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杭州亚运会有颜色,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是随处可见、充满诗意的主形象色——“虹韵紫”?是吉祥物“江南忆”蓝、绿、黄的“多巴胺”配色?是火爆出圈的亚运短视频《丹青游》中的宋韵色彩?还是每晚钱塘江畔的流光溢彩?
杭州第19届亚运会即将启幕。每一帧跃动在城市、赛场、亚运村里的缤纷色彩,都展现着活力、热情与多样性,都将给世界留下难忘的亚运记忆。在这其中,有一种颜色格外耀眼,那就是“亚运绿”。“亚运绿”为何耀眼?它又从何而来?
一
“绿色”是杭州亚运会办赛理念之一,《杭州亚运会绿色行动方案》中提出,实施绿色能源供应等八个专项行动,力争实现首届碳中和亚运会。
作为一项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杭州亚运会需要使用众多资源,在漫长的筹备过程中,如何自始至终坚持绿色理念?杭州亚运会找到了不少“绿色密码”。
场馆“向绿而生”。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理念,融入在亚运场馆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管理的全过程之中。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56个竞赛场馆中,新建场馆仅12个,其余均为旧馆改造提升而来,既节约了办赛成本,又有利于赛后惠及百姓。比如绍兴柯桥羊山攀岩中心,就由一个废弃采石场华丽“变身”而来;浙江工商大学文体中心改造拆下来的木地板,则被运送到淳安县汾口中学体育馆重新铺装,让农村孩子不用再在水泥地上打球。
场馆的水电供应同样“绿意盎然”。杭州亚运会在亚运史上首次实现全部竞赛场馆常规电力使用绿电,这些电可能是来自青海柴达木盆地、甘肃嘉峪关等地的光伏电,可能是来自新疆哈密等地的风电,也可能是来自省内的分布式光伏电或海上风电。而杭州富阳水上运动中心的屋顶“空中花园”,则具备固碳释氧、隔热保温、减轻雨水径流三大功能,场馆预计每月能节水1000吨。
交通“逐绿而行”。杭州为绿色出行做足了精心准备,便捷快速的地铁公交、助力“最后一公里”的小红车,以及遍布场馆周围的充电设施等,都兼顾便利与低碳。像亚运村打造了“0.9公里充电圈”,方便参赛人员和市民、游客绿色出行,而且村内除了160辆公共自行车外,还在每栋楼之间设置了绿色接驳车站点,提供服务的都是新能源汽车。数据显示,亚运村内轨道交通站点800米覆盖率达90%,绿色交通出行率达75%。
活动赛事“因绿而美”。历届大型体育赛事,绚烂的开幕式总是最让人期待的活动之一。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总导演沙晓岚在接受采访时透露,9月23日晚上的开幕式,将秉承绿色办赛理念,全程无碳,不燃放烟花。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将情感体验做到最大化,以情动人,以美动人,以人动人,彰显新时代中国的文化自信。
富阳水上运动中心将“低碳绿色”理念贯穿设计建设始末 图源:杭州杂志
二
2016年9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杭州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这样介绍杭州这座城市:“杭州是创新活力之城,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在杭州点击鼠标,联通的是整个世界。杭州也是生态文明之都,山明水秀,晴好雨奇,浸透着江南韵味,凝结着世代匠心。”
对于杭州来说,打造“绿色亚运”也是“生态文明之都”的应有之义,而“亚运绿”带来的惊喜与改变,不仅在赛场内,更在赛场之外。
一方面,有形的绿让生活更加美好。钱塘江边,一张可以为手机提供无线充电的公共座椅;运河边,一条可以和家人漫步的幽静绿道;小区里,一座可以享受悠闲时光的美丽公园……以举办亚运会为契机,杭州的“绿色家底”越来越丰厚,正不断实现“满眼都是绿水青山间的幸福”。
近两年来,杭州每年增绿面积都超过1000万平方米,累计已建成八种类型绿道共4700余公里,让老百姓出门见绿,5分钟即可到达绿道;同时,作为全国首批绿色出行示范城市,杭州地铁运营里程已达到516公里,绿色出行服务满意率超过90%。
另一方面,无形的绿让城市更具价值。比如,不久前发布的“亚运碳中和—减污降碳协同”数字化管理平台,首次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碳排放采集、核算、减排等全流程,建立起一套碳排放管理体系。这样的数字化绿色实践在杭州还有很多,像“生态智卫”融合了生态环境系统的全部数据,有效打通数据壁垒,使环境问题得到更加高效的处置,等等。
杭州深知,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一座城市幸福生活的根源,更是一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通过“亚运绿”,可以展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杭州大地上的生动实践,让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宾朋深入领略“美丽中国”和“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独特风采。
高架上的“月季花廊”
三
对于浙江、杭州来说,“绿色亚运”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绿色亚运”既要着眼于服务赛时,更要提前充分考虑如何在赛后长时间内造福市民生活和产业发展,点亮更加美好的“绿色未来”。在这方面,杭州已经有了不少思考和实践。
比如,让体育场馆在赛后“大有可为”。大型比赛场馆在赛后的合理规划利用,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对此,同步考虑赛时使用和赛后利用的双重要求,是确保效益最大化的有效路径。杭州亚运会已有尝试。像拱墅运河体育公园,既是亚运场馆群,也是大型综合性城市公园;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可根据不同赛事需求,在6至8小时内迅速转换场地性质……
放眼更为长远的将来,这些亚运场馆的赛后利用,需要与市民的文化体育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为民所用。
比如,用创新技术提升发展“含绿量”。为成功打造首届“碳中和”赛事,杭州这座“数字之城”融合了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用“数字化”赋能“绿色风”,其中很多成果在赛后仍然能得到进一步利用。“绿色亚运”有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到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有助于促进绿色产业的持续跃升。
就像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运用江水源热泵系统,通过江水与体育馆内空气的温差实现制冷或制热,相比于传统空调,节能率超过30%。这一系统已经在公共场所推广应用,覆盖供能面积约10万平方米,一年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404吨。
再如,使绿色低碳生活乘“风”而上。“绿色亚运”理念一以贯之,不仅是绿色发展在杭州的探索与实践,也是普及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宝贵契机。
像“人人1千克,助力亚运碳中和”活动,参与人次破亿;“我为亚运种棵树”活动人气十足,植树总量超过4800万株。而地铁、公交、小红车的绿色出行,太阳能、风能的“绿电”使用,场馆建设过程中废弃物的再利用等方式,都在不断得到市民参与与实践。乘着这股风,“亚运绿”带来的绿色理念持续深入人心,绿色低碳生活必定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杭州亚运会的赛时只有短短十多天,但“亚运绿”带来的深远影响,不仅将改变我们居住的城市,也会赋能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