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把暑假还给孩子

字体:
—2024—
08/05
09:11:22
2024-08-05 09:11:22 来源:浙江宣传

  蝉鸣、晚霞、空调、冰镇西瓜……在许多人的记忆里,学生时代的夏天总是美好且悠闲。

  可如今,孩子们的暑假似乎忙得不可开交,写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兴趣班、花样百出的研学游……对很多家长来说,暑假正是孩子“弯道超车”的好机会;而对孩子们来说,期待已久的暑假来了,快乐却不一定如约而至。

  暑假为何如此忙碌?暑假真的会“消失”吗?

  一

  作为一年中最长的假期,暑假承载了不同年代孩童的快乐记忆——60后的摸鱼捉虾、70后的跳绳“斗鸡”、80后的冰棍游戏机、90后的电视剧一天连放7集……然而,时针拨到今天,孩子们的暑假却好像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两学期之外的“第三学期”。

  排不完的兴趣班。假期才刚开始,“暑假40天孩子开销五六万”的话题就冲上了热搜,不少家长纷纷在评论区晒出自家孩子的暑期账单。在琳琅满目的计划表中,除了暑假作业外,还有游泳、乐器、围棋、网球等各种兴趣班,孩子从早到晚的时间,被以小时为单位“分配”给了不同类目,环环相扣、严丝合缝,有家长吐槽:“每天不是在等孩子下课,就是在接送孩子的路上。”

  火出圈的研学游。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因此除了培训班,“在游中学,在学中游”的研学游也成了不少学生的暑期标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本是好的尝试,但在愈刮愈烈的研学之风下,部分研学产品质量不达标、设计不合理。比如,有“学”无“游”,地点换了、内核不变——依然是上课、讲座轮着来;又如,只“游”不“学”,名校门口拍个照、博物馆里走一遭……对于孩子来说,要么是“换汤不换药”的高强度学习,要么是“走马观花”的紧凑式游玩。

  走不出的暑托班。孩子放暑假了,家长却不一定有假期相陪。此时,既管饭、又管学习、还管兴趣的暑托班便解了不少家长的燃眉之急。于是,一些家长索性将孩子“一送了之”,继续按部就班地“复刻”上学状态。在家长看来,孩子能多学些技能、多交些朋友,已是客观条件有限时的“优解”。但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他们要在托管班从早上待到傍晚,总归没有在家时自在,既要写作业又要学技能,也让本可以“慢下来”的假期,不得不又“跑起来”。

图片

长兴县李家巷镇石泉村文化礼堂,暑托班孩子学舞非遗鸳鸯龙 图源:潮新闻客户端

  二

  其实,暑假变忙不单是某一个原因导致,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是成长焦虑的裹挟。暑假开始前,高考、中考接踵而至,打开社交平台,名校的录取分数线被一一盘点、高分考生成为被关注的焦点;刷刷朋友圈,周边同事、朋友分享着自家孩子被录取的喜讯,“暑假是弯道超车的好时机”“暑假舒坦,开学慌张”等说法更是令人坐不住、心不安……

  其实,从主观上来说,不少家长都是被焦虑裹挟着往前走。既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小马驹一样自在如风、释放天性,又怕别人家的孩子一刻也不松懈,转眼就超前一大截;既心疼孩子在课业、兴趣班之间连轴转的疲惫,又怕此时不狠心点,孩子未来面对各种人生抉择时没什么主动权……于是,为了心安和求保障,日程表被排得满满当当。

  另一方面是社会环境的变化。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婚育年龄,“421型家庭”模式渐成主流——2个年轻人要负责赡养4位老人、养育1个孩子,因此,如今大多数家庭都是“双职工家庭”。很多工作都无法保证“朝九晚五”,如果不与祖辈同住,家长确实难以兼顾工作和带娃。与其让孩子跟着来单位上班,或待在家里玩手机、看电视,还不如放进暑托班、研学班、兴趣班更为放心。

  此外,随着社会发展,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条件好起来了、选择多起来了,家长也更愿意托举孩子看到更大的世界,让他们的未来能更从容。于是,各种个性化、定制化、体验式的教育服务也应时而兴。

图片

小朋友们在大人陪伴下参观浙江自然博物院 图源:新华社

  三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假期的意义,在于“书山学海”里的短暂喘息、“冲刺长跑”中的精神补给。让孩子在热烈的盛夏换换头脑、换换心情,反而有利于积蓄能量,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如何让日渐“消失”的暑假回归?笔者有三点看法。

  让心灵“放放风”。最近,网上有一句很火的话:“步入社会后,人首先失去的是过夏天的权利。”成年后,大家都在怀念不用定闹钟、不用赶时间的暑假时光——它只属于学生时代。假期难得,让孩子接触学校以外更广阔的天地,是暑假的应有之义。或许,对许多工作忙碌的家长来说,带孩子出远门去休一个长假是件奢侈的事,但也可以就近感受乡野、欣赏落日、恣意奔跑,让鲜活的生命力互相碰撞,也不失为一个培养亲子关系的好机会。

  当然,暑假需自由,但也不能一味“撒野”。如何平衡学习和假期,需要家长和孩子认真规划。有媒体给出的暑期安排或可借鉴,将暑假分为“散养”“圈养”“收心”三个阶段,前两周“散养”以放松为主,中期“圈养”学习与兴趣并重,最后一周“收心”调整作息和心态。

  给课业“减减负”。孩子的成长并非只有一种“固定程式”,家长如果打着“为你好”的旗号过度干预,有时反而违背了成长规律与教育规律,阻碍了孩子天性的发挥。从长远来看,孩子的成长其实不只在期中、期末的成绩单里,也不只在一本本暑假作业里。自主的学习生活习惯、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开阔的思维眼界等,才是支撑他们走得更远的法宝。

  让暑假“多解法”。关于怎样让孩子过好暑假,还有一些共性的困境等待社会去解决。比如漫长的暑假,如何带好出笼的“神兽”依然是现实难题。相比“暑假去哪儿了”的追问,更多人也许想问“暑假能去哪儿”。因此,在学校和辅导机构以外,需要有更多的“暑假选择”来解决“双职工家庭”的“管娃困难”,让暑假“不费爸妈”。

  此外,对于研学游安全隐患多、兴趣班价格虚高、暑托班“挂羊头、卖狗肉”等现象,相关部门更要加强管理,守护良好的教育生态。

  风过草木,绿意翻涌。这个夏天,不妨试着把暑假还给孩子、给假期适当留白,让孩子在埋头苦读之外,多一些嬉笑玩闹,也许惊喜就在转角。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