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炫富短视频错在哪

字体:
—2024—
06/12
09:56:47
2024-06-12 09:56:47 来源:浙江宣传

  近段时间,多名炫富网红被封号、禁言一事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人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分享他们的高品质生活,本身无可厚非。但如果网红以剧本演绎的方式以假乱真,念的却是收割流量的生意经,这就不是分享生活那么简单了,而是在持续不断地生产传播一种畸形价值观,将给整个社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尤其青少年群体很容易信以为真、被剧本带偏。

  那么,炫富短视频给年轻一代带来了哪些伤害?拜金现象何以在社交平台大面积收割流量?又该如何治理这一乱象?

  一

  “13岁外出打工,9年从月入几千到现在年入百万”“曾经月薪3000,创业1年后月入百万”“20岁喜提劳斯莱斯,不靠父母,不靠朋友,全靠自己打拼”……社交平台上诸如此类的炫富短视频成为流量收割利器。

  这类短视频对年轻一代的成长极为不利,它试图告诉人们,简简单单、轻轻松松就可以“抵达人生巅峰”,甚至让一部分人在“被贫穷限制了想象”的对比冲击下心理失衡。

  比如,编织“白日梦”,诱导青少年崇尚拜金生活。一些网红按照剧本大秀“豪华日常”“精致生活”,一边吸粉一边带货,获利的同时宣扬“金钱至上”的价值观,错误地引导年轻一代把一夜暴富、赚快钱等作为成功的标准。像近两年,“40人团一间外滩景观房”“60人团一辆法拉利”等爆料不断刷屏网络。“拼单名媛”“拼单名士”表面风光靓丽,背后实则是一条“装富”产业链。青少年群体没有经济能力或经济能力有限,一旦信了这虚幻的“富有梦”,可能就会选择用网贷等方式来填充被膨胀的物质欲望。

  比如,炮制“泼天富贵”,传播畸形价值观。对网红暴富的炒作,极易引起未成年人模仿,传导出“学习不如当网红,高考不如去整容”的病态价值观。几年前,有媒体曾发过一组调查数据,54%的“95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是网络主播和网红。

  再如,挑起对立,造成“穷即原罪,富即正义”的认知扭曲。除了侵蚀年轻一代财富观和事业观之外,炫富短视频的危害还在于毒害他们的思维逻辑起点和是非价值判断。有小学生开通网络直播,一边炫耀父母为她在国外买的首饰包包,一边嘲讽“穷人都买不起”;也有10岁孩子埋怨父母没钱,有同学用高档手机,自己只有电话手表,产生对原生家庭的怨怼心理。无论是对他人的鄙夷还是对自己的轻视,本质上都是以“穷即原罪”来看待世界,认知上产生了偏差。而“富即正义”的错误认知则相对更普遍。被刻意渲染夸大的贫富差距感,很有可能让普通人变得妄自菲薄,甚至加剧社会焦虑、挑起对立。

  二

  拜金现象在一些社交平台大行其道,是因为某些博主利欲熏心,还是网友们审美猎奇?究其根源,炫富短视频之所以能够收割一波波流量,其背后有多种因素。

  一方面,少数处于“精神贫困”的群体容易被收割。对于炫富短视频,有的人只是出于好奇“看个乐呵”,而有一部分人则信以为真,被所谓的“富人生活”所吸引,甚至开始崇拜。很显然,后者就是真正被收割的对象。

  虚幻的“爽文剧本”为这部分人提供了情绪价值,虚拟空间所炮制出来的纸醉金迷、肆意挥霍等幻象,恰好为一些人提供了暂时逃避现实的“乐园”。这类短视频所制造出来的“奶嘴乐”,让人们在即时“爽感”中丧失对现实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一个人如果脑袋空空、人云亦云,错误思想也就趁机钻到他的头脑里“跑马圈地”,进而导致行为被误导。

  另一方面,少数MCN机构的“策划操盘”和社交平台的“推波助澜”。网络平台上集聚了一批年轻用户,他们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较易受到不良价值观念的诱惑。基于对平台算法、用户心理等进行分析研究,少数MCN机构目标直指年轻群体,策划剧本、包装网红、圈粉用户,最终通过直播卖货等方式获利。

  一些平台与网红互利共生的利益分配机制,也为炫富短视频传播创造了条件。一方面,此类内容轻易就能吸引眼球、刺激用户活跃度,个别平台欣然“默许”并给予流量加持;另一方面,网红在镜头前的“精彩”表现又向平台返还商业价值。久而久之,炫富拜金剧情就成了网络空间里的“常客”。

  三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青少年群体已经成为短视频平台的重要用户群体。如何加强治理,阻止炫富拜金的假剧本伤害年轻一代?这离不开部门、平台、用户的通力配合。

  加强治理不能止步于清理违规内容。早在2021年,有关部门就开始关注、清理炫富短视频违规信息和违规直播间。但必须看到,仅仅清理一些违规的内容还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动真格”才能形成威慑力。近期部分炫富网红遭到全网封禁,等于向全社会释放了鲜明信号,炫富拜金的流量生意注定要“凉凉”。

  此外,还应形成完善的监管体系。网红和主播“翻车”之后,平台、MCN机构、内容创作团队等都该承担相应责任,从而在源头上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

  平台应主动切断“毒流量”的传播途径。平台对用户发布的内容负有审查和监管的义务,“流量至上”的逻辑不能与正确价值观背道而驰,对不良信息内容的“视而不见”最终会带来流量反噬。因此,对有炫富带货、恶意炒作等倾向的账号要从严管理,甚至实施“断流”,助力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网民应该时刻保持清醒与理智。每一个网民需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认清炫富短视频的“尽头”通常是带货卖货,保持认知理性、消费理性才能避免被收割、被裹挟。年轻一代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不能把少数网红的“病态”当成人生的“常态”,要坚信绝大多数人只有通过努力奋斗才能收获理想生活。

  网络炫富所带来的最大毒害,莫过于扭曲正确的价值观念。“当网红一夜暴富”不应成为青少年的理想追求。必须下大决心,对短视频炫富、拜金成风等乱象重拳出击,莫让下一代被不良价值观带偏带坏。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阎沁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