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钗头凤》的另一重读法

字体:
—2024—
01/14
14:22:08
2024-01-14 14:22:08 来源:浙江宣传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踏入绍兴沈园,这里有“景”更有“文”。一曲《钗头凤》,在此浸润了近九百年。后人络绎不绝来到这里,与陆游、唐琬相遇。虽千万遍咀嚼,我们仍能被它深深打动,从中找到新鲜体悟。

  不过,网上对此有很多种声音。比如,有人觉得陆游是个“渣男”:“当年为什么没能顶住压力要和唐琬离婚?离就离了,为什么又要写词再去打扰人家?”今天我们来看看,《钗头凤》还可以怎么读。

  

  回到历史现场,才能破解这一悲剧的起因。

  相传,为躲避金人南侵,陆游和母亲等人暂居母舅家,他正是在这里遇到了表妹唐琬。两人郎才女貌,情愫暗生。不久,陆家就以一支家传凤钗做信物,和唐家定下了这门亲事。

  陆游生在江南殷实的书香门第,其高祖曾经官至吏部郎中,祖父做官做到了尚书右丞。陆游的父亲也是个才子,母亲更出身名门,是北宋宰相的孙女。陆游本人天赋聪慧,12岁便能成诗文,名动一时。显然,陆游身上承载着整个家族对新一代的期待。

  矛盾不久就爆发出来了。婚后,陆游科考不顺,关心儿子仕途的陆母迁怒于唐琬。也有一种说法,陆母是以“无后”的名义逼迫陆游将唐琬休掉的。在封建时代,这或许是一个难以抗拒的理由。

  唐琬离开陆家后,陆游不得不遵从父母之命,继娶了四川王氏女,她是陆游父亲同僚之女。唐琬也再嫁宗室赵士程。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陆游重游沈园,正好唐琬夫妇也在此,赵士程为陆、唐创造了倾谈的机会。悔恨交加的陆游在酒后写下了《钗头凤》。也许唐琬从陆游的词中看到了难以割舍的爱,读懂了他的身不由己。她也写下了一首《钗头凤》,留下“世情薄,人情恶”残句。至少在唐琬的词中,陆游与她的劳燕分飞是被世事所迫。

  沈园重逢之后,唐琬被情所困,后来怏怏而卒,而陆游的余生也都在轰轰烈烈地悼念这段姻缘。在此后的人生中,每当孤独感来临,陆游总要把这段记忆翻出来,满怀眷念,深情吟唱。

  68岁时,陆游写下“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之句。人生尽头,他又写了多首诗作来感怀唐琬,如《沈园二首》《春咏四首》等,“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等诗句,诉尽相思与感伤。

  

  不过,读《钗头凤》,仅停留在陆、唐的感情悲剧层面是不够的,这背后还埋藏着更多“隐线”。细细解读陆游的一生,才能对这出悲剧和这首词产生更为特别的体悟。笔者认为,这才是更深层次的读法。

  “我生不逢时,适遭世运艰”,陆游一出生即逢乱世。此后,金兵南下,中原大乱,父亲陆宰被罢官,举家避难东阳。直到1133年,一家人才结束逃亡。他亲眼目睹了侵略者的残忍,感受到亡国的痛苦,抗金复国的种子早就深植于心。

  1142年,岳飞被害。这个时期,秦桧当权,主张抗金无疑是危险的,而陆游恰恰是一位坚定的主战派。面对这样的时局,他是如何应对的?作为一名书生,陆游在16岁和19岁时两次入临安应试,皆不第,不是因为才学不够,究其原因,还是在文章中直白地坚持抗金立场。

  我们还可以留意这样一个时间点。1153年,已与唐琬离婚的陆游参加锁厅试,考官陈之茂欣赏陆游的才情,擢为第一,秦桧之孙秦埙第二。秦桧大怒,次年礼部考试,陆游直接被除名。

  了解了这些前前后后,再读这首《钗头凤》,分明能感受到,词中耿耿于怀的,不只是儿女情长的伤情离别,更有生不逢时的不遂人愿。

  《钗头凤》中,“东风恶”三字最为关键。陆游在埋怨什么?是埋怨母亲吗?他是个孝子,即使有埋怨,大概也不至于将其写进诗里。他埋怨的,或许是当时的时势和环境。那些年的陆游,可以说是走到了人生的困境,被政治挫折所笼罩。

  在这样的沉重里,他迈入沈园,失魂落魄。仿佛前缘已定,多年不见的唐琬正好出现在他面前。

  

  绕过冷翠亭,没多久就能走到沈园最著名的景点——《钗头凤》题词壁。其由两块大青石组成,长约十米,高约五米,一块刻着陆游的词,另一块则刻着唐琬的词,彼此呼应。两块碑上饱含的丰富内涵,令人常读常新。

  《习近平在浙江》记载,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指出,《兰亭集序》《钗头凤》这两篇作品的写作地点就在绍兴,他要求绍兴党政领导把这两篇作品能背下来。那么,从《钗头凤》中,我们能读到什么?

  读懂文学之力。陆游之词,直抒胸臆,节奏紧促,前后“错,错,错”和“莫,莫,莫”的感叹,荡气回肠,撼人心魄。唐琬以词相答,感情倾诉催人泪下。老年陆游退居山阴时,常要到沈园走走,登高望远,不能胜情,直至生命尽头。其中的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千百年来令读者无不动容。

  读懂传承之美。如今,再踏入沈园,孤鹤亭、半壁亭、双桂堂、射圃、问梅槛、琴台和广耜斋等景观,构成了一派江南园林风景,吸引许许多多的游人“走进”历史。不禁令人感慨,虽“俱往矣”,但幸好还留下了诗词,让隽永的文化如涓涓细流,至今温润着人们的心灵,萦绕在我们的生活中。

  读懂家国之义。饱读诗书、志向远大的陆游,一生位卑未敢忘忧国。朝廷的怯懦与无能使他的宏愿落空,中原收复无望,骏马宝刀俱一梦。但身如老鹤的他依然“但悲不见九州同”。因而,当我们踏入沈园,感叹这一段千古爱情佳话的同时,也会敬佩这段佳话里生生不息的家国情怀。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黄泽杭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