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春运第八天,又将有数以千万计的旅客踏上回家之路,他们的行囊里,装着对家的思念、对团圆的期盼。
作家刘亮程曾在《一个人的村庄》中写道:“故乡是一个人的羞涩处,也是一个人最大的隐秘。我把故乡隐藏在身后,单枪匹马去闯荡生活。我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走动、居住和生活,那不是我的,我不会留下脚印。”
“回家”这个温暖词语的背后,是对家乡的眷恋、对家人的依恋,是浓浓的乡情。今年,你回家过年吗?
1月14日,2025年春运首日,铁路杭州东站内乘客正在候车 图源:潮新闻客户端
一
数据显示,今年为期40天的春运,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将达到90亿人次。每一年的春运,都被称为“人类历史上超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活动”。“天大地大,回家最大,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每逢年关,“过年”“回家”“老家”这样的字样,总能牵动我们的心。
回家,是因为我们有情可寄。这份“过年回家”的执念,或许源于家园与亲情的召唤。无论我们身在何处,家人始终是我们的情感支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加速流动,一些怀揣梦想的年轻人离家越来越远了,父母子女天各一方的情况增多。于是有人说,想家,其实更多是想念家中亲人。
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春节是一年当中顶顶重要的节日,象征着团圆和美满。尤其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守岁,这是“家”之温暖的最为具象化的一种表达。千千万万个你我,一整年漂泊在外、辛苦奋斗,也正是为了这个家、为了这一幸福时刻。有网友说,“世界再大,也大不过家人的望眼欲穿”。因此,许多人决定在春节来临之前,踏上熙熙攘攘的回乡路。
回家,也是为了让乡愁有处可安。乡愁乡愁,对于这嘴上之愁、心中之爱,《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你可能不知道,乡愁的说法最早来源于医学领域。它又叫“思乡病”,指一个人因为身处他乡而感到痛苦,或者产生再也无法见到故乡的恐惧。
乡愁,或许是一个人在外打拼,夜深人静时萌生的孤独。相信在外地打拼的人都有过这种感受:每到深夜孤单之时,思乡之情便如水倾泻,让人沉溺其中无法自拔。也或许是在快节奏生活中,我们更需要心灵的治愈,在日新月异的城市生活中,总会怀念幼时在故乡无忧无虑的生活。无论现在的语音通话、视频见面等技术如何发达,飞机、高铁交通如何便利,只有站在那片地、见到那些人,才能真正放松、慰藉心灵。
二
或许,与故乡的距离越远,内心就与故乡越近。过年回家这份执念,根植于游子的灵魂深处挥之不去,剪不断、理还乱。中国人为什么拥有一份“过年回家”的执念?乡愁,它又来源于何处?
从对风土的追忆中来。比如,春节前后,江南地区的老底子民俗文化活动尤其丰富,像舞龙灯、鞭春牛、迎财神、看社戏等。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一地一域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游子对于家乡风貌最深刻的记忆点。我们可能不擅长绘画,却总能在脑海中描摹故乡的山川风物,这份“天赋”就是乡愁的凝聚表达。
比如,丰子恺在《过年》中写道:“年底这一天,是准备通夜不眠的,店里早已经摆出风灯,插上岁烛。吃年夜饭的时候,把所有的碗筷都拿出来,预祝来年人丁兴旺……”年少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对人的一生太过重要,以至于终其一生,都可能在一次次进行“返乡之旅”。在家乡的风景中,我们有着过往的生活拾趣、情感寄托,留存着说不清、道不明且挥之不去的记忆。
从对人情的眷恋中来。中国人重同乡、同学之情,碰到老乡、同学,时常有聊不完的话题。故乡是记忆共同体,也是情感共同体,乡音加乡情,令人拥有一种淳朴的、不用设防的安全感。现代都市生活注重边界感,不少人虽然也能融入城市生活,但成长的烙印永远深刻。在外努力生活的同时,他们也渴望能完全卸下心防,于是在过年之时与亲友追忆往昔、纵情欢笑。
无论是父母长辈、兄弟姐妹,还是童年玩伴,过年期间,我们总能看到一些自己牵挂的人、牵挂自己的人。乡愁就来自这份等你回家的温暖、不舍远行的眷恋。
从对家国的认同中来。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始终是中国人共同的文化基因。余光中的那首《乡愁》里,透出的强烈思乡之情让无数游子共鸣,甚至让余光中成为“以乡愁之诗撼动亿万华裔”的诗人。
习近平总书记说:“乡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离开了这个地方会想念这个地方。”从乡土中国到现代中国,一代代中国人心中珍藏着对祖国的依恋、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逢年过节便愿意跋山涉水、不辞辛劳,回到老家去。每到春节,海外华人虽然不能回老家,但也会举办春晚。这场春晚不仅是一台晚会,更承载着中华文化,他们虽远在海外,但从未忘记身上流淌着中华血脉。
绍兴安昌古镇腊肠挂满长廊 图源:“绍兴文旅发布”微信公众号
三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对于漂泊在外的人来说,跨越了万水千山、长路漫漫回到故乡,又该以何种心态面对“故乡”呢?笔者想到两个关键词。
“感恩”。回家,代表着对家乡、家人的思念与眷恋,也代表着我们有根可寻。“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回家会带给归乡人诸多感受与思考,让我们知道无论走多远,都不要忘记从哪里出发,又该回到哪里。感恩故乡山川风物与父老乡亲,让我们有家可回、有情可依。
“品味”。腊月开始,各地的年味就开始四处弥漫了。像许多古镇里,张灯结彩满目中国红,腊肠熏鱼挂满长廊。趁着过年这难得的假期,不妨多走走故乡的街道、多看看故乡的风景、多陪陪身边的人。这一段停下来的短暂时光,将为我们全新的出发蓄力。
但不可否认,如今有些地方已经很难找到儿时味道了。比如,有的古村落日渐残损破败,甚至从地图上消失了,变得无处可寻;有的老街则被盲目开发,记忆中的那片景、那些人,逐渐模糊。或许很多人也有同感,“过年回家,觉得年味一年比一年淡了”“故乡已不再是记忆中的那般模样”。
如何留住乡愁、留住年味、留住念想?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比如,各地可结合本地民俗年俗,举办富有创意的文化活动、民俗体验等,营造浓厚的节庆氛围,让年味寻得到,也让从城里回来的年轻人愿意来打卡;比如建设村史馆等,陈列村里的老物件、老照片,留下村庄的时代印记和变迁轨迹;又如盘活资源,引入新的人才、新的业态,让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等文化瑰宝焕发活力,赋予乡愁以当代意义。
有歌词写道:“世间的甜啊,走多远都记得回家……”春节假期即将到来,你是否已经奔驰在返乡的路上了?愿历尽千帆的我们,归来发现故乡别来无恙,愿我们都能心无旁骛地享受和家人团聚的快乐,让这份温馨久久留驻心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