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改变】拨开雾霾 观念重建
2018年12月18日 07:55:21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李玲玲

  浙江在线12月1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玲玲)“霾”。

  这是一个谁都无法、也不能置身事外的字眼,因为同呼吸,所以共命运。

  这也是中国改革发展进程中一个必须要迈过的坎,因为蓝天白云,是人们对美丽中国最朴素的理解。

  2011年,“PM2.5”这个原本生僻的科技术语,迅速进入大众视野并成为年度热词。

  此后几年,因为它产生了诸多新规新事:“首次将PM2.5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各地建立PM2.5监测点”,“PM2.5爆表”,“以降低PM2.5为重点打一场提升空气质量攻坚战”……

  这一切只是因为,这直径不足2.5微米的颗粒物是构成霾的主要“原材料”,是让天空看起来灰蒙蒙的主要“元凶”。

  数值越大,污染物越多,霾就越严重,老百姓的口罩,戴的人就越多。

  霾重了,举国上下常常只能“等风来”,这里头,有来自河北石家庄的大学生,有常年在杭州西湖边拍照的摄影师,也有在环保局大气处工作的专业人士。

新华社资料图

  一个心酸的笑话

  “说起雾霾,我真可以说心情复杂,因为它,我往往是大学同学群中被重点关心的对象,大家常问我今天霾大不大;但一想起雾霾爆表的日子,就觉得呼吸紧张,宁愿不被惦念。”大学毕业后就回到老家河北工作的马晓铭,已在石家庄待了17年。这里,是一个常被“雾霾围城”形容的城市。

  “口罩什么的,家里肯定准备啊,就算我不太习惯戴,但给孩子肯定是要武装齐全的。其实这两年石家庄在大气治污方面下了不少工夫,变化很大,但前些年真的挺糟糕。”他对记者说起一个朋友讲的真实笑话,“听时想笑,听后又很心酸。”

  这是一个司机朋友讲给他听的,说自己三岁孙女的事,“有一天,天比较好,能看见太阳了,看了眼窗外的孙女却突然哭了,跑过来抱着奶奶说,太可怕了,是不是世界末日了,天怎么突然这么亮了。”因为之前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天一直都是灰蒙蒙的,小女孩也好久没出过门,每天通过玻璃看外头,而外头,每天都是一个样,什么都看不清,所以突然天气好了,却吓到她了。

  马晓铭说的是2013年的事,那也是“雾霾”成为高频词的一年。那年年底,新华社曾以“2013,拿什么拯救你——‘爆表’的霾!”为题写了篇年终回顾,文中说,“2013年,雾霾几乎席卷大半个中国。104个城市重度 ‘沦陷’,平均雾霾天创52年之最;多地橙色、红色预警不断,PM2.5增至700、1000,爆表的霾纪录,令人震惊。中国该如何应对这场‘生态灾难’?”文章中说,专家指出,中国进入生态还债高发期,治霾不能挂空挡。

  “现在全国各地的治霾一直在加码,我只希望这种心酸的笑话,以后就只是个笑话。”马晓铭说。

新华社资料图

  一个摄影师的记录

  在同一个时间段,同一个地点,拍一张天空的照片,完整记录一年,是不是不容易?

  如果这样的照片已完整记录近6年,是不是更难了?

  在杭州,就有这样一个人,在做这样一件事,他从2013年开始做,就是为了记录霾。

  他是杭州有名的摄影爱好者,微博名为“断桥里尔”,每天中午大概1点左右,他会在断桥上拍照,相机架在断桥与白堤的连接处,镜头朝着湖滨的方向。

  “我的时间与地点都是有讲究的,选择中午是因上午湖面上会有雾气,不能体现天空本来的颜色;选择对着湖滨方向,是因对面有个湖畔居,遇上有霾的天,建筑物就不会那么清晰,算是个参照。”里尔表示,中午更有可行性,不耽误工作,假如他有事不在杭州,也会让朋友帮忙拍,所以他的图片资料一天不少。

  “当然,我的照片是能数出一年蓝天的天数,但没蓝天的日子也不代表空气质量不好。有时下雨,有时阴天,但空气还是好的。”里尔先解释了下。里尔表示,自己拍照很多年了,但是记录天空是从2013年开始的,“拍照的人,不喜欢霾天,拍不出好片子。霾和雾不一样,雾会散开,但霾不会,你从镜头中去看,就像是一团压在天空的灰尘,不用处理,就是泛黄的效果。翻看这几年的所有照片,很明显,杭州霾的情况逐年好转。”

  来自杭州环保局的数据也显示,近五年来,杭州市区PM2.5的平均浓度值是逐年下降的,2013年到2017年的数据是“70、64.6、57.1、48.8、44.6(单位是微克/立方米)”,而今年1到11月份的数据是38.3。

新华社资料图

  一个环保人的说法

  “蓝天碧水绿色清静”,这是印在杭州市环保局办公室内提供的一次性纸杯上的8个绿色的字。在环保局大气环境管理处办公室,接过陈健松处长递过来的一杯茶,采访也从这八个字开始。

  “单独把大气管理列为一个处室也是近年的事,这说明什么,至少是对空气质量的关注不是喊喊口号,而是实打实去管。管什么呢,这说来话长,因为大气的事成因复杂,涉及到方方面面,也关系到每一个人。”陈健松称得上是个老环保人,1993年学校毕业就进了环保部门。

  “什么事情最骗不了人,要我说就是空气质量,是好是坏,每个人出门一看,一呼吸,就一清二楚了,这糊弄不了。我的工作,就是要让人们对天气的感观,一天天好起来。大气污染防治这块,杭州市政府一直是很重视的。目前正深入推进的‘五气共治’工作也有一定的成效。”据介绍,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杭州在全国率先成为无钢铁生产基地、无燃煤火电机组、无黄标车的“三无”城市。

  陈健松说,自己今年有两件很开心的事。

  第一件事,是关于扬尘污染管理。环保局今年已经与建委、国土、房管等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协调机制,并配合检察机关共同推进。“或许你认为扬尘不是关键性大问题,但是空气的事就是一个个小问题聚集成大问题的,目前杭州的工程很多,扬尘污染防治重要性日益凸显,管理是很重要的。”

  第二件事,说起来也是小事。关于新建住宅应当预留餐饮专项用房的事,已和规划、建设等部门达成一致,马上就可以发布相关文件,落到实处。“大气治理进入深水区时,每一件小事都要重视起来,都要抓起来,这样一步一步踏踏实实,才能做成事。”

  新闻深读

  霾之战,到了深水区

  霾,非一日而成;治理,也无法一蹴而就。

  2013年9月,国务院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2.5)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

  目标有时间,有数值。在这一要求下,中央和地方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改善空气质量,从“百日攻坚战”到“从源头抓起”,从“提头来见”到“铁腕治霾”,一场因地治霾的战役打响。2017年,各地交出成绩单,北京PM2.5平均浓度58微克/立方米,成效显著。而这背后,是政府对当地工业污染的大刀阔斧的治理。

  今年11月份中旬以来,京津冀迎来一场较长时间雾霾。

  “雾霾又来了?看来真是场持久战。”身在河北的马晓铭看着灰蒙蒙的窗外感慨。

  “大气污染问题是经年累月形成的,治霾到深水区,是会让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切肤之痛,没人能置身事外。”杭州市环保局大气环境管理处处长陈健松强调,空气治理问题需要全社会参与。

图为可以检测雾霾的浮空气球平台。新华社资料图

  被治霾改变的政绩观

  今年夏天,石家庄出现了难得的好天气。“碧草蓝天,人的心情就是欢喜和舒畅。”马晓铭那段时间的周末经常带着女儿到外面玩。

  2013年前后雾霾大范围频发时,多位专家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要为“中国速度”积累的“生态赤字”买单。

  唯GDP是瞻,还是环保优先?要蓝天,还是要钱袋?要碧水还是要发展?这个问题,已经不再是道选择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深入人心,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锤定音。

  新的政绩观,正在各地形成。作为全国首批确定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福建取消了多个限制开发区域的县市区GDP考核,实行农业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考评方式;贵州推出生态保护红线;河北取消了“大气污染防治对全省GDP影响的分析测算”……

  40年间两份高规格文件的不同

  今年88岁高龄的曲格平老人,是见证我国环保事业从无到有的亲历者。

  他是我国设立专门的环保机构——国家环保局的第一任局长,也是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第一任主任委员。直到现在,他还一直关注着环保领域。

  在几年前的一次演讲中,曲格平把他所代表的第一代环保人比作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年复一年,不知疲倦地想把环保这块巨石推向山顶。他一度很无奈:“自己干了大半辈子环保,蓝天碧水似乎总是得而复失。”

  今年,他再度发声时,则表示近年来我国环保方面出现的积极变化让其欣喜。他说,2018年6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这份高规格文件展示了国家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

  曲老清晰地记得,我国环保领域第一次出现高规格的文件是1978年12月31日。

  那天,中共中央批转了《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鲜为人知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后,中共中央转发的第一个文件就是这份有关环境保护的。

  对比40年间这两份高规格文件,曲老感慨,今年的这份大多是实招,很多务实的举措是他当年“想都不敢想的”。

  就说“打赢蓝天保卫战”的表述吧,这与过去提的“打好蓝天保卫战”虽只有一字之差,却彰显了决策层的决心与魄力。

新华社资料图

  治霾到深水区,人人都有关

  说到保护环境的问题,陈健松提到了著名的吉登斯悖论——“人人都知道破坏环境不好,但人人又不愿意改变自己破坏环境的行为。”

  “我喜欢用提高自身免疫力来形容大气治理工作。产生雾霾的原因有很多,抛开一些我们无法掌控的因素,我们可以从自己能做的方面入手,自身免疫力提高了,即便受到了外围不利的影响,恢复起来也会更快些。”陈健松说。

  今年11月28日,杭州发布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在2020年PM2.5年均浓度降为38微克/立方米,“这个数值是最美县城桐庐去年的水平,是不是觉得有点向往,觉得实现有难度?”陈健松说,“但我相信能实现。”

  “治霾到目前,我认为是深水区了,说得直白点,这将是人人都会感到切肤之痛的时候,因为总有一项措施会影响到你。举个例子,诸如机动车尾气是霾来源之一,在采取相关措施时,就需要每个人的配合与理解。”

  陈健松表示,治霾是每个人都可以出力的,你是企业管理层,可以考虑节能减排上还可以做什么;你是一个工地管理者,那工地的扬尘要重视起来;你是普通市民,当你去加油站加油时,若闻到有明显汽油味道,说明这里油气回收没做好,你也可以举报。这就是全社会参与。

  他说,治霾也好,环境保护也好,这个坎是需要大家一起携手跨过去的。

标签: 雾霾;空气质量;环保;蓝天 责任编辑: 金英磊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