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桃之夭夭”的“桃”

字体:
—2024—
03/24
15:19:22
2024-03-24 15:19:22 来源:浙江宣传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故乡。桃树倒映在明净的水面,桃林环抱着秀丽的村庄……”一曲歌谣,数十年荡漾在几代人的心田。每当这熟悉的旋律响起,江南那片芳菲烂漫的桃花源便能引起无限遐想。

  阳春三月,溪流雨过,在歌中所唱的宁波奉化,春山处处桃花绽放。漫山遍野的桃花,远远望去犹如万顷锦霞。“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满江南。”桃花是春日江南的芳妍,一团团、一簇簇,诉说着春天的盛大,摇曳着江南的诗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在《诗经》中,是最娇艳的“网红”之一。钱钟书在《管锥编》中解说,“桃之夭夭”是桃花姣好,宛如笑貌的意思。那么,“桃之夭夭”的“桃”,作何解?

  

  关于桃花,有一个延续了很久的“误会”。很长一段时间里,欧洲人认为桃起源于波斯,直到近代植物地理学显示,桃其实原产于中国,中国人种桃远在波斯之前,并有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这一观点,这个“误会”才被消除。比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就曾出土过桃核。

  浙江与桃有深刻的渊源。志怪小说《幽明录》中就记载了一场令人神往的“邂逅”:东汉时,有两位年轻人在天台山采药迷了路,山中有桃树,便采桃充饥,又巧遇“仙女”,遂逗留半年,等到回家时发现早已换了人间。因而,有一种说法是,天台桃源是很多人所认为的“理想桃花源”。

  在浙东碧海上,漂浮着一座“海上桃花源”。《射雕英雄传》里,郭靖、黄蓉在此结婚生子。有道是“桃花影落飞神剑”,舟山桃花岛是金庸江湖中远离刀光剑影的逍遥秘境。

  “杏花宜在山坞赏,桃花应在水边看”,江南的桃花是离不开水的。《礼记》中有句话说,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戴叔伦于兰溪江畔写下的“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就十分符合此情此景。说到桃花,还不得不提到西湖苏堤,明代高濂专门为在苏堤赏桃作了文章,认为在此观桃自带六种“氛围滤镜”,比如月夜去赏,影笼香雾,若美人步月;又如雨中去看,是细雨湿花,色更烟润。

  如今,桃树已经引种到全世界,可谓“桃李满天下”,但江南赏桃的花事风尚,则一直绵延至今。像奉化的“天下第一桃园”,每逢春来便游人如织,马拉松跑者亦于漫山粉红中一年一会;眼下的西湖,也正是一派“花满苏堤柳满烟”的迷人景致,若漫步西湖畔,定能感受到这份花光水影间的江南春意。

  二

  灿如锦绣的桃花,承载着江南的诗意,可谓“占断春光”。那么,桃花何以领袖群芳?这或许可以从它身上的四个“气”说起。

  别具“仙气”。若问桃花源为何偏是桃花源,而不是兰花源、梅花源,恐怕离不开桃花带给人的奇异瑰丽的联想。在古人的想象中,桃花应是在甘露的浇灌之下长成的,否则西王母的仙桃怎能让人长生不老?无独有偶,夸父逐日的神话中,当夸父被炙热的太阳吞噬时,手杖“化为邓林”,“邓林”就是桃林。

  最是“娇气”。“色之极媚者莫过于桃”,娇艳欲滴的桃花,是名副其实的美人之花,因而古来文人常用桃之娇美来喻女性。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拨动了多少有情人的心弦;韦庄的“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写活了隋唐流行的“桃花妆”。在人面花光、花人合一中,连诗人都很难分辨,究竟是“桃花得气美人中”,还是美人“应是桃花树长成”。

  极富“生气”。若有在乡村生活的经历就会知道,随手扔在地上的桃核极易长出新苗。这种欣欣向荣的生命力,比外在的姿色更动人。鲁迅想必是这一作物习性的拥趸。1936年,他在信里写道:“我的门外却有四尺见方的一块泥土,去年种了一株桃花,不料今年竟也开起来。”桃花的蓬勃生机,大概温暖了鲁迅生命中最后一个春天。

  自带“瑞气”。在中国人眼里,桃浑身是宝,桃核、桃胶均可入药,桃子是祝寿的必备伴手礼......追求喜气的古人更将桃元素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求幸福美满、喜庆吉祥。比如,旧时人们喜欢瓶插桃花,还爱把桃花绘入身上佩戴的香囊、耳环、镯子等的纹样中,或者干脆在头上簪花,所谓“鬓边休插桃花枝”。

  

  桃花牵动着中国人心灵深处一种特殊的情结。这份情感,绵延数千年,使其一花一叶里都浸润着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志节的坚守、故土的乡愁。

  “桃花坞里桃花庵”的净土。陶渊明、王维、苏轼等历代文豪不约而同地将没有战乱纷争的和谐社会理想安放于桃花源中;赵孟頫、文徵明、唐寅等江南文人,也在水墨淋漓中一再重温桃源梦。于中国人而言,桃花源是一方美好乐土,令人心驰神往。

  不过,在王阳明那里,桃花源就不再是某个具象空间。他春游归来写下桃源诗,“桃源在何许?西峰最深处。不用问渔人,沿溪踏花去”,流露的是明心见性后的愉悦自得。在这位大儒眼里,山丛深处的一丘一壑、一花一树就是桃源。心中有桃源,无处不桃源。

  “溅血点作桃花扇”的坚韧。没有一种花只因状美味香而流芳,在文人笔下,鲜艳的桃花于“深红”“浅红”间各有寄托。在孔尚任的《桃花扇》中,性格刚烈的李香君不惜撞损花容,“碎首淋漓不肯辱于权奸者”,何等悲壮。扇上的江南桃花,既是香君自身鲜血染就,也是她坚贞情操的完美写照。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黛玉把飘落的桃花花瓣埋入花冢,“质本洁来还洁去”,桃花的高洁灵魂,化作曹雪芹《葬花吟》的一曲悲歌,感人肺腑。

  “碧桃花下感流年”的深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于李白而言,桃花潭水映照着高山流水之情;“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在陆游眼中,飘零的桃花一如他哀婉的爱情。

  还有文章开头那首著名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词作者道出了背后潜藏的乡愁:驻守边疆的小战士王武位在冰天雪地的前线执行任务,他说,一想到家乡奉化的桃花此刻正在盛开,“再冷再苦也不觉得了”。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那寄托着家国情怀和家乡风物的乡愁,又何尝不是独属于每个人的桃花源呢?虽然五柳先生笔下的桃花源所在地至今尚有争议,但江南有桃林,处处“桃之夭夭”,皆可作桃花源。暖暖春日,且让我们缘溪而行,寻觅江南春,再探桃花源。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黄泽杭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