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再会于兰亭

字体:
—2024—
04/11
09:43:08
2024-04-11 09:43:08 来源:浙江宣传

  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日丽风和,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0余位名士列坐曲水之畔,“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雅集“修禊”。酒杯随流而至,诸士临流赋诗,各抒怀抱。那日的王羲之快然自足,那日的兰亭诗酒横溢,中国书法史上的巅峰之作——《兰亭集序》应运而生。

  千百年来,兰亭这个“书法圣地”令无数文人墨客魂牵梦萦。及至今日,又是农历三月初三,众多海内外书法名家齐聚绍兴,共襄兰亭书法节,这大概是当年王羲之等名士们都难以想到的。这个连续举办了40年的节日,见证了浙江人对书法的热爱。

  

  浙里的墨韵书迹,镌刻在基因里,也记录在名人佳作里。数千年延绵不断的中华文明以书器彰显,如诗如画的江南山水也被书写者赋予了更多人文意味。

  在中国书法史上,几乎在每一种字体形态演变的节点上,浙江都能及时“卡位”。

  良渚文化器物上的刻画符号,可视为那个时期的“原始文字”;2500年前,越国鸟虫书广泛出现在青铜器和印纹陶上,越王勾践剑和岣嵝碑铭文,更是开启了将书法作为装饰的先河,挖掘了文字在实用功能之外的美学价值;秦始皇巡游江南时,又在会稽刻石留下精致的小篆书法;到了汉代,台州临海的建筑用砖上会烧制行草书略带隶意的铭文,将书法的实用性与艺术性进行了充分结合和表达。

  代不乏人的书法名家和他们的不朽作品,以及将时代趣尚、地域特色、个人风格尽诉笔端的文人墨客,更成为浙江雅韵深厚最好的明证之一。

  无论是终老于此的“书圣”王羲之,还是诞生于此的虞世南、徐渭、赵孟頫、吴昌硕,或是宦游停留过此地的颜真卿、苏轼、米芾等都各有千秋,为我们留下《湖州帖》《六体千字文》《苕溪诗帖》《次辩才韵诗帖》等书法神作。

  浙江各地也广泛流传着精彩的书法故事。像王羲之将门前池塘写成“墨池”的故事就家喻户晓,绍兴西街戒珠寺畔的墨池,相传就是他清洗笔砚之处;而曾住在吴兴永欣寺的智永和尚数十年如一日地苦练,使用过的秃笔装满整整十来瓮,后来他将这些破笔头掩埋,遂成为“退笔冢”之由来;还有诸暨的杨维桢,他曾在其父督促下,在铁崖山麓的一座小楼里苦读五年不下楼,横涂斜抹、信马由缰,创出独具个性的“铁崖体”。

  这些巨匠大师的才识、志趣、性情都因书法留痕,甚为后人所津津乐道,同时也深深影响着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兴趣选择、价值取向,不断去谱写浙江书法的璀璨新篇。

  二

  浙江之地,书家群集、书法流芳。浙江人钟爱书法之基因究竟从何而来?恰如钱穆先生所言,“各地文化精神之不同,穷其根源,最先还是由于自然环境之区别,而影响其生活方式,再由生活方式影响到文化精神”。

  浙江山水之美,乃古来共谈。就在这山水之间,人文得以荟萃,文学得以繁盛。

  书法浙江,犹如一幅长长的画卷,既有山的雄峻,又有水的柔和;既有书法大家的气息,又有秀丽江南的诗意。这画卷中,有王羲之的飘逸、米芾的苍劲,也有苏轼的洒脱、赵孟頫的遒丽。书法浙江,也留在一首首诗词中,有白居易的清新、苏轼的旷达,也有李清照的柔情、陆游的激昂。

  诗画江南也滋养孕育出了许许多多各领风骚的书法大家。元代赵孟頫,怀乡之情浓烈,年四十八,再书《吴兴赋》以赞美故乡之山水,笔力遒劲、形神兼备,成为一时之冠;明代徐渭,艺术独步,其草书之作,笔走龙蛇、放肆张狂、气势磅礴,如江河翻涌,表现出深沉激荡之情感,令人叹为观止;清代赵之谦,书艺精湛,擅长将篆、隶、楷、行等书法熔于一炉,相映成趣。

  浙江书法之兴盛,不仅源于秀美山水和深厚底蕴,亦与当地重视书法教育及学术研究的传统密不可分。

  早在唐代,富阳孙过庭就撰写了书法理论文章——《书谱》,论述书法艺术理论。南宋时期,浙江已经成为全国美术活动中心,书艺繁荣、群贤毕至。到明代,江南书院如雨后春笋,书法在浙江迎来又一高峰。

  近代以来,西泠印社、国立艺术学院等学术团体应运而生,引领杭州再次成为全国书法美术创作和教育中心之一。上世纪六十年代,浙江美术学院试办书法篆刻专业。丽水龙渊印社、绍兴兰亭书会等一批民间书法社团纷纷涌现,也共同推动了浙江书法的繁荣发展。

  

  世之异味,众所好殊。肉之香,酒之醇,各得其所。对于书法,同样如此。于有些人而言,书法犹如呼吸,不可或缺;但也有人视书法为无用。如何让更多人对书法产生热情,进而转化为切实的知识水平和审美素养,从而进一步传承发扬书法文化?笔者认为,具体可以从三方面着手。

  以空间场景之新,弘扬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热方兴未艾,近来文博场馆成为年轻人寻觅文化气息的雅聚之地,可进一步探索打造书法展馆,创新场景、推陈出新,汇聚“顶流”作品,让原本严肃古板的场馆变得生动有趣,增强吸引力。

  如去年中国美术学院举办的“宋韵今辉”艺术特展,其中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赵孟頫的《吴兴赋》就成为最大引流点之一,曲直有度、神采飞扬的墨迹吸粉无数;又如徐渭艺术馆在2021年开放后热度一直未减,掀角筑屋、乌片如墨,历史情境中的现代艺术极为“出片”,让游客在深度体验中感悟博大璀璨的中国书法文化。

  以文化突围之道,主动拥抱流量。在流量时代,找准受众的兴趣点和需求点是关键,可主动借社交媒体之船“出海”,让书法文化重新成为潮流符号。

  40年前,兰亭书法节也只是国内书法界人士交流切磋的一场聚会,如今借助社交媒体的流量,这项活动实现“出圈”,成为涵盖10余个国家,集学术研讨、书法展览等众多内容于一体的国际性活动。这一过程中,书法节也从短短几天延伸到数月,逐渐从小众的雅好变成全民的爱好。

  同时,对民间高手也要注重正向宣推。如绍兴兰亭景区保安许一飞就是励志的典范之一,在“书法圣地”勤学苦练40年,他三度荣获书法最高奖“兰亭奖”,成为“扫地僧”式的书法高手,激励着更多人走进书法世界。

  以星火燎原之势,照亮岁月长河。学习书法从娃娃抓起,方能让书法的种子在祖国大地生根发芽。如绍兴柯桥的中小学校,自2004年起就让书法课成为了孩子们的日常课程,当地还编写了浙江第一本书法地方教材。绍兴文理学院则开设兰亭书法艺术学院,积极促成国家本科专业目录中首次增设“书法学”。

  书法在浙江的大地上,已开出了一朵朵鲜艳的花。一百多个村被授予“浙江书法村”的称号,“白天握锄,夜晚墨舞”已然成为浙江很多农村地区的一道亮丽风景。唯有真的喜欢,才能在书写中找到乐趣,从而在这片土地上世代传衍、历久弥新。

  古韵悠悠,翰墨飘香。书法,从浙江大地汲取滋养;浙江,也因书法而更具神韵。当千年书法文化从“爆热”走向“长热”,我们从中看到的,不仅是时尚的“轮回”,更是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复兴、不断生长的壮阔图景。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蒋旭辉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