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许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作为中国表现绘画的领军人物,许江应邀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圣保罗国际艺术双年展”等国际大展,并荣获第二届北京双年展佳作奖、“鲁迅艺术奖”等重要奖项。近年创作“葵园”系列,在国内外多家美术馆先后举办了多次大型个展,其作品被多家国际美术馆收藏。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推动者,许江倡导创建了上海双年展、杭州中国画双年展、中国油画双年展等中国最重要的国际学术展事;组织策划了“地之缘:当代艺术的迁徙与亚洲地缘政治”等多项重大展览和艺术活动。
许江和他的“葵”。
浙江在线11月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林梢青 通讯员 付玉婷)许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著名画家,生于1955年。
如果要看他的改革开放四十年,女儿许嘉的视角或是一种。她曾在《我的父亲许江》中写道:“父亲至今不会用电脑也不会发微信,是这个时代坚持用笔思考的写作者。”
这平淡的描述中,是对那一代人深深的理解与敬意——在这个时代,变是容易的,不变却很难。
如果需要用一样东西来形容此刻的许江,没有什么比他画笔下的“葵”更合适的了。
前不久,“葵颂——许江近作展”作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念展登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很多人都在问,这一次,你的葵有什么不一样?其实,许江与葵,始终如一。
艺术家邱志杰有一段回忆,那是2003年8月的一天,他们在土耳其马尔马拉海附近的小亚细亚高原上。一瞬间,他看到了夕阳下那片广袤的葵园,钢浇铁铸一般与大地浑然一体,“就像一群老兵,在等待着最后一道军令。”刹那之间,许江的内心被打动,他不仅看到了葵,也看到了自己,以及自己那一代人。
邱志杰说:“我看着他走向那片葵园,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从野火到葵颂”
“从野火到葵颂”——这是许江自己拟的标题。
四十年,除了短暂几年的德国深造生涯,从学生到一校之长,他始终身在这所学校。没有人比他更懂这其中一草一木的四季变化。
40年前的那一刻,令人怀念。
许江作为78届学子第一次踏入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大门,这个从小喜欢说话的青年高兴极了。“来杭州的第一天,我高兴坏了,觉得这里是天堂,当天下午就去游西湖。在游三潭印月的船上,也是这样一个秋天,十月,从心里到身上都是暖洋洋的。”
他和当时所有如野火般的学子一样,激情燃烧,意在远方,体味这赋予新生的天翻地覆变化之中。
这多么美好。
2003年的小亚细亚荒原,许江第一次遭遇葵园。此时,他任中国美术学院校长刚刚三年,正是他真正画葵的起点。
在此之前的十余年,许江从德国留学归来,从普通教师到教研室主任,再到油画系主任,一路在一线教学工作。
有人问许江,做了十八年的院长,你最基本的思考是什么?他的回答是:大学的境育理想。
这不仅在于在他的主导下美院象山校区的建立,还在于每年入学式、毕业季的仪式感。他也反复提到“哲匠”的校风、学风,正如他自己那“两支笔”所引领的“劳作上手、读书养性”的风气,美术作为一种技艺,应该成为身体的一部分,而读书,能养育心灵与品位。他更强调美院自始至终凝聚的诗性精神,这种最深邃的内涵,不光来自林风眠、潘天寿、吴大羽那一代美院老人,也应该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持续传递。最后,是视觉艺术教育的当代格局。在这些构建之上,许江始终思考的是,不放弃中国艺术精神的核心,并致力东方学的学术建构。
始终坚持传统架上绘画的许江,恰恰又是最致力于推进新媒体实验,乃至研究新媒体艺术文化现象——因为,这是对时代和未来的呼应。
执掌美院十八年,许江不仅推进了美院的发展,推进了当代艺术思想在学院中的建构,更以学院的力量持续深度介入城市文化的思考和建设。他是策动者、推动者,也是一个领导者——印象最深刻的是两个长达十多年的工程——一个是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一个则是2000年开始的上海双年展。那两个十年正是他们这代人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结合国家的重大使命和重大事件所给出的一种回应,为城市带来了深远影响。
为什么总在画葵
回到画室,许江自己却始终在画葵,如今已第十五载。
有人问许江,你为什么总在画葵?
他总说,画葵,画的是一代人的群像。
十年前的那个冬天,作家余华来到许江的画室,看到满屋的葵。第二天,余华在文章中写道:“向日葵是我们共同的一个记忆,是让我们这一代中国人热泪盈眶的一个意象。”
和他一样的上世纪50年代生人,与葵有如此之多的相似之处。但在他看来,真正代表20世纪中国人的只有葵。历史选择了葵,葵是这代人的肉身……他努力用群葵的沧桑和坚强重现时代的宏大叙事,重现一代中国人经磨历劫的精神图谱。”
许江画了十五年葵,同时他也一直被一片片葵园推着走,不断赋予葵新的生命。
“我们这一代人的人生和国家整个时代的变化大的节拍是重合的。这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幸运,我们把它叫做命运。”
许江以葵为20世纪的中国人立象,表达史诗般的命运和感想。作为与改革开放相伴相行的一代人,许江这代人最深刻地领受着这场民族伟大解放的洗礼与塑造。对于这代人来说,如果要以一物来发奋抒情,那就是葵——如同能在最恶劣的环境中成长的葵,遭遇过最艰难的时光,却也沐浴着最好的时代,他们在阳光下激情释放与生长,又有着如葵一般抱子结盘的责任担当,以一年一季的生命,带来年复一年的期盼和守望。
在展览结束后的文本上,邱志杰删去了开头那句话——“我看着他走向那片葵园,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他不知道,那一刻,许江在台下眼睛一亮——对他而言,这句话太好了。
对话
Q:从学生时代到校长,有没有哪件物件是你一直珍藏至今的,是否有特殊意义?
这四十年里我最常用的是“两支笔”。一支是“书笔”,写字的笔,我用它来书写每一天、记录每一件事情。另一支笔是“画笔”,我用它来画一代人。
Q:在美院四十年,校园里或者杭州有哪个地方是您最喜欢的?
我喜欢树、草木,因草木知人心。美院老校园1号楼最东侧有棵树,当年这里有好几棵树,树下就是学院的大道,边上是图书馆,如今只剩下这一棵。这是校园里一棵有记忆的书,见证了校园的历史。
Q:除了专业工作,你个人平日最喜欢做的事(或爱好)是什么?
看NBA的比赛。不管每天多累,都会看,但我不看直播,看直播会激动得大叫。
NBA中有人生,有太多励志的故事——太多贫困的孩子成为篮球英雄,那些是最好的励志故事。NBA里还有哲学,球员如何面对竞争,怎么面对荣誉和批评?这是一种社会现象的思考。某种程度上,NBA是我与今天时尚娱乐勾连的通道。
Q:对改革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改革开放是我们的生命,生命不能停止。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