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 交付海军》 作者 吴明辉 王以恒 裴可
《致敬中国女排精神》 作者 黄东兴
《袁隆平》 作者 王家豪
《屠呦呦》 作者 刘华新
《绿色出行——杭州城市公共自行车》作者 高旭
浙江在线12月5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马悦 通讯员 刘杨 廖垣) 在万物凋零的冬季,落叶也能成为一种情怀、一次纪念、一份献礼——12月3日,杭州南山路218号,用银杏和梧桐叶拼出的“40”字样,敦实地竖立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的正门口。这不仅仅是一件独立的艺术装置,还是正在馆内举办的“新时代·新青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艺术创作实践展”的主题招牌。
走进位于中国美院美术馆的“新时代·改革开放巡礼”展区,拾级而上,兜兜转转,旧时光里近在眼前——1980年,第一位取得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章华妹喜上眉梢;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吸引世界目光……一个个标志性人物,一件件影响深远的大事,在师生的手中定格成为画作、雕塑,令人肃然起敬。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美院建校90周年。在国美人心中,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中国美院。本次展览从4月开始筹备,经过研讨、采风调研、社会实践,共从600个选题中精选了60个选题和40个案例进行集中展示。大学生们用手中的画笔,把40年伟大变革中的人、事、物,以艺术作品及创作实践过程解读的方式向广大观众呈现,无疑是对时代最好的讴歌。
踱步到油画《屠呦呦》前,我们不禁被正在实验室里阅读手中实验报告的“屠呦呦”所打动。这幅传神的作品出自中国美院油画系的学生刘华新。作为90后,如何用画笔展现这位举世瞩目的科学家?虽然没有机会拜访屠呦呦,但她反复研读《屠呦呦传》,试图在脑海建立一个更立体、更真实的屠呦呦,并努力把她描绘出来。
“在传记中,有一处最打动我:那是1971年10月初,屠呦呦在实验室里经历了190次的失败后,带领课题组再一次严格按照流程进行筛选,平静地记录每一次成功和失败。”在刘华新看来,正是科学家坚如磐石的信念、百折不挠的韧劲、大胆创新的魄力、为国为民奉献一生的精神,才有了今天大家的幸福生活,这也是改革开放带给她的最大启示。前后3个月的创作过程中,她在何红舟、赵军等老师的指导下数易其稿,展现中国美院青年学子的使命与担当。
以时光为轴,串起过去的记忆。展览现场还有女排精神等时代群像,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集体记忆,以及杭州城市公共自行车等还原出一个个熟悉的场景,观众穿越其中,就像行走在时代回廊间,邂逅当年的事、记忆中的人,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绘画艺术学院的学生黄东兴是油画《致敬中国女排精神》的作者。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而言,1981年中国女排第一次夺得世界冠军,这一举国欢腾的场景,是停留在父辈们脑中的经典画面。在黄东兴眼里,“女排精神”凝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共同记忆与情感认同,这种认同感是一代一代延续、加强的集体情结。现场有不少参观者表示,浏览的过程就像是从过去走到现在,我们感受祖辈、父辈们的生活,也看到自己身边的故事,让人感怀万千、心潮澎湃。
在中国美院美术馆南苑展厅,以“青年·美遇艺行实践”为主题的第二展区,用展板、视频等展陈方式集中展示新时代艺术新青年的新面貌。展区设“社会美育·励新人”“设计公益·为民生”“服务基层·助振兴”“活化传统·强自信”“创业实践·连社会”等5个篇章。
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创业学院的师生们走进浦江新光村,对特色农产品店铺和产品包装进行设计改造,他们把专业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为新光村的经济发展和旅游形象助力;由中国美院毕业生等组成的创业团队,将皮影制作成“手上的动画”,用年轻人的视角诠释皮影艺术的价值,让孩子感受到传统文化娱中授知的美妙……
在中国美院人看来,艺术创作、社会实践都是艺术教育的核心现场,学校希望通过本次展览,将学校引导青年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民情民生,积极参与重大历史题材主题创作、社会美育、传统活化、创新创业等实践育人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呈现给观众,激发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持久动力与热情。
本次展览由中国美院党委、团省委联合主办,展览将持续至12月10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