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宋人如何过元宵

字体:
—2024—
02/25
15:20:03
2024-02-25 15:20:03 来源:浙江宣传

  元宵之夜,赏月正当时。然而昨天元宵当晚,浙江不少地方都笼罩在阴雨当中,难见月光,没能看到本世纪唯二的元宵节当夜遇上的最小满月,据报道,这样的月亮下一次出现要等到2086年,但各地过元宵的氛围依然热烈。

  元宵节从古代演变至今,已度过逾两千年时光,承载着中国人对团圆和美好的深切向往与追求。若要说哪个朝代的元宵佳节与现代尤为相似,想必是宋朝,因为一方面宋人的元宵夜生活很丰富,《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和《梦粱录》等书中,很多内容都细致地描绘了汴京和临安的元宵盛景,沉浸感十足;另一方面宋朝的一些过节习俗至今仍在传承,比如打铁花。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且让我们遥想千年,梦回宋朝,看古人如何欢度元宵,重温这绵延千年的元宵喜乐。

  

  在宋朝,最盛大的节日可不是春节,而是元宵。宋人对此的热衷之情,可以用“独喜上元”来形容。

  在宋代,元宵是一年中最为热闹隆重的节日,灯期百日有余,街头巷尾千灯争艳。当时的人,从上一年九月赏菊灯后便开始“迤逦试灯”,营造氛围,这唤作“预赏”。灯市早早开始营业,各类灯品数千百种,可谓“极其新巧,怪怪奇奇,无所不有”。

  其中最壮观的,要属堆成大鳌形状的“鳌山灯”,最精妙的则属玲珑剔透的无骨灯,还有流苏珠子灯、羊皮灯、白玉灯等,不仅材质奇异,上头还绘有诸色故事,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元宵期间,赏灯之外更有诸多民俗表演,堪称“元宵联欢晚会”。描绘北宋社会风貌的《东京梦华录》中有载:“正月十五日元宵……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而这种习俗也延绵到了南宋,元宵佳节的杭城热闹非凡,上演着歌舞、杂技、傀儡戏等多种演出,数十百支民间舞队来自城乡,自发集结,延绵十余里,好比当下的cosplay巡游。

  而民众在元宵时的衣食,既顺应时节,又有吉祥讨彩之意。“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辛弃疾的词中,“蛾儿”是状似飞蛾的头饰,“雪柳”则是金丝做成插在翠冠上的装饰。玉梅、菩提叶、灯球等节日“限定”饰品,也是出游常备。

  元宵时的节令美食更是诱人,乳糖圆子、水晶脍、澄沙团子、滴酥鲍螺、煎七宝姜鼓......应有尽有,引人垂涎。而琳琅满目的美食当中,今人最熟悉乳糖圆子,它就是汤圆的前身。不过宋人的精致是出了名的,汤中还要再加入一些蜜渍桂花,这才成就了一碗乳糖圆子的软糯香甜,更有着团圆甜蜜的寓意。

  走进宋代名画《观灯图》看宋代人过元宵

  

  喜乐的元宵,是一年伊始的希望所寄、圆满所期,承载着宋人真挚婉约的情感,诉说着绵延千年的宋韵美学,让这个节日更加不一般。

  先说爱情之美。在古时,一年当中,元宵节是年轻人尤其是少女难得可以自由出游赏玩的节日。在灯火璀璨的街头,年轻男女趁此机会相识相伴。“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灯前月下,爱情故事如走马灯般徐徐展开;“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柳永的词写出少年男女相遇时的怦然心动;“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求索追寻的辛弃疾,期待的则是另一种奇遇。

  再来看普天同乐。宋朝过元宵节要放七天长假。官方还从各种政策制度上便利节日,比如财政补贴元宵前后三日的公私旅店房费,“以宽民力”;比如做好消防和巡警工作,在巷口搭设皮影戏吸引小孩观看,防止走丢。

  同时,大家还会通过各种形式为元宵助兴,如地方主事官员巡街时会为路遇舞队、小商贩发放红包,名曰“买市”,以鼓励元宵“夜经济”;官方会筹备烟火大会供民众赏玩,许多官员会沿街免费供应茶水、布置灯笼。

  有意思的是,南宋元宵节无形中还推动了官府的法制教育实践,甚至演变成为元宵习俗固定下来。在元宵放灯的日子里,临安城里的刑狱机构不仅会“建净狱道场”,还会设主题灯展,利用灯饰上绘图像演绎“狱户故事”,形成教育引导作用。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时还会组织警示“路演”,在最繁闹的地方点燃巨烛,押着囚犯公布他们的犯罪行为,并当众宣布法律惩罚,“借此以警奸民”。通过一系列法制教育措施,保障元宵盛会的治安秩序,也让元宵佳节与社会治理形成了“梦幻联动”。

  

  穿越时间的长河,很多事物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部分古时的元宵习俗早已逐渐淡去,但人们每逢节日的那份雀跃的心情似乎没有改变,为节日注入的情感依然醇厚。更多节俗意蕴在变化中也得以保留传承,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节日,总是在提醒我们知所从来,一遍遍告诉你我:大家流淌着共同的文化血脉。

  比如团圆美满的向往期盼。自古以来,元宵节就与“团圆”的美好愿望紧密相连。北方有“滚”元宵,南方有“包”汤圆,都将对团圆的期盼、对相聚的期待揉进了这一颗颗圆圆的团子里。即便是“独在异乡为异客”,也可以吃一碗汤圆、吃一盘饺子,将对家乡的思念融进那一缕缕人间烟火当中。

  时至今日,许多年轻人出外打拼,在这样一个重要的传统佳节,身处异乡的游子或许无法与家人团圆,但所在地的一些公司、单位,或许会举办相关活动迎接、庆祝元宵。笔者就曾多次参与单位工会组织的元宵喜乐会活动,和天南海北的同事一起吃汤圆、做冷餐,其乐融融,感受别样的团圆温情。

  比如穿越古今的文化基因。从宋人过元宵的各种习俗中,我们不难看出,自那时起,元宵节就已成为一场“全民狂欢”。正所谓“正月十五闹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耍龙灯、舞狮子、放烟花、踩高跷……元宵节的民俗活动,也显得分外丰富多彩,热烈喜庆。

  始于北宋的打铁花演绎着极致的浪漫

  老话说,过了元宵,这个年就真正过去了。在“年”的尾巴上酣畅淋漓地狂欢一场,是中国人从古至今不变的“保留项目”,也承载着诸多文化特质。就像作家肖复兴所说:“传统春节是以除夕夜的鞭炮开始,以上元夜的彩灯收尾的。一个震天动地的声响,一个绚丽夺目的色彩,体现中国人独特的想象力。”

  比如民俗文化的时代表达。如今的元宵,更是在传统与时尚、古与今中寻找连接点的节日。全国各地将节庆文旅办得花样繁多、精彩纷呈,不仅延续古时赏灯猜谜的传统,还打开思路,用更创新性的思维让今人也体验一把古人的“元宵奇妙夜”。

  就拿传统习俗逛灯会来说,不少地方已将灯会打造成一场艺术盛会,让人们在张灯结彩、温暖喜庆的节日氛围中寻味元宵。比如,杭州西溪湿地展出的长达四十余米的“百丈龙灯”如巨龙般蜿蜒游弋,五米高的鳌山灯棚仿佛“巨鳌戴山”,为游客打造了一场沉浸式的互动游园盛宴,生动再现南宋灯市盛况的同时,也让传统美学元素在当代人的日常生活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元宵节前后,人们陆续开启新一年的奋斗历程。欣赏过天上的明月和人间的灯火之后,且让我们从这热闹当中去寻找“那种高雅、那种美丽”,将之怀揣在心底,化作对未来的斗志。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黄泽杭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