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将声少了,音乐声多了;关起门来的人少了,聚在一起的欢笑声多了……如今走进我市渔农村社区,村民们无不对家门口的文化礼堂、文体设施竖起大拇指,连赞有了这些可以聚、可以乐的场所,让渔农民有了自己的“文化赶集地”。
加快文体设施建设,丰富群众文体生活被列入去年市政府为民实事项目目录。去年以来,我市不断充实渔农村文化礼堂的内容,开展“百团百艺进文化礼堂”惠民演出活动250场,举办市民大舞台60场,同时,加快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建成12个基层体育休闲公园,开工建设新城儿童公园,新城体育场于去年底完成。
一座座“文化殿堂”随处可见,一道道“文化大餐”营养丰富。渔农民绽放的笑脸洋溢着精神愉悦和文化自信。
【新闻现场】
3月9日下午2点半,定海干石览新建社区文化礼堂热闹非凡。一组小戏班正在为群众演出。脍炙人口的桥段、悠扬婉转的唱腔,让台下老戏迷如痴如醉。
“这些都是社区老百姓,草根演员,基本上每天都会聚在这里,自娱自乐。”新建社区党支部副书记芦海峰说,自从有了文化礼堂,社区居民们业余生活更丰富了。
新建社区文化礼堂于4年前由几间旧房改造而成。为了凸显文化礼堂的特色,并使其成为当地“南洞艺谷”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新建社区在文化礼堂打造中渗透了戏剧元素,建成了古朴典雅的戏台。
在文化礼堂入口,设计了供游客及村民小憩的戏剧林建筑群,介绍各个时期的中外戏剧名家。礼堂内还展示了一些道具。
芦海峰介绍,新建社区文化礼堂是定海区唯一一个拥有古戏台的文化礼堂。社区在打造文化礼堂时,着重在礼堂的建筑风格、展示内容、活动样式等方面突出戏剧品牌,特别注重与“南洞艺谷”的特色相结合,引进木偶戏、越剧等戏剧演出,吸引游客写生、参观、休闲,使之成为社区文化旅游的新地标。
新建社区文化礼堂,主体展示由村情村史、乡风民俗、美好家园、尚德崇贤四个板块组成。在中式四合院结构的文化礼堂里,乡风民俗展览也非常吸引人。
老一辈的生产生活工具,小到木工鲁班尺,大到耕田的犁,从女红的顶针烙铁到烧饭大灶……老一辈代代相传的实物,彰显了新建社区浓浓的乡风民俗,每一件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都是一段值得怀念的历史,新建文化礼堂的建成使这些故事和历史有了安放之地,也让村民有了回味故事、缅怀历史的场所。
自该礼堂建成以来,社区党员干部带头进行文艺创作、节目排练,发现并培养新的文艺力量。如今,平日只会织毛衣的妇女自信放声歌唱,拿惯锄头的老伯则学会了锣鼓,社区还组建了舞蹈队、锣鼓队、绘画队等。
新建社区还把文化礼堂打造成非遗文化展示载体,已组织非遗活动10余场,接待社区居民800多人次,积极引进非遗活动,让本地群众参与、体验和共享美丽非遗的保护成果。
【记者调查】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城乡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有效实现。于2013年启动的我市渔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便是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创新探索和生动实践。
到去年底,全市已建成渔农村文化礼堂151家,覆盖全部乡镇、25个住人岛屿、60%的渔农村社区,文化礼堂覆盖率和省级先进县(区)创建率两大指标走在全省前列。今年,全市还将新增渔农村文化礼堂20家。
在渔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我市基本实现了“一堂一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色标。
打造红色革命军旅文化,岱山长涂倭井潭社区等文化礼堂着重建设“军港文化馆”。传承蓝色海洋渔俗文化,嵊泗菜园青沙社区文化礼堂以“渔俗馆”为主题、定海小沙毛峙社区打造“渔业历史馆”。构建绿色海岛农耕文化,定海双桥桥头施社区建设“乡村记忆馆”。弘扬金色创业创新文化,建立了岱山东沙泥峙社区“乡镇工业展示馆”、秀山秀东社区“海运业陈列馆”等。
为进一步健全“文化活动配送到文化礼堂”的服务机制,我市在全国首创了“淘文化”公共文化服平台,鼓励业余文艺团队积极参与公益性文化服务,健全文化服务招标配送制,健全“百姓‘点菜’、政府购买、资源整合、统一配送、跟踪管理”的“文化配送到文化礼堂”服务机制,确保每个已建文化礼堂每年有2次免费点单机会。
2016年“淘文化”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成交超过400笔。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团体也以服务渔农村文化礼堂为抓手,通过“三下乡”等途径,把文化资源集中向渔农村文化礼堂倾斜,形成了集聚效应。
【百姓感言】
“以前农村妇女闲在家搓搓麻将,有了文化礼堂以后,阿拉经常会到这里听听戏文。自己有兴趣也可以上台唱一段,业余生活高雅了,文化素质也不一样了。”干石览新建社区居民裘勤奋说,她一直很喜欢唱戏,以前经常在家里跟着收音机哼几句,现在在文化礼堂找到许多“志同道合”的人,生活更充实了。
新建社区党支部副书记芦海峰说,现在只要提起文化礼堂,就有“一呼百应”的效果。渔农村文化礼堂已不仅仅是一个文化娱乐场所,更多时候,它还是传承和美乡风、传播道德文化的平台,美丽乡村“凝神聚气”的地方。
【新闻现场】
3月8日傍晚,白泉星马社区的张大妈吃过晚饭就出了门,朝着北蝉文体广场走去。拿起舞扇,排好队形,熟悉的音乐响起,张大妈和姐妹们又开始每晚的“必修课”——跳广场舞。
而此时,广场一旁的灯光球场,打羽毛球的、打篮球的、跳绳的……好不热闹。广场北面的北蝉文化教育中心一楼的图书室灯火通明,住在附近的居民正在看书看报。
北蝉文化教育中心共有三层,内设亲子阅览室、排练厅、活动室、培训厅、大型报告厅等。大楼投入使用2年多来,各项娱乐活动、培训活动、排练活动、展览展出等在这里经常可见,亲子阅读、民俗大比武、插画烹饪培训……活动丰富多彩,吸引了附近居民一落空闲便来这里走走逛逛。
白泉镇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传承着舟山锣鼓、跳蚤舞、舞龙舞狮、高跷、踩旱船等优秀的民间表演艺术。近年来,白泉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式,使一年一度的民俗文化节成为了该镇的特色文化品牌。而镇里的文体教育中心成了民间艺术创作、培训、排练的主阵地。
【记者调查】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渔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亲民、便民、利民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度,结合舟山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完善渔农村健身设施,深入推进“15分钟健身圈”建设。
去年,我市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通知》,出台了《舟山市乡镇(街道)文体健身广场建设实施方案》和《舟山市社区(村)文体休闲公园建设实施方案》,全市建成文体休闲广场(公园)12个。
此外,建设省级小康体育提升工程100个,建成嵊泗县省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普陀区东极镇海水游泳池、嵊泗县马关社区笼式足球等多功能公共运动场。新建(更新)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体育路径)75条、篮球场22片,新增室内外乒乓球场60片。
全市新建登山健身步道183公里(其中登山健身步道定海新增50公里,总里程达200余公里;普陀共规划110公里,建成83公里;岱山建成高亭镇磨心山健身步道50公里;新城已完成近80公里的步道规划设计,届时将全面打通本岛登山步道),为群众就近就便多样性需求提供更好的设施条件。
【百姓感言】
“原来社区搞活动没场地,只好向学校借操场,很不方便。现在有了专门的场地,队伍一拉,音响电一插,随时随地就可以演出了,方便多了。”白泉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姚达毅说,白泉民宿文化底蕴深厚,每年文化节,每个社区要出节目,排练场地曾是大问题,现在有了专门的场地,锣鼓敲起来也不会扰民了。
“阿拉跳健身,不是跳好看。”洪山社区居民洪圣合几乎每天晚饭后便会拿出音响,放起音乐,召集大家开始每天的“必修课”——广场舞。他说,出门走几步就是健身小公园、文体广场,不但村容村貌整洁美观了,而且业余生活也丰富了,生活在农村也很有品质感。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