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杭州人知道,之江路上有两棵800多岁高龄的古香樟,挺拔参天、枝叶如盖。古树已老,城市日新,这些历尽沧桑的见证者,陪伴着匆匆来去的人们,默默守护着这座城市的成长。
一直以来,杭州对这两棵古香樟精心呵护,并在今年8月,开始实施新一轮保护复壮工程。
古树名木,是一个地方生态文明的重要体现,而香樟是当之无愧的绿化树、行道树、庭荫树之王,也是长在乡野沃土上的“绿色之肺”,格外受到江南人的青睐。今天,我们来聊一聊香樟与浙江的深厚情缘。
一
浙江人把对香樟的偏爱刻到了骨子里。1983年,杭州正式确定香樟为市树。此后,浙江省内,嘉兴、宁波、舟山、金华、衢州……许多城市都把香樟定为自己的市树。香樟,也成为浙江的省树。
最为有爱的是行道樟,从道路两旁相向生长,隔空牵手,浓荫掩映,为来往的行人搭起了一条绿色通道。初秋时节行走其间,更平添了几分惬意。宁波的行道树多为香樟,像长春路上的香樟,就像一张硕大无比的帷幄,也使得这条路被誉为“最美香樟大道”。
环西湖的古树中就有不少老樟树,其中年纪最大的当属1072岁高龄的唐樟。与其它“老邻居”不同,这棵伫立在半山腰上的唐樟已不再郁郁葱葱,甚至树皮脱落、枝叶凋零。但它依旧用力地活着,与一旁的樟亭相互依偎。
俗话说“无樟不成村”,在浙江乡村,古樟就更多了。浙江的许多古村,村口必定要种一棵大香樟。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樟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仿佛守护村落的神祇。
丽水市堰头村有着华东最大的古樟树群,被称为古堰画乡的“千岁家族”。从通济堰堰首引水渠至三洞石桥,短短300米,就有不少千年古樟沿岸而立、枝繁叶茂,据说树龄1200年以上的就有14棵之多。
二
自古以来,身旁最常见的香樟树,也多为文人所吟咏。
比如唐代湖州诗人沈亚之曾这样描写香樟冠盖天下:“樟之盖兮麓下,云垂幄兮为帷”;平阳人陈志岁《江南靖士诗稿·宅旁古樟换叶》一诗则极为到位地概括了香樟的特点:“巨盖擎天广荫人,夷生馥质与檀邻。让新谢落犹含苾,藻彩铺园叠锦茵。”
香樟何以广受咏赞?
先来看形态。香樟形态优美、枝干遒劲,树高可达30米,直径可达3米。香樟自小便有自己的生长曲线,待“成年”后,形态便渐渐呈现出来,比如挥展双臂、热情迎客的迎客樟;比如像一支如椽大笔,斜架在“笔架”上的笔架樟;再比如枝干相连、比翼共生的连理樟等。这挺拔俊朗、自成一体的树形在若干树种中都是独树一帜的。
再来看特性。樟树何以被冠以“香”字?这是因为它浑身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香味,有驱虫等功效。
可以说,香樟浑身是宝。香樟的枝干和叶子可提取汁液,制成樟脑。张爱玲有一句经典语录,便细腻描写出了樟脑的独特气味:“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快乐,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忧愁。”除此之外,樟树籽还有保护心脏血管、延缓衰老、促进生长发育等功效。
最后看品性。香樟随遇而安、乐观向上。它不择地而居,速生长寿,从穷乡僻壤到深山野岭,始终耐守着寂寞和苍凉,因此也被称为“无私的生命之树”;它不择时而生,四季常青,同一棵树、同一条枝干上,常见“三代同堂”的景象,即便到了深冬,老叶依旧扶持着新叶,坚守最后一班岗,发出令人震撼的绿。
在嘉兴平湖就有这样一棵“八枝”奇樟,因为外力,它的主干被彻底损坏,泥土里的根部却顽强地长出了八根枝杈,并竞相生长,终成参天大树。
随处可见的香樟,也承载着浓浓的乡愁与希冀。香樟被视为“吉祥之树”。浙江一带,香樟常常作为高档家具的木料。有的家庭,家有女儿,就要打一对樟木箱,又叫女儿箱,留作出阁嫁妆,既避免虫祟滋扰,又寄托对新家庭的祝福。
樟,与“章”同音,又有着“文章、崇学”的寓意。“豫章”是樟树的古称,因此,樟树还被古人视作“栋梁之材”,寓意家族兴旺,子孙多才俊之杰。
比如与樟树羁绊挺深的鲁迅,幼时的学名即是“樟寿”,名取“樟树长寿”,后来改字“豫才”、又名“树人”。
三
不过,再顽强的生命,也需要呵护。
静默不言的香樟是“有生命的基础设施”,爱樟、护樟就是保护一个地方的生态和历史文脉,对此,浙江一直牢牢把握“三分种七分养”的理念,为香樟以及各类树种的保护带来了诸多启示。
比如,全民呵护。北宋张载曾言“民胞物与”,大意为“每一棵树,每一种生命都是我们的亲人,值得我们悉心呵护”。从种植到养护,浙江人对树木的感情在“全民植树”“全民护树”的宣传下日渐深厚,纷纷主动扛起绿化“植”责,致广大而尽精微。
2017年,衢州市柯城区率先提出“1个村种植1万棵左右,户均10棵以上”的“一村万树”行动。此后,浙江在全省开启了从“一村万树1.0版”到“一村万树3.0版”的迭代之路。浙江还在浙里办App开通了“绿色家园”和“绿眼睛”板块。如今,植树已经从线下升级到了云端,各种“码上种树”“云上尽责”蔚然成风,不断壮大绿色家族。
比如,定责到人。是幼苗还是古树、是生病或是受伤,树木如人,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养护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建立“巡护员”制度,定期开展“森林医生”等“义诊”活动,才能及时发现树木病症、对症下药,提高存活率。
在浙江各地,也有不少相关尝试。比如,杭州建立“一树一档”,开展新增古树名木认定工作并实时开展保护复壮工程,实现“树树有档案、棵棵有人管”;金华创新建立了古树名木社会认养机制。而放眼全省,浙江深入推进林长制改革,打通了林长制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可以说,这些旺盛生长、尽情铺展的大树,成为千百年来在诗画江南中流淌着的不尽的绿意。
对于无处不在的树木,我们或许已经习以为常,但每当雨霁日出,湿润的空气中出现那股淡淡的清香,便是大自然最好的馈赠,也是我们需要守护的山河印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