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电视民生新闻如何“转身”

字体:
—2024—
01/09
10:39:20
2024-01-09 10:39:20 来源:浙江宣传

  也许有浙江人不知道浙江电视台民生休闲频道,但很少有人不知道《1818黄金眼》。今年元旦,这档诞生于2004年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迎来了20岁生日。

  不过,随着融媒时代到来,电视民生新闻节目面临观众流失、收视率下降、内容同质化等许多挑战。那么,今天的电视民生新闻还能“转身”再造辉煌吗?

1.png

  《1818黄金眼》有一条新闻热线:88001818 图源:“浙江6频道”微信公众号

  一

  电视民生新闻曾是一股潮流。2002年,江苏电视台开播《南京零距离》,被业界认为是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兴起的开端。随后几年,诸多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各级各台兴起并迅速发展。电视民生新闻关注百姓生活、人间冷暖,以小切口小故事折射时代,其积极意义有目共睹。

  比如,让群众当主角。比起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关注的多是百姓生活、社会百态,内容是大家熟悉的消费纠纷、邻里矛盾、好人好事等,镜头前的主角是群众。观众在看这些新闻时,常常能够找到共鸣,这些故事、见闻就发生在身边,引发他们的赞赏、愤怒、同情和伤心。也正因为这样的定位,许多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一出生就风华正茂。

  比如,用互动解急盼。与电视民生新闻相伴相生的是热线电话,在互联网并不发达的年代,一端连着节目,一端连着群众需求,成为媒体与受众互动频繁的渠道。以《1818黄金眼》为例,20年间,热线接线量累计超过400万次,这其中有提供新闻线索的,也有对节目的意见建议。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很多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开设账号,与用户继续保持高频互动。

  再如,以监督助治理。当普通群众面对比自己更强势的商家、企业、机构时,电视民生新闻记者的介入,能以更加公正的立场来调解矛盾、处理纠纷。比如,2023年4月,有观众投诉自己在某平台上为患病的儿子筹款,却被收取高额手续费,《1818黄金眼》介入报道、持续追踪,推出相关报道。为此,一些老百姓遇到糟心事、烦心事无法解决时,会选择向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寻求帮助。

  此外,做好电视民生新闻并不简单,除了抢新闻、播新闻的能力,还要有与群众有效沟通的交流能力、调解矛盾的协调能力以及应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在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新闻人才。

2.png

  彩虹学子周勇芬(右)曾得到“彩虹计划”公益助学行动的牵线结对和爱心资助,“彩虹计划”是《1818黄金眼》的一张金名片 图源:“ZMG部落”微信公众号

  二

  当前,舆论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不少节目正尝试打破大小屏之间的界限。比如《1818黄金眼》在多平台多面开花,同时与网络“大V”深度联动,在全网构建起有5000万粉丝的“黄金眼融媒矩阵”。不过,一些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互联网转型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比如,选题碎片化。一些节目一味投部分网友所好,将报道选题局限在鸡毛蒜皮、针头线脑上,甚至出现猎奇化、低俗化倾向。还有的发现某一类型的节目点击量较高,就不断重复类似选题,而对一些真正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却关注不够,消解了节目原有的意义与价值。

  比如,内容戏剧化。有些节目为了吸引眼球,对事件的呈现辅以定格、特效、花字、音乐等后期制作,将民生新闻“装扮”成了综艺节目。殊不知,这样的处理方式虽然吸引了流量,却伤害了事件当事人,也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不少网友留言质疑,“这个事件是真的吗?还是自编自导自演的?”

  比如,负面放大化。民生新闻报道不可避免会触及到一些矛盾纠纷和负面现象,有的节目为了流量,刻意制造对立,经过互联网传播,负面影响随之被放大。有的电视民生新闻在小屏端播出后,部分网友在评论区围绕某个当事人进行集中攻击,甚至形成网络暴力。

  再如,传播娱乐化。为了适应社交平台传播,许多电视民生新闻搬上小屏后,会进行二次创作,有的专门剪辑较为精彩的片段进行传播。一些自媒体和网友也会截取自己感兴趣或认为有流量的片段自行传播,有时候导致舆论失焦。比如,有一条消费维权报道,最后全网关注的焦点不在维权,而在当事人的颜值。

  三

  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做好民生新闻仍然意义重大。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将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转移到互联网尤其是移动端上的同时,要立足“提质增效”,赋予节目新的生机和活力。笔者认为有三个努力方向。

  着眼大民生。民生新闻不仅是柴米油盐、家长里短,视野也可以很开阔,紧跟时代发展,紧贴百姓需求,用“大民生”的视角拓展选题范围,把目光聚焦到公共利益、国计民生等深层次内容上,避免落入琐碎化、庸俗化的窠臼。尤其是在重大民生政策出台、重大民生项目启动、社会热点事件发生后,可以从民生视角做好解读,让节目紧扣与群众生产生活的关联点,也要善于通过互联网平台加强与受众沟通,确定报道重点,满足群众需求。

  坚守专业性。有人说,“记者笔下有财产万千、有毁誉忠奸、有是非曲直、有人命关天”。尤其是民生新闻的记者,报道的每一个事件,都关乎群众利益,承载百姓期盼。当前,一些“大V”为了流量、利益等,在互联网上发布虚假消息或断章取义的内容,导致一些民生事件的真相被模糊、公众的认知被扰乱。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作为专业媒体节目,有责任和义务守护真相、挖掘真相、传播真相。

  所谓“化解小矛盾,促进大和谐”,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不能为了收视率、点击量刻意激化矛盾,而应突出社会人文关怀,通过客观报道、透彻分析来引导群众、疏导情绪,善于从单一事件中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研究其背后的原因和规律,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用好新手段。题材重复在所难免,于是一些节目会用“固定格式”来完成报道,这加剧了新媒体环境下观众的流失。有学者说:“不必在内容和价值上去迎合读者的趣味和口味,但必要在技术在形式上符合读者的习惯与偏向。”因此,新闻想要得到更好传播,需要尊重观众的感受和体验。不妨吸收各种元素,创新更多表达形式。比如面对比较硬的题材,可以先用记者的小剧场、Vlog等引入;无人机、3D动画等新技术的运用,也可以让节目变得更加好看。

  透过电视民生新闻,我们看到了热气腾腾的生活场景,看到了气象万千的山河画卷,也看到了波澜壮阔的时代变迁。期待电视民生新闻能够在互联网时代华丽转身,记录更多人间温暖。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