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松龄(后)在省反欺诈中心指导案件侦查。
浙江在线杭州4月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攀 通讯员 管倩倩)生活中,成年人每天至少要撒3个谎。这是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费尔德曼通过社会试验发现的。
只不过,有些谎言是善意的,而有些谎言却是为了掩盖黑暗。说谎者,不会像“匹诺曹”那样长出长长的鼻子,但这并不意味着无迹可寻。浙江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民警刁松龄要做的就是一个个戳破它们,撕下恶意谎言的“伪装”。
从警30多年来,这位神探的“读心术”帮助侦破了无数起疑案。日前他获得全省政法系统先进个人、全省“最美政法人”称号。
4年积案
一纸图谱辨声识人
1.8米的大高个,一头干净利落的板寸,即便身着便服也难掩外露的“霸气”和如鹰眼般锐利的眼神。在省公安厅刑侦总队,刁松龄可以说是这支警队的标准形象“代言人”。
约访这位“代言人”并不容易。2月,赴京参加全域智能反诈生态体系“天朗计划”年度大会;3月,前往广东交流网络犯罪打防对策……翻开刁松龄的“行程单”,满满当当,他忙着和谎言对抗。
事实上,从踏入警界开始,刁松龄就一直身处与谎言的对决中。
21岁从省公安专科学校毕业后,刁松龄进入省公安厅预审处工作。预审,是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采取讯问等侦査措施,收集完善证据,査明案件的全部事实真相,以及决定是否移送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是刑事案件侦破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平静的讯问之下,实则暗流涌动。刁松龄每次识破犯罪嫌疑人谎言伎俩的背后,是斗智斗勇的较量。
上个世纪90年代,一项“黑科技”——测谎仪开始被一些发达国家运用到刑事案件侦破中。1996年,省公安厅首次引进了测谎技术,当时测谎仪在全国都是个新鲜事物。第一次见到眼前这台40厘米长、30厘米宽,像音响一样的机器,年轻的刁松龄心里犯嘀咕:“这东西真有那么神奇?”酷爱钻研的他请同事当“小白鼠”,一步步琢磨破解测谎仪“吐”出的图谱里所隐含的“密码”。
实战的机会很快到来。1998年,一名涉嫌在台州椒江参与实施一起特大抢劫出租车案的犯罪嫌疑人王某,在潜逃4年后被警方抓获。但他拒绝在逮捕证上签字,并声称自己被冤枉。由于另一名同案犯已被依法处决,又因时间过去已久,受害人秘密辨认无果,侦查工作一时受阻,台州警方请来了刁松龄。
当王某被一根根导线“连接”到测谎仪上,刁松龄注意到他的眼神里透露出一丝犹疑和紧张。根据警方之前掌握的情况,他不动声色地开始盘问,“抢劫的出租车是不是红色?”“勒住受害者脖子的是皮绳还是尼龙绳?”……面对讯问,王某依然故作镇定,坚称不知情,但他不知道自己的身体已经“出卖”了他。
刁松龄告诉记者,神秘的测谎仪,其实是将生物电子学和心理学相结合,借助计算机手段完成对人物心理的分析,主要测定人体生理变化的4个方面:血压、心律、呼吸和皮肤电阻。他说:“人在说谎时,这些指标往往会发生明显变化,比如呼吸急促,心律加快等,电脑屏幕上就会显示出不同的峰值图形,没有经过特殊训练的人很难自我控制。”
经过测试,王某在多个犯罪情节上对应率极高,特别是听到“红色”“尼龙绳”等问题时,图谱出现了明显的“紧张峰”。“他是知情者,有重大犯罪嫌疑。”刁松龄得出判断。果然经过再次突审,王某终于低头认罪。“真看不出,这机器还挺神。”现场不少民警拿着让人眼花缭乱的图谱啧啧称奇。
后来,全省多地的公安机关也开始引进测谎仪,尽管它不能作为直接证据,但可以为民警提供侦破方向。作为省内最早接触测谎技术的民警,初出茅庐不久的刁松龄开始负责全省公安机关心理测试技术的应用、指导及推广。全省目前有数十名测谎技术员,许多是他的弟子。
1/25秒
一双火眼看透真伪
如果只是依靠机器,那么这位“神探”的光环也会失去不少色彩。和刁松龄对视时,很多人都会有一种被“穿透”的感觉。同事们说,刁松龄的眼睛就是一台“移动”的测谎仪。即使没有机器的辅助,这一双30多年练就的“火眼金睛”也足以识破真伪。
那是几年前的一个夏天,湖州南浔,一名叫小凯的少年突然失踪,家人曾接到两条短信:“妈妈,我被绑架了,在一个山洞里……”“别打电话了,他们能听见,就把我手机拿走了,他们讲要50万就放了我,不给就把我杀了。”
接警后,警方初步判断这不是一场“恶作剧”,小凯确实有可能被绑架。民警通过走访,找到了最后见到小凯的两名安徽籍青年,他们曾一起相约捉鱼,但记不清是在哪一天,也忘记了是在哪一个池塘。对着南浔纵横交错的河道、星罗棋布的池塘,警方一时不知道往哪里找。
短短几天就忘得一干二净?这引起了协助破案的刁松龄的怀疑,他继续对两名青年分别“隔离”进行盘问。
两人表现得都很沉得住气,都只是说捉鱼后就和小凯分开了,不知道他后来到底去了哪里。
尽管两人的“演技”非常自然,但刁松龄注意到几个非常细微的细节:盘问时,他们的眼神几次左右飘忽,身体不自觉后倾,结束盘问时,其中一人还耸了耸肩,这几个微表情、微动作传达出一个信号——他们紧张且回答得并不自信。
如果小凯的失踪和他们没有直接联系,那么他们为何会有这样的表现?刁松龄得出预判:他们在说谎。果不其然,测谎仪的图谱和他的判断相互印证。民警随后再次审讯,他们终于交代是他们预谋把小凯骗到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南浔段陈仁斗桥下,将小凯杀害就地掩埋后,又意图实施敲诈。尽管没能挽救回一条年轻的生命,但警方得以还被害者一个公道。
刁松龄的一双火眼金睛,并非与生俱来,除了日积月累的办案磨砺,他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一点点积累。
在他的办公室里,《人性的弱点》《微表情心理学》等书籍塞满了书柜。热播剧《别对我说谎》在网上风靡时,刁松龄每一集都没落下,专门拿了笔记本记,荧屏上每一种微表情的分解、表达的含义,他都一一记下来,分清真伪,联系实际,仔细研究中国人的“微表情”。“人的‘微表情’最短可持续1/25秒,如果能在关键时刻抓住,那么就能看破表情背后的真相。”刁松龄说。
这听起来多少有些匪夷所思,却有科学依据。著名心理学家保罗·埃科曼曾用40年时间研究心理学和微表情,辨别表情和包含的情绪。他发现表情举止与所蕴含的情绪是跨越种族和文化的,例如嘴角上扬是高兴,嘴角下撇是难过,嘴角一侧抬起是轻蔑,眉毛下垂、前额紧皱是愤怒……
这些稍纵即逝的“信号”很难逃过刁松龄的眼睛。
50岁跨界
一个心愿“天下无诈”
最近,刁松龄又迷上了一部国产热播剧《天下无诈》,这和他如今的工作联系密切。在从事预审、办案指导等工作多年后,他现在担任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新型犯罪侦察队队长,在另一个领域继续和谎言交手。
前不久,刁松龄一直牵挂的一起案子告破。在公安部刑侦局及浙江、海南省公安厅的指挥协调下,今年2月15日,温州警方联合海南儋州警方对部督“11·28”特大电信诈骗案实施集中收网,一举捣毁多处电信诈骗窝点,在儋州那大镇等地抓获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58名,涉及案件2000余起。
这起公安部督办的案件告破,并没有让刁松龄兴奋太久,反而让他感受到肩上的责任有多大。经过多年“平安浙江”的创建,全省命案、盗抢等接触性犯罪案件逐年下降,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已成为当前影响社会治安稳定、危害民生安全的一块“毒瘤”。
据统计,2018年,全省公安机关共破获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案件4.2万起,刑拘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嫌疑人1.25万名。全省各级反诈中心劝阻疑似被骗群众27.4万人次,避免经济损失6590余万元;返还受害人(公司)冻结资金900余笔,金额一亿余元。
不仅在浙江,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在全国多地都呈现出高发态势。有一起案件,刁松龄至今难忘:外省的一名女大学生,因虚假中奖短信被骗走家里省吃俭用攒下的近万元学费,最后留遗书跳海自尽。虽然这起案件已经告破,但依然令人心痛和深思,“电信网络诈骗危害群众的财产,甚至生命。”
在他的组织参与下,这些年浙江各地公安相继侦破了公安部督办的一系列重大案件,位于泰国、马来西亚、越南、西班牙等国的一大批诈骗犯罪窝点被摧毁,一大批诈骗犯罪嫌疑人被押解回国。
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越多,刁松龄越感觉到艰难。这类新型犯罪和传统疑难案件不一样,它们往往没有现场,犯罪和证据都在虚拟世界里,因为看不见、摸不着,“读心术”甚至失去了用武之地。已经50岁的刁松龄不得不开始学习如何“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利用新型技术对付实施犯罪的不法分子。
今年年初,省公安厅刑事侦查总队与支付宝签署“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宣传合作备忘录”,双方宣布建立宣传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战略合作关系,全面升级“黑灰产”共治领域合作,浙江刑侦成为全国首批以生活号的方式接入支付宝安全中心的反诈平台之一。
刁松龄告诉记者,双方合作的一大成果就是一款名为“天蝎”AI机器人的应用,它可以通过输入人工分析的过程与逻辑建立模型算法,以真实案件不断提供给机器学习的方式,快速研判诈骗信息,智能实施拦截、发送预警信息等,警企协作打防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案件。
置身于无形的电子信息世界里,在一个看不见的战场上,和一群看不见的人斗争,让“天下无诈”,是刁松龄这位老刑侦如今最大的心愿。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