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红色旅游如何更红火

字体:
—2024—
07/07
14:50:54
2024-07-07 14:50:54 来源:浙江宣传

  在浙江嘉兴南湖重走“一大路”、到贵州遵义追寻“长征魂”、去湖南橘子洲头瞻仰青年毛泽东雕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红色旅游,缅怀先烈、学习中国革命历史,补足精神之钙。

  报道显示,今年以来,井冈山、遵义、延安等“老牌”红色旅游地依旧火热,嘉兴、临沂、新县等也成为红色旅游的新兴目的地。还有数据显示,红色旅游消费群体中,35岁以下的年轻群体占出游人数比重为66%,亲子游群体出游人数占比为36%。

  不禁要问,红色旅游为啥如此红火?又如何做到“圈粉”更“圈心”?

图片

  游客在嘉兴南湖景区湖心岛瞻仰红船 图源:视觉中国

  

  红色旅游以红色资源为内涵。这些红色资源包括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重要旧址、遗址、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红色资源,重要档案、文献、手稿、声像资料等可移动红色资源,以及文艺作品、口述记忆等非物质红色资源。

  通过红色旅游,来到革命遗址、纪念馆、博物馆等场所,人们更直观地看到革命先辈的生活环境,沿着他们的足迹感受峥嵘岁月。

  比如,在湖南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那件被毛主席穿了20多年的睡衣,一共有73个补丁,诉说着老一辈革命家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在江西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那历经战火洗礼的“莲花一支枪”,展示着革命先辈不畏流血牺牲、舍命保枪的精神和姿态——枪在火种在,星火要燎原。

  与此同时,大量红色资源分布在革命老区、偏远乡村等。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一些地方逐渐成为修养身心的好场所。人们在接受红色精神洗礼的同时,也可在青山绿水间放松身心。

  如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浙江长兴县煤山镇。游客们在参观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等革命旧址的同时,还可以在茶园、竹林“栖息”,在民宿、农家乐休憩。

  此外,随着“文创热”的到来,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文创产品受到年轻人的青睐。上海“一大文创”推出的党章字帖、《共产党宣言》手账本,嘉兴南湖的“初心学习包”“廉政家书”……红色文创产品将红色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日常生活用品中,实现红色旅游“可带走”。

图片

  上海“一大文创”的文创产品 图源:“中共一大纪念馆”微信公众号

  

  那么,红色旅游何以收获如此之多的拥趸,尤其受到年轻群体的“钟情”?

  文化自信激励人。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人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不断增强。大家自豪于祖国的强大,也更渴望深入了解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因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红色遗存,感悟初心不忘、信念不改的英雄气概,聆听内忧外患、动荡不安的艰难历史。打卡红色经典,正在成为年轻人展现文化自信、表达爱国热情的新方式。

  革命历史教育人。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去红色景点,是为了引导孩子走近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征程,读懂一路走来的不易。孩子们以前可能只从书本上读到过一些故事,但对这些故事发生的背景、意义等缺乏直观而深入的了解。置身红色景点,重温红色故事,有助于孩子们从小涵养家国情怀,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

  手段创新吸引人。现如今,不少红色旅游目的地引入现代科技手段,用新的打开方式充盈游览内容,把展陈模式、讲述方式从静态单一的变为动态多样的。比如,走进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在声光技术、裸眼3D技术等的加持下,参观的沉浸感更强,仿佛把人“拉回”到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上海1925书局推出的红色剧本杀活动等,也让红色旅游拥有更多解锁方式,深受年轻游客喜爱。

  红色影视鼓舞人。近年来,一系列以革命历史为题材的影视作品热播,观众在追剧的同时,也对电视剧的取景地产生更多的好奇心。比如,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热播,让《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北大红楼等地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出游新坐标、网红打卡地。

图片

  舞台剧《重庆·1949》剧照 图源:“重庆一九四九”微信公众号

  

  眼下,红色旅游持续升温,红色资源开发利用进入“快车道”,但也面临着一些短板。比如,有的红色旅游景区在内容呈现、产品供给等方面存在同质化问题,游客来了仍多以游览参观为主,深度解读欠缺,参与感、互动性不足;少数讲解员不够尊重历史,在讲解过程中或过度夸张,或拼凑野史,容易误导参观者。

  红色旅游的品质该如何提升?红色文化如何更加鲜活、更有感染力?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如何讲好红色故事?红色旅游不仅仅只是游览和拍照,更重要的是通过讲述革命故事,传承红色精神。一方面,要尊重历史,在遵循真实性、严肃性的基础上,深挖革命文物背后的情感共鸣点,讲述更为立体、生动、鲜活的历史人物与故事。

  另一方面,可以将红色文化“解码”再“编码”,打造红色文艺作品,让历史场景“扑面而来”。比如,大型红色舞台剧《重庆·1949》、沉浸式实景剧《那年八一》,以生动的表演形式再现革命历史,增强了红色文化的“磁场”,叫好又叫座。

  如何整合红色资源?百年党史是由一个个红色资源串联而成的。将这些资源“串珠成链”,形成一条完整的红色旅游线路,有助于人们系统全面地理解壮阔的历史画卷。比如,“开天辟地·革命启航”精品线路从上海市中共一大发起组成立地出发,在浙江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结束,让游客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足迹,感受、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红船精神。

  同时,也需要整合各类生态和文化资源,延长红色旅游产业链,形成“乘数效应”。比如,贵州遵义围绕“长征路”,探索“红色+农旅”“红色+研学”等模式,为游客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旅游体验。

  如何守护红色文化?2021年,国家文物局公布数据显示,全国登记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达3.6万多处、国有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100万件/套,革命博物馆、纪念馆超过1600家。红色资源是发展红色旅游的根基。一方面,要摸清“家底”,可结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深入开展红色资源专项调查。另一方面,应当通过相应制度规范,捍卫红色遗址、文物和纪念地的“硬界限”。

  比如,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浙江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主题相近、区域相邻的不可移动红色资源,实施集中连片整体规划和保护”,明确“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应当坚持正确党史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抵制庸俗化、娱乐化”。

  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红色资源,让人们读懂革命先辈艰难困苦的求索历程,不断汲取智慧和勇气,增强信心与力量,是做热红色旅游的意义所在,更是我们扎实走好脚下每一步的底气与动力。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廖君琳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