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蔡筱梦)从过去的边缘人、局外人,到改革开放的受惠者、自己人,近期,监管层对民企的关注,犹如一束追光,民企生存困境被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最新的民企纾困政策来自浙江。浙江省首单“纾困专项债”于11月13日也就是今天进行簿记建档,50亿基金将支援上市公司的流动性压力。
此前的11月12日,记者从浙江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省金融办)获悉,浙江将启动上市公司稳健发展支持基金的组建工作,基金规模为100亿元。
全国层面,11月7日,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考虑对民企贷款实现“一二五”的目标,大型银行、中小型银行将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重点考虑民营企业。
11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时提及,为清理政府部门和国有大企业拖欠民营企业账款,要开展专项行动,对欠款“限时清零”。
毫无疑问,纾困民企的队伍正在持续扩大,银行、券商、基金等各金融机构正频频出招,参与这场民企大解救。
浙江首单纾困专项债诞生
有消息称,浙江省首单“纾困专项债”将在11月13日也就是今天进行簿记建档据悉,由浙商证券承销,发行人为台州金融投资有限公司,拟发行不超5亿元的债权,用于支持缓解上市公司流动性压力。
《浙商》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浙商证券相关负责人,浙商证券方面表示,纾困专项债并不是一个新的债券品种,其申报和发行和其他公司债一样,仅在宣传口径上特别强调用于投资各种纾困基金。
浙商证券方面还补充说,对券商来说目前纾困民企的主要方式包括设立专项资管计划和专项基金,台州金融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台州市唯一的国有金融控股平台,设立纾困基金并由专项债券来筹集资金,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纾困当中。
据悉,该项纾困基金的规模将不少于50亿元,目前已跟华融渝富、农行浙江省分行达成合作意向,已经确定的基金有两只,首期规模均为10亿元,其中台州金投出资各2亿元。
浙商证券还强调,纾困基金主要针对具有股权质押等流动性风险的上市公司,但是这些上市公司必须保证自身主业突出,经营稳定,同时满足设立基金时投委会设立的各项标准。还有,该项基金合作区域主要限定在浙江省内。
10月26日,证监会发言人常德鹏曾公开表示,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证监会支持各类符合条件的机构通过发行专项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专门用于纾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
从具体落实情况来看,券商纾困民企的措施正在相继到位,且速度前所未有得快,各路资金的活水正在急速引进。截至11月12日,全国共有11家证券公司设立的11只证券行业支持民企发展系列资产管理计划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成立规模总计228.21亿元;据不完全统计,监管层已为纾困专项债审核建立“绿色通道”,已有深圳、北京、福建分别发行了10亿、8亿和15亿的纾困专项债,加上此次台州金投的专项债累计募资规模将达到38亿元。
“百亿基金”支援计划
今年下半年以来,资本市场加剧波动,“流动性”三个字,是压在上市公司和各金融机构身上的一座大山,在这样的背景下,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更趋频繁, 与此同时,不少上市公司面临被强行平仓的风险。
《浙商》记者从浙江省金融办获悉,结合“凤凰行动”深入实施,浙江省近日出台《关于深入实施“凤凰行动”计划促进上市公司稳健发展的意见》,提出了九条针对性政策措施。这份干货满满的“稳九条”主要针对浙江部分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引起的流动性风险。
昨天,“稳九条”为浙江省上市公司送来了“百亿基金”的流动性支援。
11月12日,记者从省金融办了解到,浙江省转型升级产业基金与之江新实业有限公司已于当日正式签署框架协议,启动浙江省上市公司稳健发展支持基金的组建工作。
该基金采取FOF的运作模式,由政府引导,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经营原则,由之江新实业作为主发起人,并与浙江省转型升级产业基金等共同出资100亿元。母基金将通过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平行投资等途径,以股债结合的方式,一企一策,切实化解优质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平仓风险。
此外,母基金还将选择具有强协同效应的金融机构以及相关地方政府共同筹建子基金,撬动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上市公司稳健发展支持工作。子基金的投资方向和策略将与母基金直投策略保持一致。
增加民企信贷支持
11月7日,针对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接受央媒采访时表示,考虑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要实现“一二五”的目标。即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1/3,中小型银行不低于2/3,争取三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
这一政策的推出无疑给处在融资难的中小民营企业带来了一场及时雨。在此之前,民营企业普遍反映,一些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简单的“一刀切”办法,收缩民营企业的融资。而郭树清的表态,从政策层开始引导,通过对银行的指导,定向支持中小民营企业。
在市场全力救援民企之时,也有一些质疑之声出现,针对银行的“一二五”目标,有业内人士指出,此举措是对之前政策一刀切的纠偏,但也要反对另一种“一刀切”的出现。
西泽金融研究院院长赵建表示,民营企业出现流动性危机,其中的原因固然受到金融严监管的影响,但经济下行期,减少或不愿给民营尤其是中小企业贷款,也是商业银行商业性和风险偏好本性的本能选择。此外,对出现流动性危机的民企也需要有一个质量鉴别,有的情况是民营企业家过去的随意加杠杆,博取短期利润或者短贷长投期限错配的投机行为产生的,这个板子也不能全部打在银行身上。
此外,更有少数市场人士担心,通过行政性的命令要求银行向民企贷款,会导致银行为了满足风险规避和政策要求,资金向本来就不缺钱的优质民企过度集中。
对此,银保监会相关人士回应表示,“一二五”并非硬性考核指标,不会采取简单机械的“一刀切”模式,会尊重银行定位及基于风险管控的自主经营权。银行应该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公司治理完善、负债水平合理、履约记录良好的民营企业提供和国有企业同样的信贷支持。
“目前民营企业信贷投放和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量不成正比,增加民企信贷支持并不不意味着‘大水漫灌’。”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刚表示,银行对实体经济包括民营企业的支持更多的是信贷结构上的调整而不是总量上的扩张,这体现在银行逐步退出对僵尸企业的资金支持,控制并且优化新增贷款。曾刚还表示,“一二五”政策也不代表监管会放松信贷风险要求,“改善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是不可能靠放松风险管控和降低信贷标准来实现的”。
民企还需练好内功自救
大浪淘沙,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岔路口,在转型大转弯的关口,周期敏感度极高的民营企业正在进行一轮必然而残酷的优胜劣汰。然而,除却外部环境的挤压,部分民企自身也存在“瑕疵”。
近日,央行营管部党委书记、主任杨伟中在北京地区民营企业融资座谈会上表示,一些民营企业的债券违约是因为前期偏离主业、经营粗放、盲目扩张导致,债券融资、杠杆融资比例过高,市场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
杨伟中认为,在政策层面频频为民企松绑的同时,部分民企也需要反思其激进扩张的路径,真金白银的救市政策要选择哪些企业,更是需要好好考虑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浙商发展研究院高级顾问、浙江大学创新创业研究院副理事长、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包纯田对《浙商》记者表示,在现在纷繁芜杂的众多信息中,我们的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也要正视自身的不足。这次不少企业面临的债务违约和股权质押困局,很多是出现在自身陷入经营性困境的背景之下。“自身体弱,再遇到大环境遇冷,风雪一吹就‘感冒发烧’甚至面临生死困境,自然不稀奇了。企业家首先要思考的是自身怎样‘强身健体’,在不断变化的经济周期中站稳脚跟。”
包纯田还强调,经济寒潮中的“差生”有一些共同点,包括扩张过快、多元布局、错误理解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缺乏经营能力、跟不上市场脚步等,“这样的企业,哪怕这波经济洗牌中侥幸被救,下一波洗牌时还是会倒下的”。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