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4月3日讯 自省委部署开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活动以来,我市各级干部带着“三张清单”,聚焦企业的重点难点、民生的热点堵点、基层的痛点焦点、信访历史积案和司法公平正义等五大重点内容,深入一线走访调研,认真帮助企业、群众和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我先后赴全市6个区、县(市)的有关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单位和企业,开展蹲点、座谈、走访等活动,协调解决具体问题,为全市干部作好示范,努力推动我市“三服务”活动做深做细做实。在走访调研和协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一些案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使我对搞好“三服务”活动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体会。
牢牢把握供需相适的服务导向
党委、政府的主要工作就是为企业、群众、基层提供优质服务。这些年来,我市各地开展过不少服务活动,但走访中发现,一些服务滞后于形势发展变化,这就必须树立鲜明的服务导向,确保“三服务”活动不走偏、见实效。
一是遵循问题导向。去年,我市先后开展了“企业服务月”“走企连心”等活动,收集到2100多条问题建议,绝大多数已解决,但仍有一些“老大难”问题一时解决不了。我们把这些难题作为今年“三服务”活动要重点破解的内容,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分析,研究制定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综合施策、创新服务来解决长期困扰企业发展的问题。开展“三服务”活动,就是要奔着问题去,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在破解一个个具体问题中不断积小胜为大胜,着力扩大“三服务”活动的成效。
二是遵循需求导向。今年2月,我在袍江开发区调研时,有企业主反映,货车限行政策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不便,希望调整。我市公安、交通等部门随后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形成了优化调整方案,近期将对限行的区域及时段作适当调整。年初,越城区拟调整学区房政策,引起一些家长担忧,在深入了解有关诉求后,市、区两级研究决定维持原政策不变,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开展“三服务”活动,就是要多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根据需求找到最大“公约数”和“共鸣点”,从而不断提高“三服务”活动的针对性和精准性。
三是遵循效果导向。衡量服务好不好,要看服务措施有没有实效、企业群众有没有获得感。我们建立了“三服务”活动成效评价机制,突出解决问题的时效性和企业群众的满意度。嵊州市厨具企业反映集成灶产品没有海关HS编码,现行进出口税则中也没有对应归类品目,导致产品出口时只能拆解成3个部件分别申报出口,费时费力费成本。我市有关部门立即与上级海关等部门沟通协调,在短时间内通过了海关总署归类预裁定,集成灶产品首次拥有了专属税则号,实现了整机出口,出口退税率也从9%提高到16%,受到企业的一致好评。开展“三服务”活动,就是要拿出实实在在的真招实招,使企业、群众和基层有更多更直接的获得感。
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
“三服务”活动最终要落实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必须紧密结合发展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为企业解难、为群众排忧、为基层助力,以高质量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解企业之难,在服务中促进转型升级。去年起,我市谋划实施越城区印染、化工企业跨行政区集聚提升。这项工作事关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试点的深化,也涉及企业切身利益,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我带领有关部门走访了其中4家企业,现场协调解决企业在厂房搬迁、土地置换、排污指标、资金筹措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并鼓励他们趁此机会升级设备、采用新工艺,实现企业更好发展。
二是破城市之困,在服务中提升功能品质。当前,绍兴正迎来提升城市能级和品质品位的机遇期,要乘势而上加大地铁、快速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但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部分群众的日常生活。对此,我们一方面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另一方面加强交通组织,对二环线内的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停车位实行社会共享,使交通拥堵、停车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三是助基层之愿,在服务中推进乡村振兴。2月,我到新昌县有关乡镇、村调研乡村振兴工作,了解到穿岩十九峰景区希望与有实力的旅投公司合作,东茗乡下岩贝村民宿经济发展较快但档次还有待提升,镜岭镇外婆坑村特色农产品丰富但受交通限制影响销路。在综合考虑各地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后,我们邀请了国内知名旅游投资运行集团与三地开展全方位合作,依托企业的实力、经验和品牌,整体提升有关景区开发水平和农产品销路。服务基层就要多往基层跑,为基层发展造血,为乡村振兴助力。
四是应群众之盼,在服务中改善民生品质。年初,我们在走访中得知,许多群众对学校教室没有安装空调和小学“放学早、接送难”等问题反映强烈。对此,我们立即进行研究,并把这两件事纳入今年十大民生实事之列。目前,越城区已实行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室和学生宿舍空调安装工程也已全面启动。2月,我在上虞区丁宅乡调研时发现,当地农贸市场设施陈旧、规模偏小,难以满足群众对生活品质的更高需求;该乡部分塘路严重破损,影响村民出行;还有一些果农希望政府帮助建设水果交易市场等。经市、区两级共同努力,这些问题或已妥善解决,或纳入建设计划中,当地群众十分高兴。
突出抓好队伍建设这个永恒课题
开展“三服务”活动是对干部队伍的一次检验,检验广大干部对工作的热情、对老百姓的感情,更检验各级干部的作风、能力和水平。我们要不断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既在服务中解决实际问题,又在服务中提高各级干部服务企业、群众和基层的能力和水平。
解决好“想不想”的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们大力弘扬“店小二”理念,引导和带动各级干部把服务放在心上、变成常态。今年春节期间,我市5000余名市级机关在职干部开展“返乡走亲”活动,利用假期的机会走访家乡的企业家、农户,收集意见建议2600余条,帮助基层解决困难560余个。同时,加强正向激励,建立鼓励担当作为、容错免责的“1+X”系列政策,让各级干部既有动力,又消除思想顾虑,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
解决好“会不会”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我市绝大多数干部都是真心想干事、为老百姓服务的,但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也存在服务不到位、成效打折扣等现象。对此,我们大力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一方面围绕招商引资、数字经济、城市建设、社会治理等方面开展专题培训,提高各级干部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实践历练,促进学用相长。3月,市委组织部组织的第一期领导干部进修班,就把“三服务”作为重要内容,组织学员及相关市级部门领导与10位企业家开展对话“沙龙”,现场答复或解决企业家提出的25个问题。
解决好“准不准”的问题。这些年来,党委、政府出台了许多支持企业发展、增进群众福祉的政策措施,但调研中发现,一些政策普惠性不够。为此,我们转变理念,从“党委、政府有什么”变为“企业、群众要什么”。今年初,我们推出驻企服务员制度,全市选派438名优秀退职干部、年轻干部专职驻企,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履行好项目审批助办员、难题破解协调员等“六大员”职责,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已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审批、人才引进等实际问题820余个。
解决好“实不实”的问题。我们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要,在解决问题中把“三服务”落到企业、群众和基层急需处。从制度机制入手,建立健全问题收集、办理、反馈、评价、追责全流程制度体系,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能落实。同时,着眼方便企业群众,建立多种形式的“代办制”。嵊州市针对一些企业对项目审批流程不够熟悉的问题,推出“兜底跑”服务措施;诸暨市枫桥镇试点开展“信访代办制”,努力形成“信访找代办、最多访一次”的新模式。
绍兴的实践证明,“三服务”活动是新时代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有效载体,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党员干部能力比拼的最佳赛场,已在绍兴大地兴起热潮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相信,只要带着感情、带着真心,坚持不懈提供精准服务,一定能给企业、群众和基层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满意感。
【作者为中共绍兴市委书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