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西南的丽水松阳县,有一个名为陈家铺的古村,因“悬”于海拔800多米高的山巅,且三面朝山、一面朝峡谷,被往来的游客称为“悬崖古村”。
“陈家铺”这一村名,源于陈姓先祖在此地建灰铺,那是一种当时人为存储草木灰或安置生产工具而搭建的简易建筑。600多年前,自金华武义县迁移而来的鲍姓先人,购得了陈家的灰铺,随后在这里建村。他们利用蜿蜒起伏的山冈,构筑出一处处独特的“崖居”奇观。然而,闭塞的环境一度掣肘了村子的发展。在岁月变迁中,这座古村仿佛曾被时光遗忘。
不过,近年来,昔日“与世隔绝”的陈家铺村,却一下子成了人们排队打卡的“梦中情村”。“悬崖古村”的华丽转身,得益于它找到了一条“文化引领下的活态保护”新路。
一
在重重的群山与层层的梯田之间,陈家铺村宛若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步入村落,古老韵味与现代风貌交织碰撞,让人仿佛在不同时空维度中穿梭。
原汁原味的氛围感。对于松阳这个“最后的江南秘境”,诗人沈晦曾赞叹“惟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而陈家铺村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站在高处放眼四望,只见古村被竹林簇拥,道路、房屋、菜园点缀其间。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这里还时常迎来云雾“造访”,宛如一幅诗意流淌的田园画卷。
作为昔日的古驿站,陈家铺村文化底蕴深厚。历经沧桑的它,至今仍保持着完好的阶梯式布局与统一的建筑风格,其中的祠堂、香火堂、社庙、古民居、古店铺等建筑,多以黄泥土、木板、青砖和石块构筑。身处其间,仿佛置身超凡脱俗、悠然自得的人间仙境。
新旧对话的反差萌。2014年,陈家铺村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自此迎来了纷至沓来的投资商。这座质朴的村庄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同时,又逐渐融入文艺书店、精致民宿、工艺品店以及咖啡小馆等业态,蜕变成了一个充满乡土诗意与人文气息的空间。
古朴和现代的碰撞融合,还体现在建筑设计上的匠心独具。比如,陈家铺平民书局虽然保留了夯土墙的外观,但内部阅读空间的设计却独具巧思。通过打通室内空间、大幅提升书架高度等,使得一座有着50多年历史的乡村礼堂化身为时尚大气的现代书店。
主客共享的烟火气。传统村落是当地村民世代居住、辛勤劳作的场所。陈家铺村并没有简单地把村门“一关了之”,也没有简单粗暴地进行商业化运作,而是让古村实现“主客共享”,赋予村落以新的意义。
在这里,原住民自得其乐,有人擅长种稻谷、蔬菜,有人能轻松调制咖啡、烘焙华夫饼,村民们打开了生活与工作的新可能;前来创业的“新乡人”,在这里寻觅到了心灵的归宿,让“诗与远方”的理想得以生根发芽;游客来了,则能与村里的老人分享同一桌柴火饭……有人就说,“那种其乐融融的烟火气,是最能打动自己的”。
松阳县陈家铺平民书局 图源:“浙江新闻”微信公众号
二
古村是乡村文明的根脉所在,维系着人与乡土之间的情感。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包括陈家铺村在内的很多古村,却因为山高路远、人口凋零不得不面对“走向消逝”的风险。那么,陈家铺村到底做对了什么?
拯救老屋,留住乡愁。踏入古村落,“存在感”最强的是散落在四处的老屋。曾经,老屋的残垣断壁似乎成了乡村衰败的一个印记。但在松阳,人们却格外钟情、珍视老屋。抢救修缮老屋、复活传统村落的原始面貌并赋予其新生,使得松阳县成为全国首个“拯救老屋行动”整县推进试点县。
由于人口外流等原因,曾经陈家铺村的不少老屋面临梁柱腐朽、墙体开裂倒塌的困境。为了修旧如旧并提升居住的舒适度,松阳在各路专家的指导下,成立了一支多由当地工匠组成的施工队伍,严格采用传统工艺对老屋进行修缮,努力让每一块瓦、每一扇窗都保留住乡愁乡味。
借势借力,整合资源。作为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需要从政策扶持、机制创新、资金保障以及产业培育等多个层面统筹推进,实现全方位、一体化发展。只有形成多方协同合作机制,才能确保古村落得到全面、深入且有效的保护与传承。
还是以“拯救老屋行动”为例,政府政策层面的支持和乡贤人才的回归带来了前沿的思路、先进的理念,为古村注入了勃勃生机。通过发挥村集体作用、整合闲置资源以招商引资,还解决了老屋自主维修费用高昂的难题。
植入创意,激发活力。传统村落是动静交融、形魂合一的结合体,唯有促使古村由单一的保护状态向生动的活化模式转变,才能充分激发其活力。陈家铺村以原有业态为基础,通过引入艺术节、开展艺术驻地等富有创意的方式,让古村更具青春魅力。
今年夏天,一场以民谣为主线的艺术节在此开启,其中还融入了新书分享会、诗歌论坛、戏剧创作以及艺术家采风等活动。这场充满艺术和理想的漫游,吸引不少文艺青年和游客从各地奔赴而来,寻找心灵的栖息地。
游客参加在陈家铺村举办的“悬崖艺术节”
三
那么,作为古村活化的独特样本,陈家铺村蕴含着哪些密码,对于古村落的保护又有何启示?
讲好自己的故事。当前,随着乡村游的持续升温,一股浮躁之风随之而来,一些村落沦为“流水线”上的网红打卡地。在古村落的保护开发过程中,不应盲目追逐潮流,而应深深扎根在那一方水土当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
比如,提到陈家铺村,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里有个网红书店”。与城里的书店相比,乡村书店的生意很大程度上沾了绿水青山的光。陈家铺村兼具悬崖村庄的“美”和古村质朴的“特”。在书店的松阳文创专区,蕴含当地文化特色的笔记本、布包、徽章等产品十分走俏。可见,“悬崖书店”“悬崖古村”之所以能火,就是因为做好了在地化的文章,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个性标签。
留人见物有生活。古村落是承载乡愁的地方,保护古村就是保护我们记忆中的家园。陈家铺村让流淌的生活回到了村庄。初冬时节,本地年轻人面向群山卖咖啡、喝咖啡,老年人在家门口晒柿子、卖柿子,惬意十足。这里还吸引了众多有志之士和青年才俊的回流。比如,通过“艺术家入驻乡村计划”一批艺术家先后入驻,南京大学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等平台也相继落户于此。有人气的村庄,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回应,也更有生命力。
村民永远是主角。房子修得再好、项目引进再多,如果村民被边缘化,村子也会失去最重要的主体。陈家铺村成功的另一秘诀在于,让村民成为主角,激发并依靠村民的广泛参与。比如在“拯救老屋行动”中,有些村民自发参与改建,有些主动捐献农耕用具和生活用品,有人说“这屋子修好了,我的记忆也回来了”。古村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建立在村民认同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落成美好图景。
斑驳的老墙、流淌的乡音,见证着古村走过的岁月。星河漫天、烟火人间,那远山呼唤着更多诗意的“新生”。古村复兴的故事,未完待续。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