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一种通过图像、视频等来呈现记忆画面的艺术风格——“中式梦核”在网络爆火。传统家具、高噪点场景、老式小区的楼道……当这些似曾相识的画面组合在一起,再搭配上记忆中的BGM,瞬间就能将人的思绪拉回到过去。在某社交平台上,相关话题浏览量高达数千万,参与创作的博主和“吃瓜”的网友更是井喷式增长。
近年来,从日常穿搭到阅读习惯,再到怀旧主题派对等文化娱乐活动兴起,带有怀旧元素的事物总能引发大家的关注,进而演变成一种颇受追捧的生活与消费新风尚。
不禁要问,这股怀旧风为何总能够俘获大家的心?
社交平台上关于“中式梦核”的相关笔记
一
打开一些社交软件,以“怀旧”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会出现数百万篇相关笔记,“怀旧穿搭”“古风妆容”“老式家具”等内容成为热门话题。热火朝天的讨论背后,一股看不见的怀旧潮流正在以多种表现形式进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收集旧物件。有人热衷于收集小时候学校门口卖的那种泡泡糖和汽水,有人喜欢“铁胆火车侠”和铁皮青蛙,有人痴迷于各类老式相机、卡片机,也有人对邮票、贴花情有独钟……这些沉淀在记忆深处的玩具或者童年未曾满足的“心头好”,让年岁渐长的人重新找到儿时的轻松与惬意,勾起满满回忆。
推崇旧经典。近年来,经典翻唱节目《声生不息》的火爆出圈,让人仿佛又回到了哼着《一生所爱》《月半小夜曲》的青葱岁月;“心凌男孩”们让一曲《爱你》冲上热搜,“不老男神”刘德华的线上直播演唱会,更是引得无数网友直呼“爷青回”;在视频网站上,《小城之春》等经典影视作品时隔多年依旧保持着极高的讨论度和热度,甚至每天都会产生新的“打卡”弹幕。
模仿旧装扮。“欢迎来到90年代”,当大家穿上五颜六色的花衬衫、水洗褪色的牛仔裤,再配上一头大波浪卷发,曾经流行的“港风”装扮便诞生了,并在一些社交平台上依然能够吸引大批粉丝。还有不少人被“Vintage Clothes”(古着)所深深吸引,通过穿着具有年代感的奶奶裙,佩戴荧光色腰包、经典格纹围巾等,来彰显极具个人标签的风格特色。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生活在高压、快节奏的都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往诗人笔下的慢节奏,追求返璞归真、极简纯粹的生活方式。
二
有人说,怀旧的本质,就是对记忆当中一些美好事物和行为的怀念。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基础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开始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满足。对美好记忆的感念,契合了当下部分网友的情感和心理需求。
比如,品味沉淀时光。千百年来,无数时尚潮流兴起又消弭,能够保留至今的,大都经历了时间的检验。怀旧歌曲、复古服饰和经典作品等具有年代感的物品,都承载着过去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印记和文化特征,历久而弥新,成为映照一个时代的经典。
大家热衷于怀旧,并不仅仅只是单纯地喜欢老物件,更是享受这个过程中细细咂摸品味老物件所承载的魅力,感受时光沉淀、永不过时的经典之美。
又如,彰显个性态度。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曾提出,当人们发现自己与社会中的其他人一致时,便会采用一种新时尚来维持与他人之间的距离,这种做法能让他们产生“与众不同”的心理,从而达到彰显个性的目的。
尤其对于比较追求个性的年轻一代而言,对过去的元素、物件和风格的重新演绎和运用,正是他们突出自我、展现独立的表达方式之一。就像在很多中古相机圈的“发烧友”心中,拍出极具氛围感的胶片相片所带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不足为外人道也”。
还比如,寻找释放出口。一部分网友想要摒弃在快节奏生活当中的浮躁与不安,于是一边紧跟当下,一边怀念往昔,为焦虑找到出口,合理释放压力。在他们眼中,怀旧不仅仅是重温美好,这些慢悠悠的老物件就像是一帖“安慰剂”,静静地流淌着时光,让自己找到一些慰藉和寄托。
三
当怀旧风“碰撞”新消费,对商家而言,这个风口也正是一波巨大的商机。热度之下,该如何以正确的姿势乘“风”而起?笔者认为,有这几点值得深思。
挖故事而不挖复制品。对于商家来说,一方面要防止因为过度追求传统的风格而陷入照搬照抄的困境,产生“只要拿来主义就是万事大吉”的刻板认知;另一方面,也不应借着怀旧的名义,去做“新瓶装旧酒”“热锅炒冷饭”的生意,用毫无创意的复制品糊弄消费者。
老物旧象之所以诱人,除去“你永远可以相信老祖宗的审美”外,更重要的是它们见证了岁月变迁,承载了浮浮沉沉的故事。不能浮于面上,而应当瞄准能让消费者心动的点,沉下心挖掘背后的故事,用新形式讲好老故事,引发共鸣、产生共情。
做融合而不做叠加。怀旧不是简单地复刻或模仿历史,更不是粗暴地将传统元素和现代元素“物理叠加堆砌”到同一个载体上,而应该恰到好处地进行“化学融合”,产生“化学反应”,用旧时光里延续下来的风尚,与时代相结合,创造出全新的“物种”和表现形式。
就像凭借电视剧《狂飙》而广为人知的“旧厂街市场”取景地——广东江门长堤历史文化街区,它之所以享有“天然影棚”的美誉、受到各大影视组的青睐,就是因为既保留了数千幢老建筑,又将新业态融合进了当代都市的烟火气,不同年代的文化元素在这里兼容并蓄,碰撞出“不一样的花火”。
关注人而不止于物。文化潮流是反映社会的一面镜子。应当透过怀旧风潮兴起的表象,关注消费者群体深层的心理变化和需求导向。比如,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和靠近,对传统艺术形式在当代表达的积极探索,对塑造自我的价值追求,等等。披着怀旧的外衣,而不了解内核,就不可能永远赢得市场。只有不断地靠近消费者、走进消费者,才能够在怀旧消费潮当中“飞起来”。
随着更多元素的加持、更多表现形式的呈现,愈吹愈劲的怀旧之风还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代表性的风格,产生更大的辐射力。很多人都有怀旧情结。在笔者看来,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回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想要复刻的场景。但怀旧不是一味沉湎于过去,而是让生活的经验、感悟与未来之路相伴,边怀旧、边治愈、边成长。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