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当我们也老了

字体:
—2024—
03/19
09:53:30
2024-03-19 09:53:30 来源:浙江宣传

  “浙江宣传”曾写过不少关于当下年轻人的话题。因为年轻人是被寄予厚望的一个群体,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之江轩”团队主要都是年轻人。但我们也要看到,人口老龄化是时代趋势。没有在“聚光灯”下的老年人,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现实处境,非常值得我们去关注。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讲,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一天,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97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1.1%;65岁及以上人口达2.17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5.4%。如此庞大的老年人群体,他们如何更多地被看见、被呵护,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也是一个亟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养老服务、人均寿命等明显提升,“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基础在不断夯实。与此同时,一些新的问题也在慢慢显现。虽然每个老年人面临的处境各不相同,但是内心大抵有以下一些相似感受。

  子女不在身边的孤独。据统计,2020年我国空巢老人已达1.18亿,预计至2030年空巢老人将超过2亿。在2022年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我国空巢老年人占比已超过老龄人口的一半。子女经常不在身边,又难以建立自己的社交圈,这样的寂寞很容易夺走老人们对生活的热情,他们在日复一日的乏味生活中“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担心不再被需要的失落。对于一些老年人而言,离退休后如何适应新的社会角色也是一个问题。有媒体曾报道,约25%的离退休老年人存在“离退休综合征”。工作时整天忙碌,吃得香、睡得好,突然从岗位上退下来,有的人觉得心里空荡荡的,产生了焦虑、自卑、挑剔等情绪。“离退休综合征”背后,是老年人感到人生价值感和被尊重感的降低,是对于不再被需要的茫然无措。

  面对数字鸿沟的无奈。数字化浪潮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但由于数字技能的缺乏,老年人面对现代生活,往往会感到无助。尽管现在很多网页和APP设置了适老化模式,但是在没有人教导的情况下,很多老年人根本无法自如地使用智能手机,更别说移动支付、网络购物等等。老年人面对数字鸿沟的无奈,容易放大为被时代抛弃的担忧。

  走向人生终点的焦虑。很多年轻人讨论多的可能是容貌、身材、收入等方方面面的焦虑,置身其中,每一样都让人觉得很有感触。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更多面对的是病痛和死亡,由此带来的恐惧可想而知。身体疾病的困扰和人生无常的感受相叠加,老年人出现“终点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概率大大增加。

  其实,这些年有很多老年人遭受诈骗、沉迷网络等,便是以上这些相似处境所引发的,从侧面也反映了老年人情感需求、情绪价值存在缺口。

  二

  以上种种表现,既是当下老年人面临的困境,也是当我们老去之后可能要面对的问题。表象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来自老年人个人、家庭关系及社会关注三方的失衡。

  面对“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处境,老年人容易产生“人老不中用”的悲观情绪,积极心态不断被消解。人的自我价值实现与对社会价值的追寻相互牵连。很多老年人曾是“家里的一家之主”“单位的一把好手”,而社会身份的转变增加了心理的落差感,使他们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角色定位,也找不到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衰老必然伴随着一系列身体机能的衰退和疾病的痛苦,这也给老年人带来心理上的变化。特别是看着老伴、老友、老街坊等“同行人”陆续离世,更会给他们较大的心理冲击,加剧悲观的情绪。

  亲人特别是子女的关怀是化解老年人情绪问题最有效的良药,但在快节奏和强高压的生活下,“421”的家庭模式让许多子女左支右绌、无暇兼顾。人到晚年,所求的不过是有所依靠。家庭是老年人获得温暖慰藉的港湾,而关心善待老年人则是子女应尽的义务。

  现实中,有不少年轻人因忙于工作,疏忽了对老年人的关心;有的有时间陪伴老年人,却也很难做到耐心包容,无法像对待孩子一样投入精力,没能认真倾听老人的诉求;更有甚者,将老年人视为“包袱”。

  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山区,一些老年人独自住在村里,而小辈为了生活,都选择进城务工或者求学。有的老年人甚至没有退休金,生活缺乏保障。自己种个菜园、自己做饭,就已经比较吃力了,如果再生个病,想去城里医院看病就很不容易。

  此外,相对于老年群体,社会往往更加关注年轻人,而忽略老年人的需求,对老年人的包容和重视程度都还不够。加上一些老年人不善于表达,有时他们的声音容易被外界忽视。

  三

  没有人能永远年轻。我们怎样对待老年人,就是怎样对待未来的自己。全社会只有给予老年人更多的情绪价值,真正把关心关爱送到老年人心坎上,才能有效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种种问题。

  “有着落”。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现代社会,吃饭这件事似乎是不用担心的一桩小事,可对于老年人尤其是高龄、空巢等老年人而言,却是生活中的难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近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打造“十分钟就餐服务圈”,不光老年食堂办得有声有色,上门送餐服务也有序开展,一餐餐饭不仅暖了老年人的胃,更暖了他们的心。

  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不便之处不止于“一餐饭”,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前提是想方设法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服务,让城里的老年人和山区的老年人都能过得从容。

  “有事做”。近来,一些老年大学招生开启,报名火爆,甚至反向“圈粉”年轻人。老年大学何以受欢迎?一方面在于老年大学课程丰富,在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基础上融入了新鲜事物;另一方面,老年人在充电学习的同时,拓展了社交圈层、收获了情绪价值;更有一部分老年人将经验技能再发挥,“银发人才”创造了新价值,催生了“银发经济”。老年大学探索出了一条解决“退休落差”“空巢独居”等社会问题的新路径。

  正如建好用好老年大学一样,社会各个方面应当搭建更多平台,帮助老年人“建圈子、结伴子、找乐子”,让老年人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扩大朋友圈。

  “有铠甲”。于老年人而言,情感需求是他们的软肋。而当下,越来越多的骗子瞄准了老年人的软肋,利用他们运用网络、获取信息等能力的不足,打出“嘘寒问暖”“热情体贴”等亲情牌给他们“下套”。很多老年人被突如其来的关心所打动,直到人去财空才恍然大悟。与此同时,“421”的家庭模式令许多为人子女者自顾不暇,对老年人关心的缺乏,也给了骗子可乘之机。

  老年友好,才能人人友好。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幸福,不仅要在物质上满足老年人,更要在精神层面关心关爱老年人,用心用情地关注和解决他们的“心头事”,充盈他们的精神生活,真正让他们感到被在乎。

  一言蔽之:当我们也老了,希望这个社会为自己做什么,我们这个时候就应该努力去做。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