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无事不扰”也是一种支持

字体:
—2024—
08/06
09:08:12
2024-08-06 09:08:12 来源:浙江宣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近年来,从中央到各地各部门坚持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了一批切实可行、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和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对企业的支持方式有很多种,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是无事不打扰、少打扰。应看到,在个别地方和部门,“行政扰企”的现象还是存在的,这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和烦恼。

  我们相信,对政府部门来说,“扰企”一定不是本意。但造成上述现象的症结究竟是什么?企业的“勿扰模式”又该怎么开?

  一

  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因业务往来,日常打交道在所难免。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一些职能部门走出办公室,深入企业了解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帮扶,这是一件大好事,充分体现了服务理念的转变和服务方式的升级。然而,有时没有把握好尺度,就是一种越界,对企业是一种打扰。

  有的疲于迎检陪会。必要的检查是理所应当的,不过,少数企业反映,不同部门存在“车轮战”式登门检查,有的检查形式大于内容,甚至只是拍照打个卡,却依然会牵扯精力,因为迎检一般要安排人员、准备台账、总结汇报等。此外,政府部门还会邀请企业代表参加会议,诸如调研会、座谈会甚至陪会等,有时导致企业应接不暇。

  有的忙于填表报表。少数地方政府类问卷填报不少,涉企报表也不少,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复、无效填报的现象,企业甚至需要专门设立“表哥”“表姐”岗位,来完成各类填表工作。不仅如此,还可能有一些隐形任务,比如企业联络员下派到企业,有时不仅没有服务企业,反而变成给企业加压。

  有的困于多头考核。不同部门考核标准存在差别,缺乏统一的口径。举个形象的例子,针对一扇窗,有说要开着的,有说要关的,有说可以改的,有说一定要拆的。对此,有企业吐槽“比甲方还难搞”。这可能让企业在“神仙打架”里“手足无措”,也损害了个别管理部门的公信力。

  同时,少数地方涉企评比达标、示范创建任务比较重,不符合基层实际,占用企业生产经营资源,花费大量精力,导致创优争先成了负担。这些现象虽然是个别的,但容易让企业“体感”不佳,必须切实防范和杜绝。

  二

  全球经济承压前行的大背景下,不少行业、企业面临着一定的挑战,“行政扰企”现象不仅让企业无法集中精力投入生产经营,也会影响一个地方的政府形象和营商环境。这里有三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理顺。

  监管职能与服务职能,如何找到动态平衡?政府部门既有监管职能也有服务职能,如果光从监管的角度提要求,不从服务的角度做指导,就容易走偏。当前,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已经广泛地树立起来,而在监管与服务关系的平衡上,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加强。要看到,必要的监管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最终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但假如本末倒置,以“监管”和“服务”之名扰企,企业就会越来越害怕“突然的关心”,对监管和服务产生逃避乃至抗拒心理。

  技术判断与价值判断,如何实现辩证统一?对政府部门来说,技术判断是根据过往经验、条文规定等作出的,价值判断则是根据价值立场作出的。面对企业时,如何既按程序办事,又具有人情味,体现了一个地方政府部门的能力。假如仅仅依靠技术判断,按照“规定动作”走个过场,机械地开出整改通知书、罚单,“想要数据就填个表,想解决问题就开个会”,这类流于形式的“扰企行为”就会越来越多,让企业不胜其扰。只有把技术判断与价值判断适度结合起来,增强创造性执行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企业。

  追求“显绩”与留下“潜绩”,如何达成双向促进?政府部门重视企业的指标数据完全可以理解,因为很多企业特别是地方支柱企业,为当地经济发展、人口就业等指标作出卓越贡献。然而如果只盯着企业的数据报表,视企业为达标“显绩”的工具,甚至干预企业生产经营,就容易适得其反。营商环境是事关一个地方长远发展的“潜绩”,只有意识到这一点,通过更好的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入驻,才能让体现“显绩”的指标数据更有成色、更加稳健。

  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规范涉民营企业行政检查”“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等一系列改革举措,直面当前企业遇到的突出问题,可以说非常及时,也很有必要。改革的关键在于落实,处理好政商关系,要在三个方面努力。

  亲而有度,无事不扰。政企交往需要给彼此留出足够的自主空间,尽可能减少以指导为名的过度干预,充分尊重企业发展的规律,从而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比如,一些地方设置“企业宁静日”,在规定时间内政府机关不得上门;一些地方实施“综合查一次”改革,减轻企业迎检负担;还有地方推出“预约制”调研,企业可拒绝过于频繁的政府调研。

图片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 图源:“兰溪公安”微信公众号

  倾我所能,企呼有应。与企业为友,更需要关心关注企业“成长中的烦恼”,通过充分沟通、读懂企业的困难诉求,为企业排忧解难。比如,浙江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设立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和“企呼我应”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不仅在“少跑腿”甚至“不跑腿”的办事效率上更进一步,也在“办事暖心爽心”的增值服务上发力,力求让企业没有难办的事。

  清且有为,坦荡真诚。讨论“行政扰企”这个话题,不是简单地让政府和企业保持距离,或者为了“清”而无所作为,而是始终站在企业的立场和角度思考问题,既有分寸和边界,更有担当和作为。比如,为民营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破解阻碍其发展的各种“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探索制定正负面清单,等等。

  总而言之,政府部门“把麻烦留给自己”就是“把方便留给企业”,给企业开“勿扰模式”体现的是一种态度、一种能力、一种担当。只有切实减少不必要的障碍和打扰,才能真正让企业静下心来忙发展,把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动力充分激发出来。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