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舟山 正文
海潮文艺丨中韩传统文化在舟山的一次国际范碰撞
2018年04月09日 10:12:58 来源: 舟山日报

  中国艺术家说:这是全国首次书陶艺术交流,是纸上芭蕾和指尖艺术的一次完美交融

  韩国艺术家放弃去香港参加艺术活动的机会来到舟山,很想深入了解舟山海洋文化

  他说:舟山和欧洲的一些城市很相似,有漂亮的建筑、壮观的海景

  这是一场具有国际范的艺术展。

  3月21日下午,由普陀区委宣传部、普陀区文联、普陀区外侨办主办,普陀书画院、德泉窑、舟山市普陀区保利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协办,舟山普陀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春分·书·陶——戴媛书法李炳权陶艺作品展”开展,并持续至3月26日。

  人物名片

  戴媛

  当代著名女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访问学者,现任普陀书画院院长,其作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二十余次入选中国书坛最高展事,并被西安碑林、中南海博物馆、日本墨盈书道会、韩国书道艺术殿堂、新加坡书法艺术中心等国内外多家博物馆镌刻、收藏,出版有大型书画集《戴媛墨韵》。

  李炳权

  韩国著名陶艺家、美国威斯康辛州大学River Falls分校特邀教授,他的作品兼顾实用与视觉之美,别具风格,获得国际艺术界的认可,获得东北亚三国国际艺术节一等奖等多个国际艺术奖项。

  书陶展开启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

  两位艺术家通过举行“春分·书·陶”作品展,用书法与陶艺作品,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中韩文化交流和展示。

  据了解,此次作品展共展出戴媛为展览专门创作的30余幅书法精品,李炳权数十年创作的15件陶艺作品,以及两位艺术家共同创作的5件精美作品。书法、陶艺这两种艺术形式以瓷泥为载体进行二次创作,两种艺术的碰撞激发了两位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书陶展中,除了可以看到戴媛书法作品《壶》《山如眉黛》《桃花开》,还可以看到韩国艺术家李炳权的陶艺作品《春雪》《晚霞里的芦苇》……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中韩友谊的人文情怀从笔端晕染到纸上,普通的泥坯经过李炳权的双手,恍若被赋予了生命力,传递着中韩的情谊。两人的合作作品《长乐安康》《空明》……陶艺中蕴含着墨香,引得不少市民驻足观赏。

  分享会中韩艺术家共同开启跨界艺术之旅

  戴媛从一场“梦”开始分享她的书法作品,将每一件作品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我有一个梦,一做就是50年,现在我把我的梦写在了纸上,当我把它书写出来的时候,它就脱离了母体,我在这个‘梦’中述说自己的过去……”

  戴媛的书法不仅富有故事性,还兼具趣味性。当天分享的一个“空”字就有点不按常理出牌:宝盖头变成了一个敞开的正方形,宝盖头下面的一撇一捺变成了两个黑圆点,犹如一个顶着大脑袋的小人儿,十分呆萌可爱。“为什么它的头要这么大呢,因为我要用这个大大的脑袋思考啊。”戴媛亲切、幽默的述说赢得阵阵掌声。

  远道而来的李炳权从新安沉船讲述起中国陶瓷出口历史。“1975年8月,韩国全罗南道新安岛海域上,一名渔民在水里打捞起6件中国元代龙泉窑生产的瓷器……”现场的观众通过李炳权翻译的解说,似乎看到了中国瓷器与韩国瓷器的那次照面。随后,李炳权从新安沉船发现的中韩瓷器,延伸到中韩陶瓷特点对比、瓷器制作的区别等内容,让现场观众沿着时光隧道感受古老瓷器艺术的魅力。

  分享会的学术主持刘墨先生说:在中国,一天至少有200个以上的展览在开幕,而这次展览从艺术形式到学术内容都是别开生面、独一无二的。它用庄重的形式在艺术殿堂,将中韩友谊和谐承载的艺术种子,在春分播下,从艺术的角度,在舟山旅游文化的推广上,促进了交流和发展,用艺术的生命力,为宣传舟山做出了贡献。

  对话两位艺术家

  记者:请问戴老师,书陶展这样的艺术展在全国是不是第一次?

  戴媛:可以这么说,万艺同源,从古至今,文字可以镶嵌在钟鼎里面,也可以镶嵌在甲骨里面,那我们为何不尝试书法和陶艺带来的艺术碰撞?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其它手作艺术精髓,当时我的想法也得到了普陀区委宣传部的支持。其实这样的活动既是书法艺术和陶瓷艺术的完美结合,也是中韩传统文化的完美交融。我也感到非常荣幸能够在家门口就为普陀的市民呈现这样一种全新艺术形式,同时也把我们希望传递的真善美通过这样形式传达出来,完成我们向美而生的公益文化责任。

  记者:听说这次书陶展最早的想法源于京都的相逢?

  李炳权:是的,不过在京都相遇之前,我其实在参加其他一些艺术家的活动中和戴老师有过交流。去年她去京都做访问,我当时在京都的桥本关雪美术馆做一个个人展,她也去观展了,对我的新作品非常欣赏,当时双方就有了“如果做一次陶艺与书法共同展览的话,有可能吗”这样的想法,用一个比较创新的形式,我们俩一拍即合,但是当时并没有确定举办地点,直到去年10月,戴老师再次联系我,提议来舟山办书陶展。

  记者:当向美而生的书法,遇到韩国陶艺,创作出了哪些作品?

  李炳权:来舟山之前,我在自己的窑很认真地准备了一些作品,但是烧制的过程中成品率并不是很高,所以这次带过来新的作品并不多,而是带了一些以前制作的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和戴老师一起合作的作品其实有三十多件,但是因为这里的空间有限,就精选了其中的一部分,有“岁寒四友”“心自在 我寻常”等。

  记者:戴老师在中国,您在韩国,跨国创作,是不是比平时的创作麻烦?

  李炳权:这个过程说不上麻烦,只是有点复杂。我先在韩国把陶艺作品的雏型做好,因为陶艺比较敏感易碎,所以拿到舟山来之前把每件作品先一层层包装好,然后我亲自从韩国带到舟山,再让戴老师把她的书法写上去,写好之后再包装好我带回韩国,在韩国传统的窑里烧制,所以工序完成以后再带来舟山办展。

  记者:展品中,除了书法,还有陶艺和绘画结合的作品?

  李炳权: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都只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有些作品既不是绘画也不是书法,例如《春雪》,我就是想表现春天的雪不像冬天那么厚,所以你在地上就会看到泥土的颜色也有一点点积雪,作品看起来就像泥土表面覆盖了薄薄的一层积雪,我想表现的就是这样一个状态。当然,这次展品确实也有陶艺中容易绘画的作品,例如作品《生命》,一对虾,就是想表现一种生命力,而和戴老师合作的作品又是另一种形式,对我来说,只是艺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没有难易之分。

  记者:为了书陶展,舟山来了很多次吧?

  李炳权:来了三次。第一次和戴老师商讨书陶展,第二次把合作的半成品带过来,第三次就是这次来参加开展了。为了忙展览的事情没有时间观光,但是还是抽时间去了普陀山,在普陀山祈福、拜佛,下次希望可以再来,去舟山其他地方旅游。

  记者:舟山是个海岛城市,听说你的故乡也靠海?

  李炳权:其实我一直到跨海大桥上,才感觉舟山是座岛,而韩国也是一个和海洋有密切联系的国家,我的故乡在韩国忠清道,一个靠海的地方。我也非常喜欢吃海鲜,舟山和韩国一样,海鲜非常丰富,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鱼都很美味,我很喜欢吃舟山的带鱼。这里让我有家乡的感觉,很亲切。

  记者:这次书陶展,您有什么收获吗?

  李炳权:在展览第一天,看到有很多人来参观,自己的作品如此受到欢迎,让我感到很惊喜。

  我记得第一次来舟山的时候,就很惊讶中国发展得如此之好,舟山是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我觉得这里和欧洲的一些城市很相似,有漂亮的建筑,也有壮观的海景,而舟山人对佛教的虔诚让我印象深刻,昨天去了普陀山,观音像很庄严,很震撼,还去了佛教博物馆,看了很多和佛教相关的文物、书画作品,我也很想更加深入地了解舟山的佛教文化。

  记者:舟山和韩国的渊源很深,这次您也是为中韩文化的交流做了不小的贡献了。

  李炳权:答应戴老师来舟山之前,曾经计划去香港参加现代艺术节的一个活动,但是和戴老师商讨过书陶展的事情后,就放弃了而来舟山。我知道,在古代,舟山是宁波庆元港的一部分,历史非常悠久,这里和日本以及东南亚国家的海上交通也很便利,所以我很希望舟山能延续这样深远的历史,在文化交流方面有更多的发展,也很期待参与其中,坚信舟山会有更好的发展。

  记者:将来舟山的朋友有机会能看到您更多的作品吗?

  李炳权:这一次的作品是和书法结合,所以作品更多的是一些传统的陶艺作品。如果将来有机会来舟山做一个个人展,我也想把一些更加现代一点的作品带给舟山的朋友。

  记者:中国书法融合韩国陶艺,这是不是舟山走向国际化花园城市的一步呢?

  戴媛:万艺同源,纸上的芭蕾遇上指尖的艺术,这不是突发的奇想,萌发的基点源于将美好的艺术落地在舟山这片发展的热土中而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更期待“国际化花园城市”的标签能通过这样具体的方式,让舟山人民感受到多元、开放、幸福的精神生活。所以我在创作中也曾经以世界地图为背景,寄希望中国的书法艺术能走向世界,又通过和韩国李炳权先生用书陶共创的形式,呈现给观众“梅兰竹菊”这样高风亮节的人生姿态,期望通过《书陶翰墨》合创,奏出真善美的和旋乐章。

  此展若能给观众、给这个时代的同道、给舟山留下一点愉悦的心情,领略到一种来自艺术深处的魅力的话,此次活动也算圆满,希望这艺术的馨香能飘至天涯,让这朵“艺术小花”在舟山走向国际花园城市的进程中努力绽放。

  记者:您此次办展的期望实现了吗?

  戴媛:当理想经过艰辛和大家的努力,变成现实,当观众会意的目光发出喜爱之意时,我们抛砖引玉,期许这座未来的国际花园城市,春色满园。


标签: 中韩;艺术;交流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