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骑ofo小黄车的用户们,已经失去了最后的信心。不完全统计,截至昨天,已有超过1253万名ofo用户在线排队退押金,雪崩式退押金潮中,ofo或许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2月21日,交通运输部举行例行发布会,会上,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吴春耕表示,ofo小黄车公司出现退押难问题,交通运输部正督促其畅通退押渠道、优化退押流程,加快线上退押进度,切实保障用户合法权益。同时让ofo小黄车公司多方开源节流,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交通运输部也将会同相关部门密切跟踪关注事情发展动态。
跑得有多猛
用户和供应商伤得就有多深
因线上退押困难,从12月17日开始,大量用户到ofo小黄车公司总部排队现场退押金,当晚ofo紧急发布《退押金政策提醒》。短短1天多的时间,退押金的用户突破了1000万。从用户分享的进度来看,ofo这两天退押金的速度在一天一万人左右,按照这个速度,这一千多万用户全部拿回押金,需要近三年。
同样被伤害的,还有ofo的供应商们。
“大批的自行车厂已经被拖垮。”一位自行车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前几年很多自行车工厂按部就班做外销订单以及电商订单,日子过得还算安稳。共享单车冒出来之后,在巨大的订单量诱惑下,很多厂家就选择先行垫资帮共享单车企业备货。在过去一年,我们清晰地记得风光无限的共享单车们不断比拼单车投放数据,争夺市场份额第一。可一旦共享单车们没有能力支付不了全款,很多工厂就被拖垮了。记者注意到,在电商平台,很多厂家在售卖共享单车同款。
ofo的发展真的很快,官网显示,出于对自行车的热爱,2014年与4名合伙人薛鼎、张巳丁、于信、杨品杰共同创立ofo小黄车,自2015年6月启动以来,ofo已在全球连接了超过1000万辆共享单车,日订单超3200万,为全球20个国家250座城市2亿用户提供了超40亿次高效便捷、绿色低碳的出行服务。
官网上还详细列举了融资情况:2015年3月17日天使轮,数百万元;2016年4月28日pre-A,900万元;2016年9月2日A轮,2500万元;2016年9月2日B轮,数千万美元;2016年9月26日B+轮,数千万美元;2016年10月10日C轮,1.3亿美元;2017年3月1日D轮,4.5亿美元;2017年7月1日E轮,7亿美元;2018年3月13日E2-1轮,8.66亿美元。
不难看出,2016年是ofo CEO戴威日子最好过的一年,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融资频率明显放缓。而到了2018年,频频被爆的就几乎只有各种负面消息了。
马化腾说否决权杀死了小黄车
员工想等到大结局
一位投资人跟钱江晚报记者感叹,ofo颠覆了之前关于创业投资的模型——唯快不破?ofo的单车投放量订单量够惊人了;份额为王?要知道ofo一度市场占有率最高。ofo为什么失败了,很多人都在分析原因。在朋友圈留言下,马化腾发声了。
马化腾认为,罪魁祸首是一个veto right(否决权)。欢聚时代董事长兼CEO李学凌也在其朋友圈发出了相同的观点,称ofo真正的死因在于“一票否决权”。他解释称,目前,ofo董事会中,戴威、阿里、滴滴、经纬都拥有一票否决权。“这么多一票否决权,啥事都不通过。很多创业公司不太注意法律的设定,留下很多的法律漏洞,这样的情况下对公司来讲可能造成致命的威胁。”李学凌表示。
今年下半年,ofo传出一系列的收购传闻,一直难以谈妥的收购事宜背后,也许反映出的就是公司缺少能敲下决定性一锤的关键人物。
去年10月,ofo和摩拜频繁谈过很多轮合并。“非常感谢资本,资本助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但是资本也要理解创业者的理想和决心。”最终,在戴威的感概中,摩拜宣布被美团收购。
紧接着,阿里、滴滴继续争夺ofo的主导权。2018年初,ofo资金情况已经非常紧张了,不过,外界并没有看到阿里收购ofo的消息,只知道ofo通过抵押动产(单车)的方式获得阿里17.7亿元贷款。而滴滴此后更是自顾不暇,无力接盘。
戴威发布全员公开信,称不逃避,将会对欠着的每一分钱负责,为每一个支持过ofo的员工负责。事实上,这位ofo创始人眼下已经得到了“老赖”的待遇。ofo还能活到三年后吗?押金能不能拿回来?共享出行到底该何去何从?
有了美团作为大股东,摩拜看似有了着落,不过美团点评的招股书显示,在今年4月这一个月内,摩拜的净亏损便达到4.08亿元。另有消息人士告诉钱江晚报记者,大家日子都不好过,摩拜和哈啰也开始裁员了。“摩拜明确跟某地交委要求减量,因为明年投放不了新车,而且,人员要减少。哈啰在三四线城市里没免押的有不少。”
“难道没有想过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型本来就不能持续吗?ofo困局,何尝不是行业缩影?”一位ofo员工告诉记者,自己之所以还在坚守,是希望等到大结局。
专家说
新经济企业真的要过冬了吗
共享单车的困境更多是它们自己经济模式的问题
这个冬天,美图、斗鱼、知乎等前几年备受资本青睐的明星公司先后传出裁员消息,一时间网络上哀鸿遍野。很多企业甚至都准备“多穿几件衣服”过冬。这样的消息如同病毒般传播,又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情绪。加上ofo的“退押”事件,惹得不少人疑问:这些新经济企业,真的要过冬了吗?
中国新经济研究院专家、冰川思想库创始人陈季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ofo的‘退押’事件和互联网企业的裁员潮,不能同一而论。经济下行的确是趋势,这与旧经济、新经济没关系,都受影响;第二,ofo和共享单车的困境并不代表新经济的普遍特征,这更多地是它们自己的经济模式问题。”
在陈季冰看来,这些新经济企业面临冬天,的确跟资金紧张有关。之所以更受关注,社会反响强烈,是由于相较传统企业,这些新经济型企业的扩张更快。他们对未来的融资以及市场的扩张有极高的期待,所以往往会非常草率地成立新部门,招聘许多新员工……然而一遇到问题,这些人立刻就成了包袱。”陈季冰表示,新经济的企业都是新创造出来的,对于市场容量、同行竞争并不清楚,加上有融资,一般来说第一步就是不计成本的杀入,占领更多的市场。但是市场,都是有限度的。
陈季冰表示:“一般来说,要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一个稳定的格局,竞争者趋于理性,这些企业才会进入平稳期。此时,他们会转向内部,通过提高服务来获得盈利,或者通过上市融资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