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释放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坚定立场和明确信号,回应了社会的期待和呼声。
过去40多年的改革开放,催生出一大批具有传奇色彩的浙商,创造了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奇迹,成为中国奇迹的一部分。
当下,面对风高浪急的各种考验,我们更需要那么一股气、那么一种劲,再次形成中国经济新一轮强劲势头,把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推进。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开启,浙商能否再续传奇?
一、是什么造就了传奇
浙商所代表的,是一支颇具分量的队伍——600多万浙商纵横全国,200多万浙商遍及世界。
俗话说“有浙江人的地方就有市场”“只有鸟飞不到的地方,没有浙江人到不了的地方”,浙商走到哪儿,就能在哪儿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不少学者曾从不同维度解读浙商,无一例外,他们把最关键的时间点和最重要的因素归结到“改革开放”。
复盘46年来的浙商传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天时地利人和”。
“资源小省”浙江没有特殊政策,也没有特殊资源,但这里千百年来流传着“商圣”范蠡的传说,有浙东学派的浸润,宁波商帮、龙游商帮、南浔商帮风生水起,沉淀下义利并重、农商并举的文化传统。
改革开放给了浙商宽广的舞台,唤醒了浙江人骨子里勤勉务实和敢闯敢冒兼具的“文化基因”。成千上万穷怕了的农民壮着胆子,迅速做起了生意,“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五湖四海、大江南北,到处活跃着浙商。
自草根中来,每一位浙商都有一部艰苦的创业史,“四千精神”深深融入血液,在改革开放的田野上,在新时代的沃土中结出累累硕果。
知名浙商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千千万万的普通浙商也很传奇。
比如在青藏高原,一个文弱的浙江女子说着一口流利的藏语,她从美发店起步,用30多年的时间,建起西藏第一个商业综合体、第一个电梯洋房社区、第一个配备大型商业的智慧社区。
还有,在“只有海水和沙漠”的中东地区,浙商在沙漠上建起绿色农场、种出蔬菜瓜果,当地人称“天方夜谭”;还有欧洲的日式料理店、美洲的东南亚餐厅,很多浙江人把日式料理、东南亚风味做得地道美味……善于捕捉商机,点石成金,浙商是出了名的。
除了自身努力,浙商遇上了包容创新的环境。一直以来,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放手发展,同时不断为浙商发展破除阻碍,提供优良环境。
一场伟大的改革,一方孕育市场经济的水土,一群想改变命运的草根,一个宽容支持的环境,它们共同作用,造就了浙商传奇,推动浙江民营经济的腾飞。一个个名场面接二连三出现了——
横店的农民徐文荣打造出“东方好莱坞”横店影视城,萧山的“打铁匠”鲁冠球成为首位进入美国汽车名人堂的中国人,乐清的“小鞋匠”南存辉成为国际电气巨头的掌门人,路桥的“放牛娃”李书福创办中国第一家民营车企,后来成了中国首家跨国车企……
有人做过总结:“浙江不大,创造神话;一个商帮,名满天下。”可以说,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创造中,浙商就像风向标,就是金名片,具有特殊地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到浙商总会宣讲全会精神。他期望,广大浙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乘改革东风、竞创新赛道、攀事业高峰,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再燃激情、再谱新篇、再续传奇。
2024年上半年,吉利汽车集团上半年销量955,730辆,同比增长41%;其中,海外市场销量达到197,428辆,同比增长超67% 图源:“杭州网”微信公众号
二、是天花板,还是瓶颈
近年,来自内外经济形势不确定性的增多,高质量发展面临着新的“成长的烦恼”,企业经营遇到“爬坡过坎”的困难,大家感觉到“卷”。
有人质疑:浙江民营经济是否触到了“天花板”?今天时代变了、环境变了、条件变了,浙商的思想观念、生产方式、商业模式也要紧跟时代发展变化。
有浙商感言:“在海边渔村长大的我始终坚信,当台风来临的时候,树倒枝歪,一片狼藉,但是再大的台风终究会过去。当大风过去,那些仍旧屹立的树必将越发高大。”
这番话,可以看作是托物言志。经济发展有内在客观规律,企业风风雨雨也很正常,高低起落间,关键是要破难开拓。
过去,不管是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还是近年来的中美贸易摩擦、疫情冲击,浙商在危机中求生,在求生中反思,在反思中突围,在突围中蜕变。
当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时,西子联合控股集团凭借对航空产业的超前布局,挺过了艰难时期,还在全球航空领域创下多个唯一;
当全球装备制造业需求放缓时,卧龙集团狠心“砍”去多项业务,专注电机行业,坚持开发新产品,方有如今行业内全球领先的地位;
当疫情来临时,服务业企业遭遇大部分门店关店或客流急速下降,它们通过电商公司、线上云店、社群营销、直播等数字化经营方式,进行经营自救……
过去的七难八难,都没有难住浙商,反而愈挫愈勇,浙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拼杀出来、成长壮大起来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今日之难,是发展中的困难,需要通过继续发展和改革来解决。当前的困难不是无法逾越的天花板,而是需要努力突破的瓶颈。
比如,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新的全球分工体系正在形成,浙商需要抓住机会,向产业链的高端环节攀升,向供应链的高端产业进军;
再有,现在企业“走出去”,不能只是单个产品卖出去,或者只是在海外建工厂,浙商需要走出“产品、技术、人才、管理”全产业链输出的全球化之路;
还有,当下民营企业进入代际传承的关键期,浙商二代如何接好班,如何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股东行为、强化内部监督……这些都是需要突破的瓶颈。
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考验企业家的眼光、胆识、能力,越是要坚定信心。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大场景和全面深化改革中蕴含着的机遇,保持“闯”的劲头、“拼”的精神、“创”的勇气,稳住阵脚、冲出重围,相信浙商又会创造一番新气象!
无人叉车在杭州中策钱塘实业有限公司轮胎数字工厂车间内装运物料 图源:新华社
三、今天还需要“无中生有”吗
从多年前的《鸡毛飞上天》到去年大火的《繁花》,电视剧里,浙商“无中生有”的本领令人称奇。
现实的精彩更甚于此。义乌小商品市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数字经济,哪个不是“无中生有”?
可时至今日,市场机会似已被“掘地三尺”,有的行业赛道十分拥挤,“无中生有”是不是过时了、不奏效了?
当下,“百模大战”如火如荼,芯片战争持续火热,各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卡位战”里,竞争相当激烈,为的就是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
一位学者曾向浙商连发三问:世界上实现从0到1创新的地方,有没有浙商?仅仅依靠对市场的敏感,能持续驱动浙江走上创新引领的道路吗?有多少浙商从骨子里把科技创新作为一种基因,赋予“中国第一商帮”面向未来的力量?
这三问,问到了痛处。当前,浙江发展进入爬坡过坎的关键期,科技自立自强位列“四道关口”之首;而对于浙江企业来说,这个“坡”那道“坎”,其实就是创新能力。
人们总说浙商有过人胆识,在浙商的字典里从来没有不敢想、不敢干、不可能,只有我试、我闯、我拼。今日,面对科技创新的攻坚战,浙商的“无中生有”需要迭代升级,要去解锁更多从0到1具有原创性、引领性、颠覆性的核心技术,破解“卡脖子”难题。
在传统的舒适区,“中国牛肉干大王”林东决心要“折腾折腾”,即使不被大多数人看好,仍毅然从食品跨界到海洋潮流能发电。经多年攻坚,团队自主研发的海洋潮流能发电机组下海启用,在并网、连续运行时间上成为“全球领跑者”。
在火热的新赛道,零跑科技靠着自主打造的智能电动汽车“新三大件”,吸引了跨国汽车巨头15亿欧元的“反向合资”,向外输出技术和品牌,实现了领跑。
在未知的无人区,强脑科技靠着自主研发的新式电极材料,在脑机融合技术上不断突破;光线云科技开发图形渲染自研软件,在元宇宙赛道上探索新方向……
强脑科技生产的智能仿生手只需采集手臂上微弱的神经电信号,就能精确控制每根手指的运动 图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这是重大的机遇。浙商发展史告诉我们,“四千精神”讲到底就是不断找寻机遇、抓住机遇、用足机遇的精神,无中生有全来自胸有激雷。
我们已经可以在一些浙企中看到希望,比如新一代信息技术、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等新技术,还有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生物医药等新产业,以及在线服务、反向定制、智能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
浙江山多平地少,老百姓信这么个理儿:要在坡和坎上踏出一条路。科技创新注定是条不平坦的路,它需要敢闯“无人区”的精神、坐得住“冷板凳”的坚持,深耕主业,舍得投入……
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做成别人做不了的事,来自各行各业的浙商正在孕育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拼杀。他们不仅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更在致力千创万新,向新而生、向高而行、向强而进。
“无中生有”,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站上科技创新的潮头,相信浙商会闯出一条新路来。
四、东风已来,谁能看到机遇
犹记得改革开放之初,万向集团创始人鲁冠球说“奋斗十年添个零”,其意是每十年使日创利润增加到十倍,40多年过去,增添“4个零”的目标早已实现。
当今,万向集团接班人、集团董事长鲁伟鼎又提出新的目标“奋斗十年添座城”,其意是在前辈打下的雄厚基业基础上,奋斗十年建成集聚全球优秀科学家、创新者、创业者的万向创新聚能城。
一对父子的前赴后继,体现的正是浙商群体拥有的敢为人先的拼劲、闯劲、干劲。
在交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时,浙商就屡屡谈到“要抢抓重大利好”“吃头口水、抢潮头鱼”,他们说:“弄潮还需潮水起,要顺应改革开放的大潮去击风搏浪。”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能明显感到,诸多针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正在互相衔接、互相支撑。
去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31条”。在省域层面,浙江陆续出台关于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和优化营商环境的条例,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政策环境在持续优化。
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会场上吹来的东风,再次显示了党中央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明确态度。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各领域各方面实现跃升,必然包括民营经济的新飞跃。
可以期待,民营经济的政策大环境会更好。着眼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会提出“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加强产权执法司法保护”“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
可以期待,民营企业发展的空间会更大。全会强调“支持企业主动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
还能期待,“两只手”会形成更大合力。解决发展中的很多具体问题还需进一步探索,需要政企并肩作战、携手共进,将全会提出的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改革举措,落地为因地制宜的实招;需要全社会提供满满的正能量,让浙商的心气提得更足、作用发挥得更好。
所有的期待,都是机遇所在。
所有的期待,都需要艰辛的奋斗去实现。
翻开《之江新语》,习近平同志曾在《不畏艰难向前走》一文中写道:“前进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包括浙商在内的浙江人民从来不怕苦,从来不畏难,这是我们不断前进、走在前列的不竭动力。”
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机遇,不畏艰难向前走。下一个浙商传奇,也是浙江传奇,中国传奇。我们拭目以待。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