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四年(1525年)秋日的一天,杭州万松书院内,红墙碧松,笑语、琴音与书声汇成一片。听闻东南大儒王阳明所撰的《万松书院记》碑正在揭幕,一群刚参加完浙江乡试的身穿儒衫、头戴儒冠的学子蜂拥至此,大家谈天说地、论今说古。
这样的人文胜景,只是江南悠长儒风雅韵中的一抹。摊开中国地图,在东起宁绍平原、经杭州沿钱塘江和金衢盆地西至衢州,再绵延至福建、江西、安徽、湖南等广袤的江南地带,在历史上特别是南宋以后,是儒学文化底蕴最深厚、学术思想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近年来,有学者将这一文化动脉称为“中国东南儒学走廊”。那么,这条文化长廊留下了怎样灿烂的篇章?
一
感受东南儒学走廊的绝代风华,首先要说的是一波举世闻名的“鸿儒巨匠”。南宋以后,东南一带群星璀璨,相继涌现出了“东南三贤”——吕祖谦、朱熹、张栻,以及包括王阳明、刘宗周、黄宗羲等在内的一大批富有创新和探索精神的儒学大咖。
大咖们频繁往来于钱塘江这一水路要塞,而后或通过仙霞古道等陆路,或经信江—抚河河谷等水路,在浙闽赣皖间论学问道。他们潜心研究、开宗立派,一路讲学、传播思想,在这条文化长廊上留下了诸多足迹。
比如,王阳明在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后,回到家乡讲学,不但江西的学子尾随而来,就连湖南、福建等地的青年才俊也纷纷前来问学。有时,环坐而听者达数百人。
其次,这里有一批久负盛名的书院。书院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具传统文化特色的教育机构,据统计,南宋时期全国共有435所书院,聚集在这片东南儒学区域的就有近200所。像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丽泽书院等,也成为思想交流与学术争鸣的“前沿阵地”,进一步促进了儒学在江南地区的弘扬。
如岳麓书院,以一副“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对联天下闻名;又如朱熹、陆九渊亲自讲学的白鹿洞书院,其办学规条和宗旨,在中国乃至东南亚儒家文化圈都意义重大。
最后再来说说那些影响深远的思想盛会。南宋时期,儒学发展进入新阶段,高度思辨的理学与心学蓬勃兴起,对争鸣与辩论的需求日益迫切,“会讲”由此应运而生。在1175年至1176年这短短的时间里,在东南儒学走廊上,就涌现出“寒泉之会”“鹅湖之会”“三衢之会”三次大盛会,儒学大家齐聚一堂,百家争鸣,激荡碰撞出了《近思录》等众多思想精华。
“学术大咖”吕祖谦:创丽泽书院、开金华学派 图源:“金华文旅”微信公众号
二
纵观历史长河,北方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儒学发展的中心地带,但在南宋之后,儒学却迅速在江南地区蓬勃发展。这背后,有着几方面的原因。
“洛学南传”为江南儒学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北宋时,程颢、程颐兄弟在洛阳开创了儒家学派之一的洛学。留下“程门立雪”佳话的杨时、游酢,学成南下,程颢以“吾道南矣”相送。游酢中进士后任萧山县尉,杨时先后担任余杭、萧山县令,他们从政之余不忘以讲学等形式推广洛学,是为“洛学入浙”。
随着大儒们的四处讲学、广设学堂,儒学得以从北方广泛传至江南地区,并对闽学、心学、婺学等多个流派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宋室南迁”为江南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条件。南宋初年,随着宋室的南迁,大量文人士子随之“衣冠南渡”,不仅使得江南地区的生产力和基础设施得到大开发,也让东南地区的文化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这一时期,陆运、水运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带动了东南儒学区域沿线城市的繁荣,比如位于衢州境内的仙霞古道等,就发挥了贸易路线与交通要道的作用。同时,浙江杭州、福建建阳也是宋代的刻书中心,印刷业的繁荣加速了知识的普及,这些都为儒学文化的兴盛提供了便利条件。
“大宗南渡”加速推动了儒家思想在江南的传播。1129年,孔子第四十八世嫡长孙、“衍圣公”孔端友率族人南渡并定居衢州后,以孔氏宗子为主的儒生们在江南地区开枝散叶。在此背景下,儒学在南方的“朋友圈”得到极大的拓展。
据资料统计,南宋时期,孔氏南宗的后裔中,有36人分别在不同的层级担任过学官,足迹遍布浙江、安徽、江西、江苏等多个省份。此外,明清时期杭州的四大书院,有三所曾有过由南孔后裔主持的记录,尤其是万松书院,南孔后人主持其祭祀典礼长达450余年之久。
三
那么,这条横贯东南的儒学文化走廊,“走”出了什么?
日用不觉的儒雅之风。在这片广袤的传统文化厚土中,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融互鉴,使得儒学不仅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更成为大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有学者认为,正是东南一脉丰硕的儒学资源,涵养出这一地域颇具儒雅的文化气质、文明品格和精神风貌。
如,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至今仍然是和谐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人人崇贤、事事有礼的观念深入人心,滋养了当代诸如“浙江有礼”等区域文明实践;再如,习习儒风浸润之下,耕读传家等成为百姓心中的共识。
崇教尚学的好学之风。这条儒学文化走廊上,孕育了无数的文化名人与思想大咖。一代代儒者通过兴文教、办书院、任学官,推动儒学从庙堂“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崇文重教之风在江南地区盛行的一大原因。
比如,尊师重教之风受到格外重视,在南孔学子“三礼”中,就有凸显礼敬师长的“尊师之礼”,将儒家文化精华贯穿于铸魂育人之中,通过仪式感增强传承度。再如,金华榉溪村、衢州沟溪村内隐于山野的孔子后裔,躬耕经商、治学弘道,求学于各行各业,希望通过学习来实现理想抱负。
诚信为本的儒商之风。孕育于东南的徽州商帮、宁波商帮、福建商帮、龙游商帮等历来名动一方。许多商人以儒家文化为精神底色,在“义”与“利”中找到了平衡点,从而在商海中乘风破浪。
比如龙游商帮,“浙江宣传”曾在《“天涯贾客”出龙游》中提及,“以义取利”“义利并举”的基因深藏于龙游商帮的发展脉络中,他们童叟无欺式诚信经营、亦儒亦商的文化气质一度成为美谈。再如,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之下,闽商陈嘉庚、浙商包玉刚等企业家“兼济天下”的情怀更是超脱世俗,他们也由此成为担当社会责任的商界代表。
此外,从这一广阔沃土上“生长”起来的学术成果、思想价值,还对日本、新加坡、朝鲜、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的思想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或许,你对“中国东南儒学走廊”的概念还有些陌生,但在学术圈内,这已是热点话题。它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值得我们持续挖掘。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