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看、边吃,边逛、边买,难得一见的文化爆款变得近在咫尺、唾手可得,天南海北的特色美食带来“味蕾狂欢”……
这几天,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深圳文博会”)火热开展,海内外超12万件文化产品汇聚深圳,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这里展示、交易,现场观众络绎不绝。
其中,浙江展区成为一大热门打卡点,“良渚文化”“大运河文化”“吴越文化”等文化元素频频吸睛,现场演绎的一曲越剧《梁祝》选段更是登上热搜。
深圳文博会,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作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风向标,深圳文博会20年“长红”的秘诀是什么?
一
在一些身处现场的网友眼里,本届深圳文博会堪称“宝藏”盛会。8大展馆、16万平方米的展陈空间里,处处充满惊喜。
想不到的“奇妙之旅”。品尝一口“隔着屏幕都能闻到香味”的天水麻辣烫,欣赏一番《我的阿勒泰》里的壮美风光,再“穿越”到《庆余年第二季》中找找剧情最新线索,“同框”的还有悠扬的青春越剧……在这里,观众可一站式与各文旅“顶流”来一场“奇妙相遇”。
扬起帆的“国潮出新”。近年来,马面裙、簪花等国货潮品纷纷“出圈”,令很多人感慨“国潮崛起正当时”。今年的深圳文博会也上演着“国潮”浪漫,比如浙江展区的非遗文创板块,展示了仙居花灯、马面裙、灯彩等,将非遗与现代创意设计巧妙结合,让传统文化潮起来,带给人们新体验。
有意思的“花式跨界”。“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贸易”……深圳文博会不断延展出“文化+”的更多可能性。比如在浙江馆的序厅舞台上,经典越剧、婺剧、舞蹈的现场表演与巨幅“光影丹青·水韵江南”LED画卷交相辉映,让人身临其境,仿佛跨越了数千年,将诗画江南尽收眼底;安徽馆则以“时空徽影3D奇幻空间”等产品带领观众在满满科技感中沉浸式感受当地的文化风情。
国际化的“百花齐放”。深圳文博会参会国家和地区已从首届的10个增加到了现如今的108个,今年还首次设立“国家文化贸易展”,推动中外文化“有来有往”。像网文、网剧和网游,也是本届展会的一大亮点,这“新三样”一举亮出了中国“文化出海”的新势力。
二
2004年,带着“创新”的基因,首届深圳文博会“出道”,成为年度“全国十大文化事件”。20年来,这一品牌拔节生长,不仅展会规模和效益持续扩大,国际化程度也持续提升。从去年起,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同期举办,更为深圳文博会带来了新的价值加持。
近年来,随着“文博热”持续升温,文博类展会层出不穷,“打开方式”各种各样。但放眼全国,具有相当影响力、服务力、品牌力的文博类展会并不是很多,部分展会还出现了一些问题,碰到了发展瓶颈。
比如一哄而上、昙花一现。在文化产业热潮下,文博展会项目从“星星之火”变为“燎原之势”,但不免出现了同质化问题。如果展会规模较大,知名企业可能会出现“撞档期”“炒冷饭”等情况;而小规模展会重复办,自然也就缺少了吸睛力,容易造成客户分流、订单不够的尴尬。
比如自娱自乐、鲜有成效。少数展会盲目追求大而全,表面华丽内在却较为空乏,难以产生实效;有的则存在着专业化水平不够的问题,在招商、布展、宣传等方面缺乏竞争力;还有部分展会只有本地企业“唱戏”,无法获得更大范围的影响力,最终沦为“自娱自乐”。
比如商气过浓、文气不足。当前,部分文博类展会还存在参展企业缺乏代表性、内涵不足等问题,有的植入房地产等非文化产业项目,有的展会带来的文化产品以玉器、首饰等消费品为主,意在零售交易而非宣传文化,一定程度上也消解了文博类展会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三
那么,文博类展会如何才能“长红”?深圳文博会或许能带来一些启示。笔者认为,这其中有三个关键词值得思考。
“文化”,始终是核心竞争力。文博文博,“文”字当先。深圳文博会之所以能够20年“长红”,离不开其文化包容性、文化自觉性。比如围绕版权交易、创意设计、非遗产业化等,深圳文博会促成包含多项国家专利、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文化精品在展会上首发,以专业性提升展会的文化韵味和实力。一些地方举办文博会,想要提升展会文化竞争力,在招展时可加大文化产业核心层企业、机构的比例,让文博会更具文化气息。
“交易”,才是展会“硬实力”。有人说,让参展商“有赚头”,让观众“有看头”,是展会的应有之义。交易就是号召力,能够帮助拿到订单、满足需求的展会,才能让客商纷至沓来。此言不虚。如果一个文博会只展示不交易,则缺乏持久的生命力;当然,如果没有精品展示,商品交易也会缺乏吸引力。
在深圳文博会上,书法绘画、数字艺术等各种品类的文化产品等都能够实现“博览+交易”。像今年展会期间,还推出文化产业招商会、文博会礼物甄选大赛、文化投融资项目推介路演等,增强“带货能力”,促进实质性交易,壮大文博会的生命力。
“互鉴”,打开更多新可能。都说文化是最好的国际传播产品。早在2008年,深圳文博会便设立了“国际文化馆”,一方面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另一方面推动“买全球”“卖全球”。今年更吸引俄罗斯美术家协会等多个国际品牌展览机构参展,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也携特色图书亮相。
深耕国内,深圳文博会也为文化产业交流发展搭建起了平台。比如其打造的“中西部地区特色文化产业走廊”,在上一届展会上吸引上海、四川、深圳等与新疆14个地(州、市)组团参展,现场就拿下89亿元订单。
20岁青春正当时,深圳文博会依旧生机勃发,“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精彩故事还在续写。我们期待更多高质量的文博类展会落地生根、枝繁叶茂,在百花齐放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中各领风骚。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