乡村环境、推进生态文明,是一道世界性难题。“‘千万工程’较好地处理了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政府引导与公众参与的关系,值得世界各地借鉴、共享。”索尔海姆说,“在浙江农村,我看到了未来中国甚至世界的模样。”
在天目山,索尔海姆了解到,经过治理和修复,这个保护区的森林覆盖率达98%,成为集森林植被典型性、生物资源多样性、自然人文景观独特性于一体的“物种基因库”和“文化遗产宝库”。毗邻保护区的农民因此受惠。去年,294户农户通过开设农家乐、接待观光客,年收入超过4000万元。
索尔海姆说,“千万工程”带来浙江农村的深刻变革,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高度契合,这种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模式,为全球提供了发展和治理的样板。在具体实践中,浙江从环境整治入手,把治污水、治垃圾、改造厕所作为突破口,为民众创造更加宜居的环境;并加强“散乱污”企业治理,引导企业进入工业园区转型升级。
“过去为了消除贫困,改善生活水平,人们聚焦的重点总是在经济增长上。”索尔海姆说,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在浙江,人们更加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与生态保护之间做好协调,一系列措施得到百姓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参与。
索尔海姆说:“我们始终在寻找这样的治理方案,以实现产业发展、环境保护、民众健康的三赢。”他表示,下一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与浙江合作,积极筹备2019年世界环境日活动,分享浙江在污染治理、生态文明和美丽浙江建设方面的创新经验,为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鲜活样板。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