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从阿里献血事件看“媒商”修炼

字体:
—2023—
12/10
11:31:29
2023-12-10 11:31:29 来源:浙江宣传

  近日,关于“27岁女子在西藏遇车祸,阿里地区公务员集体献血”的消息屡上热搜。

  “全员献血”“警车开路”“百万包机”“神秘小姑”……涉事人的描述不经意间流露出“特权”色彩,引得网友浮想联翩。12月6日,媒体联合调查报道《五问阿里献血事件真相,还原上海女子车祸救治全过程》发布,厘清了事件的来龙去脉,一直在飞的“子弹”终于落地,舆论迅速趋于缓和。

  不禁想问:明明是一场凝聚社会大爱的高原救援,为何在一传十、十传百之后,传变了味?是什么造成了事件传播的“360度大转弯”?大家又能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一

  一切争议,都绕不开那段讲述车祸经历、接受“阿里全体公务员献血”的视频。视频中,涉事人以个人视角回溯了事件始末,言语中掺杂了开篇提到的夸张表达,引起广大网民的猜想与质疑。而随着事件的发展,其社交账号上“晒生活”“晒感慨”的一些生活影像也被推至聚光灯下。

  说到底,舆论场是公共空间,“朋友圈”不是“自留地”。“凡尔赛”式高调炫耀,难免不让人怀疑涉事人存在着一定的特权背景,于是这件事也演变成为公共事件,引起了广大网友的不满。

  一个视频引发滔天热议的背后,有社会心态、舆情应对、网络管理等多方面原因,也反映出“媒商”的重要性。人们常说起“智商”“情商”,那么“媒商”又是什么?

  简单来说,“媒商”就是“媒介素养”,指的是人们面对各种媒介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思辨能力等。社交媒体时代,“媒商”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假如阿里献血事件涉事人在按下相关内容发送键前,能多一分谨慎、多一点思索,后续的一切也许就不会发生。

  时至今日,传播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方面,人人都有“麦克风”,每个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展示自我、表达意见,网络舆论场呈现出“众声喧哗”的景象。另一方面,身处巨大又庞杂的“信息场”“意见场”,个体声音十分容易被裹挟,每个人都可能因为一句不合时宜的话“翻车”“塌房”,被推至聚光灯下成为“公众人物”。正因如此,“人人皆媒”时代,人人都应有“媒商”。

  二

  近年来,不少人由于缺失“媒商”,在互联网的海洋中一不小心栽了跟头,造成负面影响。

  有的“网络共情”不足,招致公众排斥。“媒商”高的一大体现,就是一种与他人共情的能力。键盘敲出的每个字,话筒发出的每个音节,都在公开发布之后成为特定情绪的表达。特别是在公共网络空间,如果不考虑与他人共情,无所顾忌、随性任意地自我表达,就很可能带来不良效应。

  此前,某头部主播面对网友称某品牌眉笔太贵的言论,直接反问“有时候找找自己原因,这么多年了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缺乏对“普通人挣钱不易”的共情,其离谱言论瞬间引得反感之声铺天盖地,至今还是网上的热梗。

  有的传播意识匮乏,发酵激化舆情。在这方面,一些地方基层干部就曾出现过“负面典型”。面对媒体采访,或三缄其口,“防火防盗防记者”,视舆情为“敌情”;或打起太极,左躲右闪,频频推脱;或雷人雷语频出、胡乱表态,不会讲、讲不好,进一步激化矛盾。

  殊不知,网络传播速度飞快,任何微小舆情都可能在意见领袖、大V的转发下和大众的指尖传播中瞬间“裂变”,对政府部门形象造成极大伤害。做到“好事能说好,坏事也能好好说”,才是“媒商在线”的正确表现。

  有的散布虚假信息,扰乱传播秩序。社交平台去中心化的特征带来信息爆炸的同时,也使得信息的发布门槛大大降低。自媒体的内容生产通常没有严格的信息审校制度,一些缺乏媒介素养的发布者出于博关注等目的,常常夸大事实、歪曲真相,甚至编造谣言、误导公众。

  此外,一些网民“媒商”匮乏,容易信谣传谣,不经意间当了“二传手”,破坏了舆论秩序。比如,近日一则“香港铜锣湾党群服务中心正式挂牌”的图文广泛流传,不少人信以为真,而图片地点实则为天津市南开区铜锣湾花园小区。

  还有的一味追求“流量”,污染网络环境。媒介素养缺失还可能体现为不顾信息质量,造成内容功利化、低俗化,靠猎奇博出位,靠扮丑获曝光,恶化网络生态。比如,为迅速实现流量变现,少数“直播带货”机构和个人在内容生产上底线全无,或“卖惨引流”,或“打擦边球”,出现了如“大凉山网红”打着“助农扶贫”旗号实则制假售假、直播间女主播裤子不小心脱落等不堪现象。

  三

  身在全媒体时代,每个组织机构甚至普通人都有直面舆情“烤”验的可能,承受“难以承受之重”。掌握与网络舆论的相处之道,应当是每个人的必备素质。这里,笔者有四句话。

  第一句,了解舆情,敬畏舆论。互联网就像一个大广场,每次发声都可能成为声量巨大的“喊话”。更要注意的是,社交媒体模糊了“私人性”和“公共性”的边界,在网络平台上的不当言论也有演变成公共事件的风险。因此,每个人都要当好自身言论的“把关人”,用心经营和管理自我媒介形象,不该“满嘴跑火车”。

  第二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舆论的背后是你我他,是一个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个体。像众人厌恶的“炫耀帖”等,其实都是高高在上的俯视心态在作祟。在互联网“放大器”的作用下,缺乏“媒商”、不具备同理心的当事人往往容易成为“众矢之的”。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在网络空间,都应好好说话,以平等的姿态与他人沟通。

  第三句,不惹事也不怕事。面对谣言,要抓住“黄金24小时”甚至“黄金4小时”,及时说明真相、澄清事实;面对批评,也要拿出勇气、准确回应、诚恳道歉、及时改进,最大可能获得理解和认可。像《五问阿里献血事件真相》这篇报道,对“小姑姑是谁”“包机”等话题逐一回应、详细解释。类似这样的回应,不妨快一些、多一些,让无谓的联想与质疑之声无从延伸。

  第四句,网品即人品。一个在高原上众人接力施救的热血故事,却一度成为“仇官”“仇富”的集中宣泄。事件真正伤害的,是那些给予帮助的献血者、政府官员和医务人员。无论是逞口舌之快的当事人,还是为了博人眼球而无底线蹭热点的自媒体,都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网品体现人品,网络世界折射现实世界。无论线上线下,都要遵守做人的本分,做到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心有所畏,更不能让好人“受伤”、让好事“变味”。

  一次突发舆情引发了舆论漩涡,一篇报道又让整个事件真相浮出水面。对每个人而言,我们可以看到的,除了真相,还有很多。比如,如何吸取教训、避免此类事件二次上演,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修炼“媒商”,也许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点。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