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国际长跑节——北京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近10万人报名、2万人起跑的大型赛事点燃了人们的春日热情。再往前,2024金华马拉松顺利举办,共有来自全球的15000名选手参赛。
近年来,各大城市与马拉松持续联动,用“跑马”建立起与市民的深度链接,让人们沉浸式地感知城市“跳动的脉搏”。《2023中国路跑赛事蓝皮书》显示,2023年全国共举办800人以上规模路跑赛事699场,总参赛规模达605.19万人次。据不完全统计,本周日全国就有50多场马拉松开赛。
不禁思考,马拉松究竟有什么魅力?背后有什么隐忧?城市与赛事如何双向而行?
一
过去,马拉松是专业运动员才敢碰的“魔鬼项目”。1998年,北京马拉松在国内首次增设“半马”和“迷你马”项目,允许业余选手参赛,给了普通人“跳一跳、够得着”的希望。此后,跑步爱好者越来越多,中国的马拉松赛事“渐入佳境”。这么多人为何如此钟情“跑马”?
拥抱健康的生活追求。现如今,很多人囿于格子间和办公室,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琐事多、节奏快,“动”起来便成为缓解工作压力的方式之一。在众多运动项目中,跑步的门槛相对较低,穿上跑鞋、迈开双腿,绝大多数人都能说跑就跑。同时,近年来多地开展公共健身空间提质增量行动,一批公园、广场、绿道走廊串珠成链、编织成网,为人们提供了更多“举步即达”的好去处,跑步空间变大了。
突破自我的心理期待。“跑马”之所以让人“上头”,原因之一是它能带来一种“通关升级”的爽感。起初,人们可能出于多样的原因开始跑步,从10分钟到20分钟,慢慢的,就像开盲盒一样,突然有一天开到了“隐藏款”——居然能跑40分钟、1个多小时。在流水线般的匆忙日常之外,这份由通关带来的“喜出望外”,会成功吸引人们挑战“下一关”。
“解锁”城市的多元体验。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赛事“剧本”,参赛者在用脚步丈量马路,体悟城市文化。“奔跑的你,美如西子”的杭州女马有着西子湖畔的“全国最美赛道”;“樱花季,越江湖”的武汉马拉松奉上了一场“文旅+体育”的盛宴;重庆“火锅马”让人食欲大开。可以说,每场马拉松都是“独一份”的城市大片,参赛也就成了CityRun的别致之选。
归根结底,马拉松能“火”,靠的是每一个跑步爱好者的满腔热情,以及每一座城市的热烈回应。
二
一场优质的马拉松,确实能带给跑者别样的体验,也能够带来城市的出圈出彩。但井喷式的发展背后,是不少赛事经营管理混乱、医疗配套不足、服务保障不到位等问题,由此引发的隐忧不容忽视。
潜藏安全风险。据统计,马拉松比赛中猝死发生率为0.6/10万-1.9/10万。虽然马拉松不是一项高死亡率的运动项目,但它的专业性较强,对跑者的体力、耐力要求比较高。在紧张的比赛中,肌肉痉挛、腹痛、扭伤、虚脱、晕倒等情况是很常见的,处理不当或不及时,会有很大风险,不利天气甚至还会导致突发情况。
比如,某马拉松活动在不利路段遇到了极端天气,导致21人丧生,成为跑圈惨剧。如若赛事准备没有“万全之策”,那么就极易“一失万无”。
影响办赛质量。面对马拉松这块诱人“蛋糕”,资本蜂拥而至。有的地方仓促上马、盲目跟风,不注重品牌打造,甚至默许资本以敛财为目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重“流量”而轻质量。但其实,利益短视并非明智之选,哪家赛事组织更“丝滑流畅”,谁家沿线有“最强补给”,谁才是抠细节的最佳赛事,人们心中都有杆秤。
比如广州国际马拉松,深耕10多年成为金牌赛事,2023年有超14万人报名、两三成的低中签率,充分说明了跑者们“心水”的是什么。而那些路线不明、秩序混乱、保障缺失的赛事,正一点一点失去竞争力。
损害体育精神。正如球迷们对“踢假球”和消极应赛的深恶痛绝,成绩如果“掺了水”,“黑马”如果被外力干预,就会伤了人们对体育精神的崇敬。比如有的马拉松在终点“递旗”,扰乱冲刺节奏;也有的比赛,在终点突兀杀出工作车辆挡路,导致选手被迫绕行,以微弱劣势痛失名次;更有甚者,以赞助商的“铁腕”插手比赛,“戏精”上演,让赚钱成了头等大事。
三
如果隐忧变“长忧”,隐疾就会变顽疾。要让马拉松活动四季长春,需谨记三句话。
跑马的终点是安全回家。大自然是神秘的,更是变幻莫测的,无论是参与者还是组织者,都来不得半点侥幸和大意。一场赛事的出彩可能不取决于安全,但如果没了安全,赛事绝对谈不上成功。关键的关键,是让跑者开开心心地来,安安全全地完赛。
报名门槛的设定、AED的配备、急救跑者和医疗组的入驻,以及“欢乐跑”、亲子跑、迷你跑等“重在参与”的赛程设置,都是充分的安全保障。用心守护每一位跑者的人身安全,应该是每一场马拉松的“基本操作”。
贴心服务是动人的“参赛包”。办赛是要让城市获得长效收益,但落脚点在于群众得实惠。许多参赛者并非为了拼成绩,而是为了体验感,那么对于品牌方和主办方来说,就要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中答题,拿出“多想一步”的服务举措来提升赛事体验,让跑友们今年跑过、明年还想来。
提前发出的短信温馨提醒、凭号码布免费乘地铁、酒店提供延迟退房服务、“城市大脑”分时段精准预报天气,还有拉伸按摩、跟拍等等小细节,都能温暖跑者的心。
差异化竞争是管用的“王牌”。光模仿就做不到超越,跟风就不能实现长红,引导更多新的创意、新的玩法加入马拉松,为赛场内外添活力、增趣味,才能增加赛事吸引力,展现一座城的独特魅力。
有的赛场上出现了“非遗”展示、乐队演奏、歌舞表演,有的地方为马拉松配套了美食节、音乐节等活动,还有的“卷”起了“宠粉大礼包”。无锡“樱花跑”风景亮眼,成都双遗马拉松把青城山、都江堰、熊猫谷等世界级核心景点全都“装”进了赛道......各地赛事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无论是跑马的人,还是办马的城,都要尊重、敬畏体育精神,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测算好适合自己的“配速”,才能在这条赛道上收获最美丽的风景。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