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用出岛,就把我骨折的手腕复位了,实在好足嘞! ”上周,家住嵊泗县泗洲塘社区的钟友琴在走路时不慎摔倒,致使左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伴尺骨茎突撕脱,亟需进行手术。“转送定海或上海大医院,来去不方便,费用又高,还要排队。”正当家人一筹莫展之际,县人民医院门诊医生告知,该院有市中医院骨科专家驻点,可尽快安排手术。诚如期盼,手术很成功,如今,她已康复出院。
“类似的骨折病例,每周都会遇到好几个。 ”驻点并担任嵊泗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的市中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洪文跃说,2015年10月,市中医院同嵊泗县人民医院以重点托管形式开展合作办医,通过“上合作、下沉降”,支援医院和受援医院的管理制度、服务理念、信息资源逐步接轨,受援医院新技术项目不断引入,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市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施合作办医模式,只是我市海岛医联体建设的一个缩影。
何为医联体?简单地说,就是把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医共体,其最大的好处是统筹资源,有效协作,为老百姓提供全程医疗服务。
2015年7月,我市运用互联网+医疗技术,启动舟山群岛网络医院建设。至今,已在该平台上设立了5个市级远程医疗服务中心,下联52个远程医疗服务站点,服务网络覆盖所有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13个专科、100余名副高以上专家和1600余名基层医务人员累计服务海岛居民30万余人次。据不完全统计,以离岛患者到本岛三级医院就诊为例,远程医疗每年能为海岛患者节省支出2920万元,人均每门诊时间减少约15个小时,有效地降低了海岛患者就医成本,改善了海岛群众就医体验。
为引导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流向基层,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新格局,我市还以普陀区为试点,建立了以普陀医院为龙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点的“1+X”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体化托管、长期蹲点海岛支医、每月定期下派专家开展专科门诊、开展订单式医疗服务、创新海岛远程诊疗服务应用……一系列便民利民举措的落地,使得基层海岛病人不出家门便可享受到市区级医院专家服务,求医负担大大减轻。
因地处边远海岛地区,我市卫生人才队伍紧缺,尤其是精神病专科人才招录招聘难问题较为突出。对此,2014年,市精神病医院陆续与定海区、岱山县和嵊泗县建立专科联盟模式,定期派出医生、护理队伍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技术帮扶、人才培养。2016年至今,下派到定海区安康医院驻点服务6人;下派到岱山县服务42人次,接诊730人次;下派到嵊泗县服务8人次,接诊50人次。同时,合作双方完善双向预约转诊机制,完成预约转诊服务680人次。
医联体建设既是我市贯彻落实《健康舟山2030行动纲要》、加快海洋健康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市加快医疗资源均衡化、共享化,推进分级诊疗,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下步,我们将继续创新机制,推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纵向有序流动,争取在医联体建设新模式上取得更大突破。 ”市卫计局有关负责人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