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记者(右一)跟随守岛民警出海调解纠纷。 浙江在线记者 余若望 摄
浙江在线杭州1月2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攀 余若望 通讯员 支奕 刘川江)收到我们的登岛请求,一向好客的嵊泗县公安局枸杞派出所所长毛军海犹豫许久。在海岛生活了快半辈子,他深知这座岛的“脾气”——不是你想来就能来,想走就能走。
隆冬腊月,干烈的季风从西伯利亚和蒙古一路席卷至大海。元旦前,风急浪涌,船舶停航,枸杞岛与大陆“失联”近一周。
然而,这座海岛派出所依然有足够的理由让我们乘风破浪去看它:今年与它一海相隔的舟山公安边防支队嵊山边防派出所转制,在此之前,这里曾是中国最东部的治安派出所,管辖着1600多平方公里内的33个岛屿,全岛警力却只有9名,平均年龄不到30岁,获得过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等多项沉甸甸的荣誉。
新年刚过,我们从沈家门码头拔锚起航,历经4个小时颠簸,登上这座距离大陆50多海里的东海小岛,走进守护她25个年头的枸杞派出所。之后的3天里,我们跟随着驻扎在这里的9位民警探寻小岛的平安密码。
“有矛盾,也别闹上岸”
一座建在鱼排上的调解室
如果你站得足够高,从天空俯瞰,枸杞岛和隔海相望的嵊山岛像蝴蝶两翼,静静贴伏在湛蓝的洋面上。当我们把视角拉近再拉近,看到的是不停震颤的蝶翼:渔船“突突突”的马达声、渔民拉网卸海货的吆喝声、还有游客三五成群的欢闹声,作为大陆伸向东海的“臂弯”,枸杞岛“醒”得格外早。
1月4日上午6时,站在海岛上举目四望,海天不见“分割线”。昏黄的路灯照进值班室,民警唐翎杰抬头看了眼挂钟,时针已经指向6时。再过两个小时,他就可以结束当天的夜班。一个伸懒腰的工夫,桌上的电话突然响起,“这里是枸杞派出所……”他抓起听筒,简单几句问询,迅速佩戴上执法记录仪、对讲机等随身警务装备就往外跑,“有个案子要去处理下!”
我们跟着他来到一处海湾,一艘两米多宽、六七米长的小舢板已经在码头等候。
“坐这个去?”
“是啊,案子发生在海上。”
出警要乘船,民警变“海警”,在浙江星罗棋布的治安派出所里,着实不多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枸杞、嵊山一带是舟山渔场的核心,最鼎盛时,周边海面上停泊着数万艘渔船。为了治理好这座偏远的“万人岛”,1994年,嵊泗县在枸杞组建成立派出所,这里也曾是中国最东边的治安派出所。
“抓紧咯!”航行在六七级的海风里,雨点裹着浪花,小舢板颠簸得就像过山车,唐翎杰却能稳稳地站住脚跟,这位“90后”民警考取了“远洋三副证”,这点风浪对他不算什么。
三四海里外,一艘台州籍货船正和贻贝养殖户於其兆紧张“对峙”着。货轮主人不熟悉海域情况,深夜里误闯进贻贝养殖桁地,螺旋桨搅坏了一片贻贝苗,如何赔偿双方谈不拢。
唐翎杰撸起袖子和乡镇干部罗存国挨个拉起桩头、苗绳检查,共86串受损。现场统计好损失,他将“谈判”地点转移到了一个建在鱼排上的海上调解室里。三方“主角”刚落座,唐翎杰开启了“老娘舅”模式。
“你把人家的财物损毁了,肯定要赔偿,现在市面这一串贻贝要500元,不过有的贻贝还没有成熟,不能完全按市场价赔付……这么算下来,赔偿金总共是19000元左右,你们同意不?”
“有警察在,我们不怕吃亏。”货船船老大和养殖户想了想,点点头,站起身,晃晃悠悠地在调解书上签字,握手言和。
为什么不等当事双方上岸,反而要主动出海、现场调解?返程时,我们忍不住问。唐翎杰笑着说起自己的调解“秘籍”:“有矛盾也别闹上岸,等上了岸,双方各自喊上一群人,小问题可能引发大冲突,我们管这叫‘矛盾不上岸、不上交’,海上版的‘枫桥经验’。”
近些年,东海渔业资源日趋缩减,枸杞岛仅留下1500多艘渔用船舶,向海讨生活的渔民们把目光转移到了近海贻贝养殖,枸杞岛成了闻名海内外的“中国贻贝之乡”,养殖面积达到了1.53万亩,但同时海上纠纷也频频发生。
枸杞派出所警务主动跟着海岛产业转变,建立起“海上警务室”,配备“流动调解船”,运用海上纠纷调解“六步法”,让群众说理“有据可依,有地可去”,在海上就可以完成受理、调解、化解纠纷一站式服务。2018年,枸杞派出所现场化解海上纠纷40余起,涉及金额近百万元,矛盾纠纷全部顺利调解。
“看到这身警服,心里就踏实了”
一个坚守10年的诺言
红烧杂鱼、白灼皮皮虾、清蒸梭子蟹……1月5日,临近中午时分,厨娘陈素琴正忙着张罗一桌海岛家常菜,等出勤的民警回所里吃饭。今年56岁的她在派出所已经干了整整17个年头,历经了6任所长,资历最深,大家亲切地喊她“所花”。
然而,“所花”的工资并不高,一个月两千多元。这几年,岛上兴起了民宿,很多人看中她的手艺想高薪“挖”走她,可陈素琴摆摆手,“钱多点少点不打紧,我们这座岛都靠这群孩子保护,他们可不能没人照顾。”
陈素琴是土生土长的岛上居民,在她的记忆里,过去岛上的治安并不好,特别是一到休渔期,聚众赌博、打架等事时常会有,直到派出所组建成立,治安情况才慢慢好转。有件事,陈素琴说起来一脸骄傲:“2018年,一万多人居住的海岛上没有发生一起命案,仅有的两起入户盗窃案也很快全部告破,连住在嵊泗本岛的亲戚都听说了,在枸杞甚至可以‘夜不闭户’。”
“怎么做到的?”
“你跟着他们走走就知道了。”她笑着解下围裙,给我们“指派”了一位跟随出勤的“90后”民警。
“小郑,家里的灭火器过期了,要到哪里更换”“办民宿经营许可证需要提供什么材料”……中午12时,趁着居民们回家吃饭,民警郑嘉乐走进自己管辖的东昇社区走访。社区不算大,面积仅1.3平方公里,500多户居民,郑嘉乐脚下却像长出了“风火轮”,转个不停,一路上检查民宿实名登记、查看消防设施、为居民办事答疑解惑。
“只要不值班出警,就得下到社区。”这是历任所长给社区民警定下的“规矩”,起初,郑嘉乐心里直犯嘀咕:“虽说派出所管辖1600多平方公里,但主岛比西湖还小,能有多少事?”登岛第一天,他徒步只用了4个多小时就把整个岛转了一圈,撇撇嘴,不以为然。可两年多走下来,他慢慢发现“脚掌”下的“文章”到底有多大。
每次下到社区,郑嘉乐都要定点走访一户居民,女主人姓汤,远远地望见熟悉的身影,她放下晾晒的衣服,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迎上前。
“汤阿姨,孩子的药吃了吗?”
“还没呢,你不来,他哪里肯吃!”
10年前,汤大姐的儿子小沈突然患上精神疾病,成了社区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当时的社区民警在走访中得知,因为家境困难,汤大姐没有能力送儿子去看病,于是几位民警一商量,凑钱乘船把母子俩送到了舟山市里的医院治疗,医生叮嘱他们每天至少要吃两次药才能稳定孩子的病情。
在那以后,只有民警在场,小沈才肯乖乖吃药,“这孩子可能觉得那身警服特别有安全感吧。”郑嘉乐说,10年来,派出所的民警换过一茬又一茬,但每天都会有人上门喂药,如今这交接棒到了他手里。
派出所荣誉室里,10面写着“雷锋”字样的锦旗记录下这一段特殊的情缘,也让郑嘉乐懂得感情就是靠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离开汤大姐家时,郑嘉乐的微信运动步数跳到了15781。
“这不算多。”1997年,所长毛军海还是枸杞岛上的一名普通民警,他说当时,全所只有一辆三轮摩托车,大家硬是靠着一双大脚掌把治安一点点搞好起来,这个“传统”也一直延续至今。
见警率高了,感情深了,平安指数自然而然上升。在枸杞岛,晚上,有上百人的广场舞大妈穿上红马甲组成“夕阳红巡逻队”和社区党员一起义务夜巡;海上,养殖渔民们组成的“蓝海巡逻队”和热心群众组建的“民安公益救援队”,弥补了海岛警力的不足。
其实,近些年,枸杞岛引入了不少治安“黑科技”,人脸识别、雪亮工程、渔船GPS定位管控,但民警们的脚步并没有因此而放缓,他们明白,科技的速度比不过脚掌的温度。
“你的事,我来办”
一位临时客串的“快递哥”
临近傍晚,海风呼啸,热闹了一天的海岛渐渐归于宁静。一圈“环岛游”下来,1月5日下午5时,回到派出所,我们揉揉有些肿胀的小腿,碰巧迎面“撞”上了背着包出门的民警林胡金。
“岛上连一个红绿灯都没有,在这里当交警应该挺轻松的吧?”不过,看着林胡金身后沉甸甸的警务背包,事情似乎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老林,不好意思,麻烦你了。”派出所门外,渔民鲁军指了指新买的摩托车。
“别客气,你的事,我来办。”林胡金一边拍照,一边仔细地在车辆核验登记表上记录下发动机号、车架号等信息,然后将各类票据、证件一起塞进了写有“最多跑一次”的背包,“等上完税、买好保险,最多一个星期,你就能拿到车牌。”
“有他们代跑,我们少花了一大笔钱。”鲁军掰着手指和我们算了一笔账,从枸杞岛到最近的嵊泗县城要坐一至两个小时的船,到舟山本岛则更远,直达的航船也需4个小时左右,因为班船少,得住上一晚才能回枸杞,算上路费、住宿费、餐费,最少也要三四百元,到了旅游旺季,船票更是一票难求,“出趟岛办事比出国还难,只能干着急”。
岛际间交通不便,驻岛民警们想了个办法,轮流当海岛群众的办事“快递哥”,趁着每个月回县城和舟山本岛轮休的机会,挤出时间辗转税务、保险、银行等单位,义务为群众跑腿、代办审批服务,回到海岛后,再一一送还到居民手中。
我们拎了拎这个神奇的背包,足有十几斤重,它一年可以为海岛居民们省下了上百万元的费用。
这几年,海岛兴起“民宿热”,先后有140多家民宿在这里落户。民警们的背包更“沉”了,枸杞派出所又推出了“管家式”的民宿建设帮扶服务,从开建前的准备事项培训,在建中的上门指导、代办手续到建成后的送证上门,让民宿业主“零跑腿”。
“以前吸引我的是这里的风景,现在留住我的是这里的人。”5年前,上海人李家珺第一次来到枸杞岛,一眼看中了这个被称作东方“小希腊”的海岛,在岛上投资建设两间民宿,民警和乡镇干部贴心高效的服务,让他感受到如同大城市里的营商环境。
“这个月,一定回家”
一封漂洋过海的情书
夜幕下的枸杞岛展露出她最美的一面,码头上星星点点的渔火,远方,密密麻麻的贻贝养殖浮标列阵在东海上,海风拂面,夹杂着大海特有的咸香。
1月6日,结束一天的忙碌,民警顾家承的微信突然响起,屏幕上亮起一个甜美笑容的头像,看到妻子发来的视频请求,小顾有些紧张,他们已经有20多天没有在“线下”见面。
两年前,刚从警校毕业,得知自己被分配到枸杞岛上工作,顾家承心里“咯噔”一下:“这下完了,女朋友肯定要分手。”一个在海岛,一个在宁海大山,为了见一次面,小顾要乘船经过两个岛,到陆地后转火车再转汽车,8个多小时后,才能到女友小蕾工作的小学。情侣们无比向往的浪漫海岛在顾家承眼里,更多时候,看到的是孤独。
考虑到两人的情况,所领导特别批准顾家承,在岛上工作20天,轮休6天,即便如此,他们一年里见面的次数也屈指可数,“朝夕相伴”对他们而言是一种奢望,好在小蕾很理解,也很支持他的工作,两个人最终走到了一起。
新婚那年,小蕾趁着放暑假漂洋过海登上枸杞岛看望丈夫,不巧又赶上旅游旺季。那段时间,顾家承总是有出不完的警、执不完的勤、做不完的任务,当游客们都入睡了,他才满头大汗地回到宿舍,而第二天一大早,留给妻子的又只有一个朦胧的浅蓝色背影,直到10天后妻子离开枸杞岛,顾家承也未能抽出半天的时间陪陪她。
说起这件事,顾家承一脸的愧疚。分别前,小蕾写下了一封长长的书信:虽然来到你身边,可你仿佛成了我最熟悉的“陌生人”,这些天,鲜有时间能和你聊一聊,有时曾想着在饭点和你好好打个“遭遇战”,可你却常常误点。当你回来时,饭菜早已凉了,看着你和同事们狼吞虎咽,本想埋怨你,可欲言又止。我多么希望,下次再来时,等你有空了,我们一起去看那片蓝海……
都说守岛人不容易,可守岛人最清楚,真正不容易的是家人。
“放心,这个月我一定回家,多陪陪你。”顾家承在电话里轻声安慰妻子。
窗外,黛色的海水轻轻拍打嶙峋的礁石,静默着的灯塔忽明忽暗。这是枸杞平静的一天。
民警背上“最多跑一次”警务背包为渔民代办证件。 浙江在线记者 余若望 摄
枸杞岛贻贝养殖基地 嵊泗县委宣传部 提供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