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评选现场专家比拼“毒舌”,考古界的男神女神个个“有话直话”
浙江考古发现TOP10昨出炉
2019年01月07日 06:55:57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马黎

  浙江在线1月7日讯 浙江考古圈的新年第一会,以昨天的“2018年度浙江重要考古发现评选”开始——

  这是一场浙江省考古界“奥斯卡”的现场PK,16个入围项目在经过严苛的20分钟现场答辩时间后,最后诞生了2018年度浙江考古发现TOP10。

  这么专业的评选,会不会有点像枯燥难懂的学术汇报?错。

  这可是全省考古男神女神的大集会,每年记者都在现场,总是很期待。

  “我不是做史前考古的,我也不提学术性的问题,但我有个小建议,你的PPT汇报,还要好好下一点水墨工夫。”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结华,堪称本场“毒舌”。

  “你的PPT里有一个错别字。”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曹锦炎,现场纠了好几个错误。

  “小周,语速慢也就算了,但一点激情也没有,我想给你拍一张光辉形象。人讲话的时候人要挺起来,你都没有我们小姑娘挺。”本场兼摄影师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方向明对考古人的形象问题,提出了严格要求。

  “考古就是一场寂寞、孤独的事业。”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嘉励,自然是本场的流量担当。

  当然,以上开个小玩笑。

  其实,20分钟的汇报,很难完全展示一年的工作以及考古发掘的全部亮点,但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能看到更多平时不太有机会看到的专属于考古人的性格和灵光闪现,尤其是他们对考古这项工作的审慎、“计较”、“强迫症”、有话直说等等。

  昨天的汇报成员中,好几位90后女考古人亮相了,现场领队、90后姑娘朱叶菲汇报的是德清中初鸣遗址良渚文化制玉作坊群遗址考古发掘。

  出现“良渚”二字,必然引人关注。这个项目还是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的子项目。

  中初鸣遗址,在湖州市德清县雷甸镇杨墩村,距离我们熟悉的良渚遗址群只有18公里,毗邻今天的苕溪和京杭大运河,面向太湖平原,扼守着干流。

  2018年,考古队员在遗址西北部进行了发掘,揭露良渚文化土台1处,清理墓葬3座、灰坑11个、灰沟2条、井2个,最重要的发现,当然是良渚玉器,已发现的100多件玉器中,包括成品、半成品和残件,还发现大量玉料,有1600多件,比较低端,不过还是可以见到线切割、片切割痕迹。

  这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玉器加工作坊。中初鸣遗址与其西南1公里的杨墩遗址,均为良渚文化晚期的制玉作坊,这个区域存在由数个加工作坊组成的制玉作坊群。而德清中初鸣制玉作坊是迄今为止长江下游地区发现的良渚时期规模最大的制玉作坊群遗址。

  考古队员想要弄清楚的是良渚晚期,为什么会在这个地方形成制作低端玉器的集散地?这里的人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目前,发掘和研究还在继续。随着长江下游国家大课题的开展,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区域系统调查已经全面展开,今年的调查重点将以雷甸为中心,覆盖200多平方公里。

  项目领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方向明又补充划了两句重点:

  “为什么这个项目纳入到了‘考古中国’项目,大家知道玉在良渚文化时期作为反映信仰、等级的特殊的资源和产品,非常重要,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它的原料,产品的流向,如果能把这个过程完整揭示,对于‘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从松泽到良渚极为重要。”

  另外,记者还从现场打探到,十大入围项目之一江山山崖尾遗址考古发掘,即将申报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稍后几天,记者将对其中几个入围的考古项目带来更为详细的现场报道,请继续关注。

标签: 考古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