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为品质推倒房子重来的案例再度发生,绿城中国行政总裁讲了这个故事
张亚东:绿城是品质见长的特长生
2019年03月21日 05:43:58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记者 王佳骏

  浙江在线3月21日讯 绿城的“品质神话”变了吗?昨天,绿城中国执行董事、行政总裁张亚东无意中说的两个故事,让所有喜爱绿城的人吃了颗定心丸:绿城还是那个绿城,烙在身上的品质基因永远不会变。

  两个故事

  看出绿城对品质的坚守

  昨天上午,张亚东举办了一个小型的媒体沟通会。这也是他自去年8月担任绿城中国行政总裁以来,时隔半年多第一次和媒体见面。

  经过这半年多对绿城的深入了解,张亚东说,绿城是房地产企业中的特长生,最大的特长就是产品品质,始终在产品上引领着整个行业。

  令钱报记者最感兴趣的,却是张亚东无意中讲到的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的主角,是绿城建发沁园。春节过后,位于申花板块的沁园新领出预售证,均价高达54000元/m2,比起首开时49500元/m2的均价上涨了4500元/m2,被视为第一个突破限价的楼盘。而这批房源的迅速售罄,也说明了市场完全接受这个价格。

  说起沁园,张亚东说:“沁园虽然卖到54000元/m2,但实际上我们还是每平方米亏了5000元。”

  这意味着,沁园的成本高达59000元/m2。而这也说明了绿城实打实的投入,坚守品质,即便亏钱也不降低配置。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外地。绿城在一家知名水泥厂采购了水泥,没想到这家企业的水泥被检查出有质量问题。虽然第三方监测机构的报告显示,可以维修解决,但是为了品质品牌,绿城加大投入,决定将已经建造起来的楼栋推倒重建。

  这不禁令人想起早年绿城创始人宋卫平为追求极致品质,不满意就砸掉重来的故事,正是这些故事,构筑起绿城的“品质神话”。

  成为上市公司后,出于对股东负责,绿城无法再如此浪费成本。但当触及到质量隐患的红线,绿城又一次用砸房子维护了产品品质与品牌声誉。

  张亚东坦言,绿城坚守品质也要付出代价,尤其是限价之后,靠品牌溢价的绿城在利润上难免受到影响。

  将公司架构调整为“8+3”

  弥补绿城的短板

  作为张亚东眼中的特长生,绿城的长板很突出,但短板也较为明显。在张亚东看来,最大的短板是投资和运营。这大半年,他着手进行组织架构的调整,来弥补绿城的短板。

  绿城接下来要重点提升投资布局能力。张亚东不讳言,今年上半年绿城货值极少,或许导致上半年的销售排名下滑。下半年有房子可卖,但集中了全年70%的销售目标,压力会很大。

  运营的短板体现在效能低。“绿城品质好,但效能过低,平均从拿地到开工要6个月,首次开盘要12个月,股东成本回正要20个月,速度远低于其他房企。冗员较多,单位管理效能只有5000m2/人,也远低于其他房企。”

  2019年年初,绿城中国进行了一次架构调整,将16家子公司整合缩减为11家,即原来的“11+5”架构调整为“8+3”。“8”指的是8家重资产公司,包括小镇集团、浙江公司、北方公司(雄安公司)、华东公司(海外公司)、山东公司、西南公司、华南公司、亚运村项目。3家轻资产公司分别是管理集团、生活集团和建筑科技集团。

  张亚东表示,绿城的结构优化并不是要减人裁员,而是要提高效率,提高公司的运营能力。

  张亚东向记者透露,绿城中国将2019年的销售业绩目标定为1800亿元,其中重资产1200亿元,轻资产600亿元。“绿城始终讲品质优先,规模不是绿城的目标,而只是绿城品质带来的一个结果。”

标签: 张亚东;绿城 责任编辑: 沈正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