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深夜食堂》中,男主角每次向美食进发之前,脑子里都会擂响战歌。“双11”成功地在消费者脑中植入了这样一首战歌——无论身处何地,是否真的需要来一场这样的大规模采购,只要战歌响起,许多人便立刻奔赴“双11”的战场拼杀。
走到第十个年头,“双11”的意义已经远不只是一次网络促销活动、一次大规模的消费狂欢,更是中国经济发展史的一个深深的印记。这不仅仅是宏观数据的再一次刷新、可以载入世界纪录的商业奇迹,更是改变了许多人的消费方式。
放到历史中去看,最近十年就成为改革开放人们生活变化的鲜活写照。爷爷奶奶们以前抢的是供销社的粮油米面,现在抢的是打折的按摩仪、度假券;改革开放初期父母们抢的是各种吃穿用的生活必需品,现在年轻人“双11”抢的,动辄是千元以上的家电、生鲜、进口化妆品。“抢”的初衷从省钱到提高生活品质,不断变化的消费诉求正是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的标志。
从“双11”诞生那一天起,看似每年的热闹都是相似的,实际上每年都会诞生新的话题。它是变动不居的,是含义丰富的。今年,中央提出进一步扩大开放释放重要信号,刚刚结束的首届进博会500多亿美元的累计意向成交额余音未消,老百姓消费升级的需求旺盛,对消费品质的注重进一步提升。“双11”变得越来越全球化,也就使得更多进口商得以分一杯羹,与万千国内商家一起成为“双11”赢家。致力于让销售变得简单的新零售,在加速物流、便捷退换货、改善购物体验方面,开始找到用武之地。大数据技术让“双11”留下的“数据包”,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繁荣消费市场的支撑。线下实体销售也顺利搭乘“双11”的快车,线上、线下的互动,进一步丰富了消费场景,优化了消费体验……这些变化,反映出一个国家经济体正在不断走向成熟。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