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中国见顶了吗

字体:
—2024—
04/16
14:51:57
2024-04-16 14:51:57 来源:浙江宣传

  “中国发展见顶了”,这是近年来美西方国家精心炮制出的一种新论调。比如,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就曾用封面大标题突出“中国崛起已经见顶”的论调。

  更早前,美国学者哈尔·布兰和迈克尔·贝克利在《外交事务》等刊物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崛起的终结——北京已无时间重塑世界”等文章,提出“中国相对实力已经见顶”“中国衰退已开始”之类的观点。

  在一些西方政客和学者看来,中国经济已经失去了势不可挡的增长势头,放缓的趋势正是一种国力见顶的征兆。

  事实上,这并不是中国第一次被唱衰。那么,为什么一些美西方国家这个时候又要鼓吹所谓“中国见顶论”?“中国见顶论”者低估了什么?我们又该如何看待?

  

  众所周知,美西方国家的一些智库学者、政治人物和媒体热衷于“组团”造谣,抹黑唱衰中国。像为人所熟知的“中国崩溃论”,在过去数十年中可以说是花样翻新、屡屡出现。有学者研究指出,仅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崩溃论”就至少喧嚣过五波。像东欧剧变后的“中国政治崩溃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中国经济崩溃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中国社会崩溃论”,还有2015年的“中国金融崩溃论”,以及这次的“中国见顶论”。

  除了“中国崩溃论”外,还有与“中国崛起”伴生而来的“中国威胁论”,以及针对中国对外援助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新殖民主义论”“债务陷阱论”等。可以说,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个阶段,都会遭遇一些美西方国家“洪水猛兽”般的阴谋论调。

  因此,所谓“中国见顶论”,看上去好像是个新玩意,但骨子里和之前形形色色的“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等论调的本质如出一辙,无非是“新瓶装旧酒”,换了个“马甲”而已。

  尽管一波又一波的“中国崩溃论”无一例外地屡屡落空,反复被中国实践所“打脸”、证伪,但只要一有机会,“中国崩溃论”就会沉渣泛起,试图搅动“滔天浊浪”。

  美西方国家装腔作势地指手画脚,热衷讨论和宣扬这些阴谋论调,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固有的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作祟。它们不愿意也不相信中国可以以区别于西方的发展道路实现繁荣与发展、应对危机和挑战,而是希望中国发展就此停滞,甚至幻想中国像苏联一样分崩离析。

  当然,这些奇谈怪论也是美西方国家长期以来认知战和舆论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妄想以“崩溃论”动摇世界对中国发展的信心,还是试图以“威胁论”挑起其他国家对中国的紧张和对立情绪,抑或是妄图以“见顶论”削弱国内外对中国未来形势的预期,根本目的都是为了阻碍中国的发展,维持其霸主地位。

  

  美西方的舆论认知战非常讲究战略方法,像每一次抛出“中国崩溃论”的时间节点都与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改革进入攻坚深水区相契合,再加上一些美西方专家学者的背书,因此具有一定的煽动性和迷惑性。这次的“中国见顶论”也不例外。对此,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从国际比较来看,如何保持高速增长是个普遍难题。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一直以高增速著称,被称为“中国奇迹”。在一些研究者看来,这一过程尽管波澜壮阔,但并非独一无二。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还有阿根廷、巴西等南美国家都曾经历类似的经济“起飞”。

  然而,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开始停滞,遭遇了漫长的大衰退,经历了“失落的30年”;不少南美国家虽早早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在之后的数十年中深陷贫富分化、经济发展低迷的“中等收入陷阱”;一些新兴经济体则遭遇了金融危机中的经济崩盘,一度出现严重倒退。

  从经济腾飞到平稳发展,再到能成功跻身世界主要经济体,这一过程并不容易,硬着陆的风险不小。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绝对增速有所下降符合经济规律和国际经验,这不能成为“经济见顶”的证据。但如果想要避开前人走过的这一个个“陷阱”,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

  从国内形势来看,我们现阶段发展的确面临着一些现实困难和风险。像“中国见顶论”中涉及到的人口年龄结构、失业率的问题等,确实是我们想要实现长期稳定发展而要必须有效解决的事项。此外,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也都客观存在。

  当然,中国经济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以“质量第一”为价值导向,必然要经历结构调整的“换挡期”、转型升级的“阵痛期”。在此过程中,数量增长上有所放缓是正常的,面临的一些问题是短期的,也是能够被解决的。

  “中国见顶论”无疑是个伪命题。不过,我们不能因为否定“中国见顶论”就完全忽视可能存在的风险,不能骄傲自满、盲目乐观;与此同时,中国的发展当然不可能被骂倒,我们对自己的发展成就和发展现状也不应垂头丧气、悲观失意。

  

  不久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集体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时说,中国的发展历经各种困难挑战才走到今天,过去没有因为“中国崩溃论”而崩溃,现在也不会因为“中国见顶论”而见顶。

  看待中国经济的现状,固然要看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但更要把握好三个主要方面,这正是“中国见顶论”者所低估的重要因素,也正是我们进一步发展的底气所在。

  增长的潜力。尽管从体量上来看,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还处于产业升级和后发追赶阶段,仍有广阔的增长空间和发展潜力。

  尤其是超大的规模经济、完备的产业配套能力、齐全的制造业门类、全球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以及庞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队伍,让我们能够紧跟发展潮流,快速切入最新赛道,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并逐渐形成领跑优势。

  制度的韧性。中国经济有一个规律,就是每次遭遇不利冲击后总能快速恢复增长或者超越原本的增长速度。有人将这一特征形象概括为“韧性”。像2020年疫情发生后,中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长就转负为正,当年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其实经济的韧性根本在于制度的韧性,正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才让我们在风险挑战面前有足够的承受能力。特别是面临各种不期而至的考验时能够迅速响应、积极调控,顶住各方压力,并在经历波动后企稳回升。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地缘政治波动加剧,“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层出叠见,制度韧性让我们有底气应对各种风高浪急的挑战。

  发展的周期。经济发展有规律,也有周期。“繁荣”与“衰退”、“萧条”与“复苏”交替运行、周而复始。前一段时间,世界银行发布《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将连续第三年放缓,而2020年到2024年将创下近30年来最疲软的5年增长表现。每个人根据切身体会也不难发现,当前世界经济呈现收缩状态。

  在普遍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绝对增速有所放缓完全可以理解,况且我们仍保持着“风景这边独好”的相对增长。

  纵观中国的发展,困难和挑战比现在多得多的时候有,外部冲击和围堵比现在大得多的时候有,经济数据和个体感受比现在差得多的时候也有,但无一不是披荆斩棘、爬坡过坎才走到今天。面对美西方炮制出来的这枚舆论弹药,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警惕、坚定信心、毫不动摇。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黄泽杭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