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江南的鱼为何让人惦念

字体:
—2023—
03/25
14:30:32
2023-03-25 14:30:32 来源: 浙江宣传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水和鱼,成就了江南充满灵气的春天。

  一夜春水生,绿尽江南山林溪岸。蒌蒿满地,春江回暖,鱼儿们纷纷怀卵洄游,抖擞着精神,追逐、嬉戏、游弋……嘉兴月河、古镇西塘、西湖花港、富春江上,名胜景点之外,此时的江南郊野更是春意烂漫,桃李争妍,菜花开遍,轻鲦出水,白鸥矫翼,处处皆是画图。

  在中国,两字都带水的省名,唯有浙江。这里江、河、湖、海一应俱全,此外,溪、泾、浜、湾、港、浦、滩、荡、泽、浔……伴水而居的人们把身边的水体空间分得细致多样,就像青、草、鲢、鳙之外,人们细心地给鱼命名鲥、鲤、鲩、鲈、鳜、鳝、鳊、鲟、鳢、鲇……至于喊不上名字的鱼儿,更是不在少数。

  水是江南魂,鱼是水精灵。春日江南游,怎能少得了这一尾鱼?

  一

  俗话说“冬去春来,鱼登台”。有了鱼儿的重磅“加盟”,成就了江南餐桌上最“鲜”的季节。

  相传,仓颉在造“鲜”字时,脑海中浮现的是鱼的味道。为了具象表达这份感受,他一口气连写了三个鱼字(鱻xiān)。重要的事情,果然值得说三遍。

  2000多年前,司马迁在《史记》中就精准概括了江南人的饮食调性,简单归纳就是“饭稻羹鱼”“果隋蠃蛤”。蠃蛤,指螺蛳、蚌、蚬等贝类,与鱼同为水产品。在江南不少片区方言中,吴国的国号“吴”字,发音就近于“鱼”,足见江南地区与鱼鲜的羁绊之深。

  水乡的孩子,在吃奶前就已经开启了吃鱼的一生。产妇生下宝宝后,娘家或婆家人会端上一碗鲫鱼汤催奶,鲫鱼先用油煸煎,加黄酒、葱、姜等去腥提鲜,再加水煮至沸腾后转小火慢炖,直到汤色如牛乳般醇白浓厚。一碗鲜美的鱼汤喝下去,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美好的祝愿透过母乳进行传递,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江南人爱吃鱼更善做鱼,西湖醋鱼、松鼠鳜鱼、宋嫂鱼羹、三丝敲鱼、银鱼羹、软兜长鱼、大汤黄鱼、天目湖鲢鱼头、温州鱼饼等,烹饪技法各有千秋,都是响当当的“鱼中名菜”。至于清水鱼、臭鳜鱼、油炸小溪鱼等,更如山间野花,姿态万千,鲜香怒放。

  “菜花开后鱼方上,竹笋香时信早通”。三月菜花盛开、春笋萌发,正是鱼儿最为肥美的季节。此时,泛舟嘉兴南湖,徜徉在云天碧水之间,远处楼台丝管悠悠,两岸新柳绿浪层层,与相知好友共赏一席特色船宴,浑然不觉烟雨迷了眼眸,醇醇春风醉在心头。

  江南人吃鱼的讲究也多。比如,格外偏爱鲜鱼,菜市场里的鱼摊上,那些奄奄一息的鱼基本无人问津。清代李渔在他的《闲情偶寄》中就谈到了江南人吃鱼的秘诀——“首重在鲜,次则及肥,肥而且鲜,鱼之能事毕矣。”邀请客人,其他菜肴尽可以先上,鱼则必须活养,客至旋烹,“鲜之至味只在初熟离釜之片刻。”对一口鱼的追求已达极致。

  因此,到江南人家赴宴,必是“无鱼不成宴,有鱼才是席”。而这一道鱼菜,往往压轴登场,圆满了春日江南食事。

  二

  岁月悠悠,长河漫漫。

  鱼与江南人的生活实在是久远得难以分割。

  在嘉兴马家浜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曾多处发现网坠、鱼骨,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盆更是装饰上了鱼衔水草纹,侧面印证了自新石器时代起,先民们就已经在这片土地上进行渔猎。

  鱼米之乡,鱼在稻米之前。“渔者以船为家,率能致富”,鱼是江南富庶繁华的见证者。

  据考证,江南人是很早开始研究人工养鱼的,系统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春秋时“商圣”范蠡所写的《养鱼经》,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介绍养鱼的专著。

  斗转星移,时序更张。寓意美好又充满意趣的鱼,游进了江南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家居装潢中,鱼扮演了驱邪纳福的角色。汉代时,画师绘于门上的扣环,多以鱼饰作镇邪物;隋唐时,屋门、柜门、箱门等,都盛行鱼形拉手,以便驱走鬼怪;唐代门锁也设计成鱼形,大到王宫城门,小至首饰箱匣,取意“鱼目日夜不闭”,可以防盗。

  象征金玉满堂的鱼纹饰,在人们的衣着文化中更是大放异彩。殷商时人们就爱把玉石雕琢为鱼形,随身佩戴,更赋风流。隋唐改“佩玉”为“佩鱼”,以官员佩戴鱼符的不同来识别官职大小,并一直延续到宋、明。

  吉庆有余的形象在建筑中被大量运用。曲水流觞的江南园林中,更是“无水不园”“无鱼不水”,观鱼赏乐,在园林造景中俯拾皆是,鱼儿游弋在“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中,自然且和谐。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游览嘉兴南湖后,放眼江南楼台美景,满怀羡鱼之情,在烟雨楼手书碑刻“鱼乐国”。

  鱼与江南,相依相偎,折射出江南人对美好生活的动人愿景。

  三

  鱼在江南人的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一条鱼游到江南,仿佛便有了诗意。

  翻开《诗经》:“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江南多鱼鲜,有朋自远方来,何其快哉?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一曲汉乐府《江南》,宛如一尾小鱼,自由自在地穿梭在时光中,牵动撩拨了多少人的江南情思。

  鱼儿更是传情达意的信使,那是比微信、视频更为浪漫的载体。“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驿寄梅花、鱼传尺素是文人的含蓄表达。百姓的抒怀直接得多,嘉善田歌悠悠:“结识私情隔条河,手攀柳枝望阿哥,娘问小妹望个啥?我望水面川条多。”“川条鱼”也叫白水鱼,溯洄溯游,在欢欣愉悦中传递了绵绵情意。

  唐诗宋词中的鱼儿更是频频在浮萍间、细雨中、风波里翕忽往来,尾巴轻轻一摆,挥洒开江南诗画里的点点星光。至于水调歌头、鱼游春水、渔家傲、渔歌子、渔父乐、如鱼水、摸鱼儿……一曲曲长调小令,更如一尾尾曼妙的鱼,在人们的低吟浅唱中,惊艳了岁月流光。

  “今晚鱼儿巧梳妆,做一个神女去会襄王”,越剧经典剧目《追鱼》演绎着多情的鲤鱼精爱上落魄书生的故事;黄梅戏《龙女》被搬上电影银幕,网友盛赞“纯粹的感情,美好的演绎”。

  充满灵性的鱼儿游进了中国文化史,诗词乐舞中更增添了许多的江南风流。江南有鱼,丰美了四季三餐的滋味,点缀了衣食住行的意趣,萦绕在情侣或游子的梦中,寄托着凡人美好的愿望,更生生不息地滋养着充满活力的江南文化。

  诗意的江南,梦里的水乡,正如鱼儿离不开水,水乡又怎能离得开这一尾活泼泼的江南鱼?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