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辛弃疾与杭州的“三会三别”

字体:
—2024—
04/04
14:43:27
2024-04-04 14:43:27 来源:浙江宣传

  辛弃疾在南宋历史上的高光时刻,可谓惊艳。

  1162年,作为北方起义军的将领,辛弃疾带领一支50人的队伍,于万军之中擒拿了叛军首领张安国,奔袭千里,“献俘行在”(“行在”,即旧时帝王巡幸所居之地,这里指的是临安,即今杭州)。这一幕,连皇帝都为之“三叹”。

  这一年,辛弃疾23岁,这也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来到杭州。其实,辛弃疾的一生中曾多次到杭州,而其中有三次,对他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

  辛弃疾 图源:“杭州杂志”微信公众号

  一

  辛弃疾出生时,北宋王朝已经覆灭十三载。虽然没有经历过“靖康之变”的耻辱,但在祖父教导之下,辛弃疾心中始终有一颗恢复故国的种子。

  除了儒家书籍之外,青年辛弃疾的另外一个爱好就是“谈兵”,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少年握槊,气凭陵,酒圣诗豪馀事”。活脱脱一个儒侠的形象。

  1161年,趁着金兵南下失败之际,辛弃疾拉起了一支2000多人的起义军,后来归附于一名叫耿京的起义军首领。因此,率兵打仗对他来说是常事。

  第二年,为了应对金兵围剿,起义军决定归附南宋,并派辛弃疾等人南下觐见皇帝。就在一切顺利谈好回程的路上,辛弃疾得知,起义军一将领张安国叛变,杀害耿京后投敌。

  之后,便是辛弃疾万军之中擒敌的传奇故事了:“齐虏巧负国,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毚兔,束马衔枚,间关西奏淮,至通昼夜不粒食。”

  但谁也没料到,这一段经历,竟然是他人生中唯一的抗金壮举。正如陆游无数次“铁马冰河入梦来”,辛弃疾也只能“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南归之后,因为“归正人”的身份,辛弃疾并没有受到重用,只是被授予了闲散文职。“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闲中生愁,辛弃疾在花开花落之间怀念故园,识尽了愁滋味。

  闲愁虽然不可避免,但对于有着远大志向的人来说,愁归愁,可不能就此消沉下去。

  1165年,辛弃疾将自己关于抗金大业的思考,写成了一篇文章上奏朝廷,这便是著名的《美芹十论》。

  文章分为审势、察情、观衅、自治、守淮、屯田、致勇、防微、久任、详战十个部分,分析金国的形势,详解用兵的战略战术和用将用人,显示了辛弃疾在政治、军事上的胆识和谋略。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促使南宋朝廷对辛弃疾重新认识,也为他第二次来到杭州埋下了伏笔。

  辛弃疾存世书法《去国帖》 图源:北京故宫博物院

  二

  1170年,31岁的辛弃疾任满被召回杭州。除了述职之外,他还向宋孝宗面陈了抗金的方略。

  此次被召见之后,辛弃疾任司农寺主簿,留在了杭州。这是他人生中在杭州待得最长的一次,前后有一年多的时间。政事之外,辛弃疾终于有机会好好欣赏杭州的美景了,西湖、冷泉亭、望湖楼,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元夕节那天,以豪放著称的辛弃疾,给后人留下了一首情感细腻的词——《青玉案·元夕》。这首词,很多读者都很熟悉——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满城的热闹之中,辛弃疾独身其外,在人潮里注视着这一切,至今读来仍让人深感他的孤独。在辛弃疾心中,抗金大业未成,江南再好,他也只是这里的客人。

  尤其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这句,不同的人读来,况味各有不同。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这一句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最高境界。

  1172年,在离开杭州去滁州之前,辛弃疾写了一篇《九议》,再次详细分析了抗金的形势和策略,提出要“为祖宗,为社稷,为生民”坚定恢复故国之志。可惜的是,《九议》没有迎来辛弃疾想要的反响。

  接下来的9年,是辛弃疾仕途上的高光时期。辛弃疾辗转于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等地,作为一方大员,兴水利、赈灾民、办学堂。但这些并不是辛弃疾内心真正想要的。

  1176年,已经37岁的辛弃疾登上江西赣州的郁孤台,将心中苦闷化成了文字:“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不过,在后头等着他的是更大的打击。42岁那年,辛弃疾被弹劾罢官。在接下来的长达10年的壮年时光,他只能隐居在山水之间,留下了求田问舍的“稼轩”之名。

  通往辛弃疾墓的一段小路 图源:“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众号

  三

  1204年,65岁的辛弃疾最后一次来到杭州。从青年到暮年,辛弃疾终于等来人生中最后一次抗金的机会。

  这次来杭州之前,他在绍兴为官。得知朝廷北伐需要他,辛弃疾与同样壮怀激烈的陆游告别,以十分的热情投入其中。

  此时的辛弃疾已经属于元老级别的人物了。见过皇帝之后,他被派往镇江任知府,那里是抗金的前线。

  镇江对于辛弃疾来说,已是熟得不能再熟了。特别是北固亭,辛弃疾曾数次登临,北望故园,感叹于南渡后的诸多不顺。“千古兴亡多少事”,北固亭上,辛弃疾写下了两首怀古的词,其中一首最后写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此时此刻,辛弃疾可能想起了青年时的“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金戈铁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廖君琳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